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積極廢人」隊伍中的一員嗎?

你是“積極廢人”隊伍中的一員嗎?

去年年底,“佛系青年”在朋友圈爆紅,還衍生出了“高知遊民”“臆想中產”等一系列熱詞。這兩天又出現新詞“積極廢人”。該“熱詞”火爆朋友圈,引發了部分青年網友的共鳴和熱議。

所謂“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喜歡給自己定目標、卻永遠做不到的年輕人。他們看起來很積極樂觀,但骨子裡卻缺乏行動力,一旦實現不了夢想,就唉聲嘆氣,同時也會對自己的懈怠和懶惰後悔。“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已成常態,網友為此創造的人設,就叫“積極廢人”。不少人高呼,這說的就是我啊!

思考一下,為何“積極廢人”引起這麼多年輕人的共鳴,甚至自嘲,自己就是個“積極廢人”,或許這反映了現在一些年輕人的心態和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己圈子裡的年輕人,他們會“健身”“讀書”“旅遊”“學英語”,其實他們大多數對生活是充滿熱情的,也會堅持“打卡”認真做一件事情,只是一些人缺乏對未來的信心,對人生的規劃,導致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意義在哪裡,能否給自己一個清楚地未來。這種迷茫感會讓他們不能腳踏實地,堅持到底。於是,只好選擇“緣分到了,自然能瘦下來”的“佛系減肥法”等諸類處事心態,或者自嘲為“積極廢人”。這種心態反應的,是一些年輕人對現實的迷茫無助和無奈。

正是對生活存在“無力感”,對未來存在“迷茫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會幹什麼?該去往何方?對前途和目標方向缺乏信心,無從下手才產生這種“積極廢人”心態。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要讓自己的青春變得無悔,而不是讓“無力感”,“迷茫感”變成一種慣性消極的心態。

有部改編自劉同青春類圖書的電影故事《誰的青春不迷茫》。該影片講述了“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的故事。一場無悔的青春不過是拼了命、不要臉、盡了興,這也是影片傳遞的概念。用一句話概括“年輕的戰場上,我奮鬥,我無悔”。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正是未知的迷茫,才讓人生充滿驚喜和挑戰,我們的人生也因此更加充盈有意義,只有奮鬥,才讓青春無悔。

注:本文內容轉自多彩貴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