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一般來說,種植多年的老棚土壤養分含量高,按理說蔬菜的產量應更有保證才對,但是一些老棚蔬菜產量不僅不會有所提高,而隨著肥料投入增加,產量卻越來越低,甚至有的棚室連蔬菜的正常生長也不能保證。因此,對於老棚來說,要想維持蔬菜的產量,首先應該恢復土壤的良好狀態,因此就不能按照原來的習慣進行施肥了。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老棚土壤多存在哪些問題?

1、老棚礦質養分含量高,有機質相對較少

棚室種植多年以後,特別是在“重化肥輕農家肥”的觀念下種植棚室,多會出現礦質養分超標、有機質含量不足的情況。土壤當中的團粒結構並不是始終存在的,而是不斷形成也在不斷被消耗。如果長期大量使用化肥而忽視了有機肥的使用,團粒結構越來越少,土壤便更容易板結和鹽漬化,再繼續投入化肥就會使土壤環境更加惡劣。

(1)連作障害 連作蔬菜由於長期施用磷酸鈣、氯化鉀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過量施用氮肥,使硝態氮大量累計,有機肥用量少,土壤緩衝性差等因素,致使土壤酸化嚴重,植株易發生死苗、缺株、生長點壞死等現象。

(2)鹽分聚積毒害 設施栽培,既由於不合理施肥,又缺少雨水淋溶,致使施肥過程中產生鹽分在耕作層大量累積。據測定,土壤全鹽濃度達到0.30%-0.50%時,因高於植物細胞溶液濃度,作物吸水困難,易發生凋萎。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3)二氧化氮和氨過剩中毒 在溫室蔬菜施肥上往往偏重於施氮肥,忽略了氮肥過多的情況下,銨態氮易轉化為亞硝酸NO2氣化,造成蔬菜葉片、葉背產生白斑和黃小斑點等肥害症狀,同時植株內遊離氨過多,病蟲害極易侵染。

(4)養分失衡造成生理缺素障害,不合理施肥造成養分失衡

①化肥與有機肥施用的不平衡。往往化肥用量大,有機肥受肥源、茬口、田間耕作管理的影響,施用量不足,影響蔬菜的自然品質。

②氮、磷、鉀施用的不平衡。往往氮肥過量,鉀肥缺乏,導致氮肥利用率下降,施肥成本增高,肥害增多。

③大量元素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平衡。由於某些元素間存在拮抗作用,氮磷肥過多,降低了鈣、硼、鋅等養分的有效性,蔬菜連作地易發現鈣引起的番茄早、晚疫病和臍腐病等,缺硼引起蘿蔔、芹菜莖裂病,使葉片扭曲、變厚、變脆等。

2、極低的養分吸收利用率

老棚往礦質養分超標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由於大量的礦質元素在土壤中積累固定,這些無法吸收的養分又進而影響到其他元素的吸收(以拮抗主),使得土壤的供肥作用名存實亡。

3、土壤生物和微生物越來越少

隨著土壤有機質的降低,土壤中依靠有機物質生存的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因缺少食物而減少,有益生物的減少會使得土壤更加板結,而有益微生物的減少則會降低對有害菌的抑制能力以及對養分的轉化能力,於是老棚便出現更多的土傳病害。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如何改善老棚土壤?

土壤是一個有機生命體,雖然容易被破壞,但通過有目的的調整,還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1、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有機質匱乏,物理性質惡化,土壤尤其是表層板結變硬,澆水後黏,幹後裂,土壤透氣性非常差,氣體交換不暢,容易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積累,氧氣不足,阻礙蔬菜根系的正常生長,蔬菜長勢衰弱。一句話,土壤板結存在的核心問題在於“土壤透氣性差”,解決措施應圍繞改善土壤透氣性來進行。

針對性解決措施:

