回头浪子,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354——430)教父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被封为罗马天主教系统的圣人和圣师。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是罗马官员,后受洗入教。7岁时奥古斯丁就接受教育,少年时期就获得了渊博的拉丁文学知识,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奥古斯丁还是一个“浪子”,18岁就有了私生子,当了爹。19岁时他拜读了西塞罗的的相关著作,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并信仰了摩尼教。在之后的9年中,介于摩尼教不能解决其所疑惑的相关问题,于是他弃摩尼教开始研究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并深受后者影响。之后他又来到罗马,不久又辗转到米兰,在那里担任教授职务,并在母亲的却说下结束了与情妇同居10多年的生活,和另外一名女子订婚,可他的未婚妻年龄尚小,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就是还没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这位浪子耐不住寂寞,又迷上了另一位情妇!386年的一天,浪子在一个花园中幡然醒悟,像是得到了主的引导,在经过一番剧烈思想斗争后,他抛弃了当时的职位、未婚妻和情人,皈依了基督教,成为一位意志坚定的修道士和素养深厚的教父。特别强调一点,在信奉基督教之前,奥古斯丁还对世俗文艺深感兴趣,执迷于古希腊罗马文学,并对其进行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之后他开始痛恨世俗文艺将其引人歧途,极力对其进行攻击,荷马史诗也成为其攻击的对象。

回头浪子,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理论的重要台柱,其神学思想两个重要观点是:上帝创世思想和原罪与救赎理论。奥古斯丁以希腊哲学为依托,巧妙地将柏拉图的理念说、亚里士多德形式和资料学说与基督教创世信仰结合起来。在他看来上帝首先创造了无形“种质”,然后再根据“种质”复制有形的万物。在上帝的语言里“种质”与万物的关系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与感性事物的关系。所以上帝说有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

回头浪子,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神学的另一主要贡献是原罪与救赎思想,在早期基督教神学中,在上帝论和基督论之外出现了第三个重要领域,即人性论,基督教人性论核心问题就是“原罪”与“救赎”。早年奥古斯丁因信奉摩尼教而相信世界有两个本原,一个是光明和善,一个是黑暗和恶。在皈依基督教后,他认为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是“善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所有善的根源,他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在人类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时,才产生了罪恶。当人的意志遭遇了贬低和压抑,人的邪恶本性是其不能在依靠自身力量去向善,这时,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让人类重新获得善良,并最终得到救赎。

在美学思想上,奥古斯丁认为就人类而言,有形体美与灵魂美,感性美与理智美,还有事物的美及可感知世界婀娜多姿色彩缤纷的美。但所有这些美都来自上帝的创造。就精神美和物质美而言,人类嘹亮的歌声比夜莺鸣叫更加完美,这是因为人类的歌声不仅有音调同时还表达了精神内容。基督与使徒之所以美主要源于他们的精神实质。物质美和精神美相比是短暂、相对的。而最高的美是上帝,上帝造就了“美本身”。

相对于“美”,奥古斯丁还向世人阐述了他关于“丑”的观点,在他看来,世间的丑都是相对的,没对绝对意义上的丑,但它至始至终伴随着我们。相对于部分,美和丑界限不是很分明。但在不同程度上,事物都具备完整性,所以说美于丑只有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体现,二者缺一不可。

奥古斯丁还把占星术当做妨碍灵魂得救的危险迷信,并与之进行斗争。对于占星术,他发现有很多人深陷其中,这说明其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况且占星术的前提在某些情况下,是合乎实际的。关于这一点奥古斯丁的解释是由于魔鬼的存在,他进一步解释说,在空中存在着为魔鬼效劳的恶神,是他们逮住那些在内心中对坏事物蠢蠢欲动的人们,让他们受到了嘲弄和迷惑。

有人形容奥古斯丁的12大卷著作犹如一座矿山,奥古斯丁似乎每天都在写作,他给后人留下的布道约有500多篇,书信200多封。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有自传《忏悔录》、纯思辨性文章《论三位一体》、及反映教会历史哲学书籍《上帝之城》。

从公元388年起,奥古斯丁的生活起居一直都是在非洲度过的,在那里他曾为任命为希波的神父,可这一职位并非他内心所愿,公元395年,他又被任命为主教。公元430年,奥古斯丁因年老疾病死于希波的教堂里,当时野蛮的汪达尔人正在放火焚烧这座城市!由于奥古斯丁的去世,西方哲学开始呈现一种倒退趋势,而这种状态持续长达40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开始步入漫漫黑夜。

回头浪子,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是把信仰和理性完美结合起来的教父哲学家,他站在哲学的高度上论证了“上帝创世说”、“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等基督教基本教义,他使得基督教学说在中世纪基本上保持核心地位;他将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的欧洲,使其获得了新的形势。他曾和异端邪说如多那图派、阿里无教派、裴拉鸠斯教派等做斗争,为维护基督教的正统地位做出较大贡献。他被西方教会人士奉为仅次于耶稣基督12门徒的“恩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