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客:終究沒成爲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從2017年7月上市至11月,勁客剛捅破了月銷1萬輛的窗口後,走勢隨即戛然而止。

到今年4、5月數據反饋,勁客已經只落得2000多輛銷量,且在日產剛公佈的6月數據裡,直接忽略了其單月銷量,僅籠統給出一個上半年累計數字,2.7萬輛

然而它在1—5月裡,不過售出了1.7萬輛。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所以6月新增的1萬輛,是真實終端銷量,還是批發量?答案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本田發佈的雅閣銷量同樣惹來爭議,數據的紅火和終端的冷淡反應形成了強烈反差。

孰真孰假,請各自度量吧。

車,是好玩的

探店前我想到的問題是,對於一款小型SUV,我們應該要寄予多大的期望值,或者說,它應該要承托起多大的負擔。

摸到實車後,我想日產給出的答案是,“別放大”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出於合資身份、小型級別,你無可避免要遇到“哪哪都是硬塑料”的內飾,還有後排空間小的問題,加上勁客第二排靠背不可調的設定,乘員也只好拾回學生的模樣,把坐姿調整得直直的。

如果硬要比出個高下,儘管勁客尺寸與繽智相仿,甚至軸距還多出10mm,但實際後排體驗實為要弱於繽智。

還好勁客延續了日產“沙發座椅”的血脈,裡頭填充物足夠厚實,承託力給挽回些分數。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大腿接近一半長度沒有承託

實際對待小型SUV的正確方式,在於前排。

我和一位朋友去試駕勁客,剛上手,我們不約而同地覺得它的方向盤摸著小巧,試駕員聽到後,笑著反問一句“是嗎?”,這讓我陷入了沉思……思索完多個回合後,個人推斷幾點原因:

| 將勁客的駕駛員座椅高度調到最低後,臀點依舊較高,正因如此,視野和人體重心被抬高後,使人更易掌握方向盤。

| 中控臺的“駕駛員中心設計”。駕駛員側儀表盤的楞線,一直延伸到包圍著中控屏,增強了駕駛者的中心感。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 勁客的轉向手感緊緻、有一定分量感,且車身隨向性足夠,操作起來容易上手。這種手感讓我想起了雨燕,不過勁客的擺動力度要友好許多,尤其於女生而言。

再者,設計師在其方向盤上留下不少橫紋,有意加強了車與駕駛員之間的溝通。

較為可惜的是,勁客的轉向力度在低/高速時,沒有形成相對協調的比例變化,高速時反而覺得略輕了點。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勁客全系搭載1.5L自吸發動機,這也是現時東風日產唯一提供1.5L的車型,銷售在介紹時強調到這點。不過要說日產專門為勁客研發一款全新引擎,這大抵說不過去。

留意到售價6.58—6.98萬的1.5L啟辰M50V,採用的是與勁客同屬HR15型號的發動機,這下就理解到東風是怎麼攤分成本了。

也怪不得在直噴的趨勢下,勁客的1.5L還延用著多點電噴技術。

雖說兩者是同源,但經過日產方面的適配,當中肯定存有差異。這不,其時官方介紹該1.5L機頭,採用GT-R VR38發動機的鏡面熔射缸控技術、壓縮比達到12.2:1等等,製造出了不少看點。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於日系小型SUV級別裡,繽智和勁客均提供1.5L發動機,兩者動力參數亦接近。繽智在6600rpm爆發最大功率96kW,4600rpm使出155N·m峰值扭矩,反之勁客則對應在6300和4400rpm,分別爆發峰值91kW和147N·m,後者反應相對要早一些,這點可見於油門的初段反應。

勁客初段給到我的油門感受比較活潑,這點離不開其自吸發動機和1.1噸輕量級的特點。一腳踩下踏板,指針即時拉上了3000轉,CVT變速箱跟著理解會意,提速響應對它並未帶來挑戰,這般亦是多數小型SUV的取向。

具體而言,就是讓你開得有點爽的感覺。

怎麼解讀?就是時速80km/h以下,它能保障到日常城市道路的超車需求。但再往上,受制於發動機排量和CVT,即便你將油門踩到底,它也沒辦法再給予你多點刺激了。

官方稱勁客的百公里加速時間是12.2秒,實際也透露出了其後勁欠缺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CVT變速箱是模擬5擋變速的,實際換擋過程除了中後段有點拖滯感外,基本沒感覺到頓挫。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勁客給到我的一個小驚喜,還有其乘坐品質。

在有限的試駕體驗裡,勁客給到我不錯的車廂靜謐感,尤其是胎噪隔絕,底下的聲音似乎是隔著一塊棉布傳遞進來。

勁客採用後扭力梁懸架,這點於其級別裡沒什麼不同,但這套懸架過減速帶的動作,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麼生硬,反倒有點像是在減速帶上鋪了一層地毯,反饋到車廂內的撞擊聲亦有所修飾。

即便在更多針對個人用車的小型SUV上,似乎日產亦不願意放下對“沙發廠”的執著。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圍剿策略,不靈

按照日產的定價策略,勁客要比繽智/XR-V低一級,逍客則比繽智/XR-V高半級,要對付本田這個傢伙,日產拿出了兩款不同車型來進行圍剿。

銷售也深諳這一套。

當他詢問我購買意向時,我表示同時在考慮繽智/XR-V,隨之銷售即時指出,“如果你在看本田這兩款的話,你應該拿逍客去對比。”

“或者你這麼想,勁客對標的是1.5L繽智/XR-V,而逍客則是對標1.8L繽智/XR-V。”

言下之意,勁客沒有同級對手。

可能你會提到美系品牌,但無奈現時它們的存在感太低,勁客作為後晉選手,擺上同一檯面亦不太合適。

既然如此,該怎麼評價勁客的市場表現?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大市場視角:

根據2017年小型SUV銷量,唯一能進到國內前十的合資品牌,是本田雙胞胎。接下來數到的合資品牌,屬於現代ix25,售出4.8萬輛。再然後,就是其時上市不到半年的勁客,累計收穫4.5萬輛,

到今年,這三個品牌在合資領域裡,保持了相同排名,從裡頭大約看出兩點:

| 除了本田神一般的存在,別的合資品牌還得受制於自主陣營的“團寵”。

| 在有限的市場空間裡(尤其合資領域),實際勁客的數據還算拿得出手。

總結起來,勁客和繽智/XR-V的差距,從定價到銷量,也許就是日產和本田在華的影響力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勁客上市不到1年,已經全系優惠8000元,本田雙胞胎上市至今都還沒有這樣的優惠力度。

勁客:終究沒成為有力挑戰者|探店試駕

品牌競爭視角:

如果日產真想利用逍客和勁客來圍剿本田,對比數據可見:

1—5月,本田雙胞胎累計銷量12.6萬輛,反之日產兩兄弟則是8.8萬輛,其中勁客佔比將近20%。

勁客起到了不小的補充作用,只是還需要承擔起更多來。

異品車小結

當我問到銷售怎麼看勁客低迷的銷量時,他也有點摸不著頭腦,回覆說“可能是廣告打得不夠多,亮點沒突顯好吧……對了,你剛剛說還想看看C-HR、領克02是吧,但你要知道,它們的價格可要高一個檔次的。”

聽完他這番話後,我心裡突然有種感覺。

雖說錯位競爭,打的就是兩個檔次之間的重疊區域,理論上捕獵面積更廣。

但真要每一下這麼打,有時候沒有對手,別人也不一定會想得起你。

或者說,這是把自己弄得兩頭不到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