(1)底肥:減複合肥,增秸稈、農家肥

當前大棚土壤中並不缺肥,尤其是老棚中,氮磷鉀含量超標嚴重。土壤板結的大棚要減少甚至不用化學肥料,增加秸稈、農家肥用量,迅速增加土壤有機質,可有效減輕土壤板結。

推薦底肥方案:每畝用腐熟的禽畜糞肥2500-4000公斤,秸稈2000-3000公斤,鈣鎂磷肥100公斤(或石灰100公斤、硫酸鎂50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亞鐵、硫酸鋅各2公斤。充分混合撒入棚內,微肥可配成水溶液後噴灑到農家肥上,同時噴灑促進腐熟的生物菌肥,深翻地、起壟、澆水、蓋地膜,高溫悶棚,持續15-20天,既可以促進有機肥腐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又可以殺滅土壤病原菌、蟲卵、雜草等。

(2)追肥:增加腐植酸、甲殼素、海膽素等

目前,市場上能改良土壤透氣性的衝施肥產品也有不少,主要是腐植酸類產品,此外海藻素、甲殼素、海膽素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改進地膜覆蓋方式

前些年,很多菜農選擇全棚覆蓋地膜,以降低棚內溼度,減少病害發生。但經過實踐,這種方法並不合理,關鍵是其影響了土壤與空氣的接觸,加重了土壤氣體交換的難度。建議菜農採取種植行起拱覆蓋地膜,操作行鋪撒作物秸稈等方法。

(4)改進澆水方法

採取微灌設施,可使澆水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大大減輕,避免土壤表層板結。需要注意的是微灌用水量的控制,很多新安裝微灌的菜農,看不到地表有水就認為沒澆夠水,結果用水量過大,影響蔬菜生長。建議菜農根據澆水時間控制降水量,保證水分滲透到地下25釐米即可,過猶不及。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2、土壤鹽漬化

鹽漬化是大棚土壤惡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直觀表現就是土壤表層變成綠色,嚴重的甚至出現紅、白色鹽霜,主要是土壤中鹽分不斷積累造成的,另外,土壤鹽漬化加重,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破壞,根系吸水吸肥困難,根不好,棵子細弱!

針對性解決措施:

(1)夏季撤棚膜、勤澆大水淋洗

在鹽漬化嚴重的大棚中,蔬菜換茬時應及時將棚膜撤掉,接受雨水或進行大量灌水,形成3-5釐米深的積水,可使土壤中過多的鹽分隨水下滲或流出,降低土壤中的鹽分。

(2)種植喜肥作物吸鹽

夏季歇茬期較長的地方,可種植吸肥能力較強、具有解磷解鉀作用的菠菜、玉米等,既可以作為綠肥翻入土壤,緩解鹽害,也可以採收增加收入。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3)調整底肥配比

實際上,土壤中過多的鹽分大都是我們施用的肥料,如磷酸根、硫酸根等,都是蔬菜生長需要的養分,只不過用量過大造成了土壤鹽漬化。鹽漬化的大棚土壤,底肥配比中應避免施用普通氮磷鉀複合肥,減少含鹽量較高的禽畜糞肥用量,增加秸稈、綠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不僅避免了鹽離子的繼續投入,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對鹽分的吸附作用,減輕鹽害。

(4)合理追肥

土壤鹽離子的不斷積累,更多來自於不合理的追肥。壽光市土壤肥料測試與檢測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大棚土壤中鉀肥含量超標嚴重,有些棚內土壤鉀含量甚至超過2000毫克千克,是正常豐富標準的五倍以上。而這都源自於結果期高鉀肥的大量施用。

追肥要考慮作物生長需要,一般來說,隨著作物生長,底肥中的養分損耗很快,應逐漸轉變含腐殖酸套餐肥料,結果期則應以氮磷鉀套餐為主。

3、養分失衡,生理性病害多

每種蔬菜對不同養分的偏好是不一樣的,有的蔬菜鉀肥需求量大,有的氮肥需求量大,有的對硼肥、鋅肥等某種微量元素較為敏感……而長期種植單一作物,重茬會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逐步失衡,這也是導致近年來生理性病害高發的主要因素。如缺鈣導致茄果類臍腐病、瓜類蔬菜生長前期爛龍頭等,缺鎂導致茄果類蔬菜中下部葉片葉脈間黃化,缺鐵導致頂部新葉黃化等問題。

