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爲滿族

諡號,是我國古代地位很高的官員、貴族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是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起源於西周。其中,自諸葛亮死後獲得“忠武”諡號,“忠武”就成為武將的最高榮譽,王猛、郭子儀、岳飛、常遇春等名將諡號均為“忠武”。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清朝時期,清廷將“忠武”諡號共賜予了八個武將,在歷朝歷代中算多的,僅次於元朝時期,這八個人分別為楊遇春、向榮、馬玉昆、塔齊布、鄧紹良、李續賓、張國樑以及張勳,僅塔齊布為滿人。

楊遇春,清朝中期名將,四川崇川人,漢人,是清朝第一個獲得“忠武”諡號的武將。楊遇春出身貧寒,乾隆四十四年中武舉人,此後鎮壓數次農民起義及參加廓爾喀之役後升為甘州提督,後平定天理教起義,以陝甘總督之職平定張格爾叛亂,對穩定西北邊疆做出了貢獻。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向榮、馬玉昆、塔齊布、鄧紹良、李續賓、張國樑六人均為清末將領,其中塔齊布為滿人,鄧紹良為苗族。向榮是四川大寧(今重慶巫溪)人,官至湖北提督,因鎮壓太平天國而聞名。馬玉昆為安徽人,曾隨宋慶鎮壓捻軍,後隨左宗棠平定新疆,甲午中日戰爭中作戰英勇,八國聯軍侵華時英勇抗擊。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塔齊布為鑲黃旗人,是湘軍將領,隨曾國藩創建湘軍並與太平軍作戰,死後諡“忠武”。鄧紹良,湖南苗族人,清末鎮壓太平天國將領,隨向榮與太平軍作戰,後升任陝西提督,後被太平軍擊斃。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李續賓,湖南人,清末湘軍將領,官至浙江布政使,在與太平軍作戰中戰死。張國樑,廣東人,年輕時曾為盜匪,後被清軍招募,隨向榮與太平軍作戰,後戰死。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張勳,江西奉新人,清末民初軍閥,曾參加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後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武昌起義是任江南提督。民國建立後,張勳為表示對清廷的忠心,禁止部下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7年以調解府院之爭的名義率軍進入北京,擁戴溥儀復辟,不久被段祺瑞擊敗,死後被溥儀賜諡“忠武”。

武將最高諡號“忠武”,清朝竟然有八個,僅一為滿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