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奶粉新政落地 市场或将大洗牌

最严奶粉新政落地 市场或将大洗牌

本报记者 梁文艳 实习生 王晓报道

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首批终于“放榜”,过去混乱不堪的奶粉配方正在遭遇监管层的“清算”。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网发布公布称,首批获通过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名单中,有22家乳企共89个配方产品申请获批。

首批获批的奶粉企业公布后,意味着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也正式落地。事实上,制度落地后,不仅规范了标签标识,解决宣传乱象。也提高了整个乳企行业的门槛,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最严奶粉新政落地 市场或将大洗牌

国产奶粉争唱“重头戏”

据记者统计,首次获批的名单,包括贝因美、雅士利、欧世蒙牛、飞鹤、伊利、合生元、君乐宝等国产品牌。

外资品牌有雀巢、惠氏、雅培、菲仕兰、美赞臣等共计22家企业,其中雅士利以15个配方名额居获批配方数量第一名,贝因美以12个名额位居第二名,飞鹤和雅士利以9个名额并列第三名。

在此次获批的企业当中,共有9家国产品牌获21个配方系列,63个产品配方,而海外品牌只有5家,获得9个配方系列21个产品配方。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品牌的产品配方达63个,占总数的7成。根据2016年10月1日新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每一个奶粉企业最多只能有3个配方系列的9个配方产品的注册资格。而对于奶粉的检测标准,则对企业的配方研发能力和质量安全追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统计,在首批公布的注册企业名单中,仅有雀巢、惠氏、雅培、菲仕兰、美赞臣共计5家外资企业在列。

前不久,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在上海召开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企业座谈会上披露,目前仅有约40%的进口企业完成提报奶粉配方注册。目前已收到提报注册共665件,其中国内的531件,国外的134件,共涉及国内企业75家、国外企业26家;有42家企业提报的168件,都已经收到了补正意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日前表示,目前,绝大部分婴幼儿奶粉企业都在抓紧婴幼儿配方注册申报工作,政府部门按照程序积极推进审评审批工作,会陆续有第二批、第三批注册批准名单公布,且时间间隔不会太久。

根据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取得配方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产品,都要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

事实上,不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品牌奶粉,都只有通过我国配方注册制度才能进入我国市场。

另据记者了解,备受国内消费者钟爱的国外品牌贝拉米以及达能系婴幼儿奶粉等品牌暂无相关消息。

通过此次的获批名单来看,国产奶粉“势如破竹”。“对于整个奶粉市场来说,竞争由此开始。”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认为,国内奶粉品牌在奶粉研发和技术方面目前来看都有较大的发展优势。一些小品牌的企业也将面临淘汰。其实,政策制度的实施,对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有了一层保障。

宋亮告诉记者,部分外企没有提交报告的原因主要是对于新政的要求吃得不透,希望在有品牌注册完成后,参考其他企业的经验再行申请,新政要求严格,企业应该不敢怠慢。而首批名单公布后,也意味着后期很有可能会出现大批企业扎堆注册的情况。

事实上,随着注册制度实施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奶粉也将受到影响,消费者在选择奶粉品牌时也会变窄。

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国产奶粉配方获批的中国企业,代表着我国趋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

有业内人士认为,首批通过配方注册的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即可以比后面批次的企业更早制定生产计划、投放市场,并通过这个时间差来让消费者先建立起对品牌和配方的认可度。

婴幼儿奶粉市场洗牌进行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日益扩大的乳企市场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少问题。对于婴幼儿人群来说,奶粉配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奶粉的质量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鱼目混杂”,配方随意制定,更是频繁更换配方。

诚如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所表述的那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过多、过滥,让很多消费者都得了“选择障碍症”,“各种规格、不同型号的产品太多了,老百姓、消费者如果不是一个专家是无从选择的。很多我们身边的朋友经常问我们,给孩子买什么样的奶粉好。”

“随着通过注册企业名单的不断公布,国内奶粉行业的混乱局面也有望得到改善。”宋亮告诉记者,随着监管层的监管政策落地,未来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将加速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配方注册制的实施将淘汰掉一批企业,2018年-2020年间还会有一批企业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新政规定不允许夸张宣传,配方和宣传的导向是透明化的,小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弱化。

当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其品牌混乱。有数据显示,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奶粉注册制新政在2018年1月1日正式执行后,贴牌、代加工和假洋牌将全部被清出市场,品牌数量将从2000个配方缩减到500个以上,70%以上的奶粉品牌被淘汰。

针对国产奶粉品牌众多、混乱的局面,监管层在稍早之前也多次下发相关规章制度针对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进口及销售严格的管控措施。例如,自2016年出台的婴幼儿奶粉企业提高准入门槛新政实施以来,已有500多家小众品牌的奶粉被淘汰。

随着奶粉注册名单的逐步出炉,婴幼儿奶粉企业距离监管层规定的2018年1月1日注册截止日的“大限”也越来越近。婴幼儿奶粉企业洗牌“倒计时”即将到来。

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些达不到国家生产标准的小型乳企和代理加工 厂难有生存之地,将会被淘汰。一些大型的奶粉企业,因它自身的条件优势,将迅速占领市场,形成品牌奶企。

事实上,奶粉行业格局“重塑”不仅对推动奶粉行业集中度得到全面提升外,还会在渠道方面进一步得到优化,例如,优化后的渠道会向专业化、连锁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型。

宋亮表示,首先,国产奶粉的发展关乎着国产信心的恢复,这也是高层关注的一方面。其次,国产奶粉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产业的经营发展,在经营奶粉行业,如果国产奶粉的比重低,那么,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并不是很好的现象。

“同样,品牌效益不可忽略。”宋亮认为,对于国产奶粉来说,如果效益做不上去,未来很有可能被外资奶粉挤压。所以,效益很重要,只有有了效益以后,我们生产才能有资金,才能投入研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优势可寻。此次,奶粉企业洗牌将给较大乳企带来不小的实惠,例如,或许能够获得新一轮融资,更多的资本进入,也意味着企业将在内控和管理渠道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从而提高品牌效益、提升议价空间。

其实,对于国产奶粉发展好坏也会牵扯到整个奶业产业链,例如,养殖业与销售环节。

曾海伟建议,提高奶粉市场的准入规则,对奶粉市场进行监管,使奶粉市场有秩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而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奶粉品牌和企业,还是不要投机取巧,要以质为本,在战略战术上取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产品,保证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做精细化的营销和专业化的服务,用服务制胜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行业的内部要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不要互斗,恶性竞争等,确保整个市场有一个良性的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