應對重茬導致的土壤養分失衡,要從兩方面來應對解決:

(1)合理輪作

有條件的地區,蔬菜栽培應注意合理輪作,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等輪換種植,可緩解重茬導致的養分失衡狀況。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2)合理施肥

若輪作難以進行,則應根據種植的蔬菜種類合理調配施肥比例。菜農應先了解所種蔬菜的養分需求量,如西紅柿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約為1:0.2:1.7,辣椒需求比例為1:0.2:1.2,茄子需求比例為1:0.25:1.8,黃瓜需求比例為1∶0.4∶1.3……根據不同蔬菜對養分的需求和養分吸收的不同特點,確定合理的底肥和追肥配比。底肥應以養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的農家肥為主,如禽畜糞肥、作物秸稈、沼渣等,配合適量鈣、鎂及鐵、硼、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追肥則應根據底肥和蔬菜生長階段合理調控。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4、病蟲、自毒物質增多

重茬土壤病原菌、自毒物質不斷積累,是導致蔬菜根部病害多發的直接原因,近年來多發的西紅柿、黃瓜、辣椒等死棵嚴重,都是由於根部病害多發引起的。若土壤中病原菌少,自毒物質少,即使根系較弱,也不會出現大量死棵,造成毀滅性損失。

針對性解決措施:

(1)歇茬期進行土壤處理

要根據大棚根部病害發生的嚴重程度,確定合理的土壤處理策略。

一是根部病害發生嚴重的大棚:高溫悶棚+土壤處理劑悶棚。根部病害嚴重的大棚,單純依靠高溫悶棚,效果難以保證,菜農可選擇石灰氮、棉隆等土壤處理劑,根據廠家推薦技術的要求嚴格執行,滅菌殺蟲效果更好。土壤處理後,在定植時穴施藥劑,定植後灌根防病,確保根部病害不會再發生。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2)抓好定植前後管理

定植前後是根部病蟲害侵染髮病的第一個高峰,尤其是辣椒、西紅柿等,定植後常出現死棵、線蟲侵染等問題,嚴重影響後期的生長髮育。

一是注意定植操作,減輕根系受傷,為根系擴展創造良好環境。先捏穴盤底部後取苗,避免造成根系嚴重受傷。蔬菜產量高,養分需求量大,自然對土壤中氧氣需求更多,對土壤透氣性要求更高,定植以淺栽為宜,露坨為好。定植苗應在澆水水線以上或選擇微灌設施,避免病原菌隨水快速傳播。春夏地溫不斷提升,畦栽、起壟均可;秋冬地溫不斷降低,最好選擇起壟定植,覆蓋透明地膜,便於提高地溫,改善土壤透氣性。定植後注意控水劃鋤,晚覆蓋地膜,促根深扎。

二是增施生物菌肥,嚴重的灌根防病。定植時穴施生物菌肥,定植後隨水衝施生物菌肥,不斷補充有益微生物,可保持土壤中有害菌沒有增殖條件,減少病害發生,促進根系健壯,調控植株生長,是培育健壯秧苗的重要措施。若往年棚內根部病害、線蟲等發生嚴重,除土壤處理外,還要加強苗期防治。緩苗水後,根系開始向外擴展,此時可選擇對應性的藥劑灌根,殺滅根系周圍的病菌、線蟲,避免苗期染病,配合衝施生物菌肥,抑制全棚土壤中的病菌傳播侵染,效果良好。除生物菌肥外,還可在苗期衝施甲殼素、海藻酸等,對促進有益微生物增殖、根系健康生長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中國農業新聞網又理所當然擁有了中國農業新聞網騰訊公眾號,中國農業新聞網百度直達號,百家號以及各主要網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應、知乎等註冊用戶均屬於中國農業新聞網。頭條號中的“農業新聞”即是中國農業新聞網傾心打造的,便於搜索和關注的頭條號。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地沒勁,根系弱,病害多……這些方法最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