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一章的幾個範疇

《資本論》第一章是最難懂的,第一個原因是很多人根本不懂辯證法,第二個原因是很多人基本功沒做好,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沒搞清楚,用庸俗的理解去定義馬克思的幾個範疇,當然搞不懂馬克思在說什麼。

最明顯的例子,價值範疇,馬克思把價值定義為抽象勞動在商品中的凝結。這就是馬克思的定義,除此之外價值再無其他意義,如果要讀懂《資本論》,就必須按這個定義去理解價值,不然完全說不通。而有些人總是按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把價值理解為有用,有意義之類的意思,這完全和馬克思的定義風馬牛不相及,這樣去理解價值,怎麼可能讀懂《資本論》呢?至於馬克思為什麼要這樣定義,恩格斯在序言裡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要讀懂第1章,二重性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商品具有二重性,勞動也具有二重性,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重性。

勞動的二重性是指,從一方面看,勞動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從另一方面看,勞動都是同一的人類體力或腦力的耗費,從而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這裡用到了辯證法中的矛盾分析法以及具體和抽象的範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做為一個對立統一體,是從兩個側面來考察勞動。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考察,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二重化了。具體勞動即勞動的具體形式,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為了交換,交換就涉及到一個量的比例的問題。而各種形式的具體勞動首先是不同種的勞動,即在質上是不同的,不同質的東西是不能進行量的比較的。所以必須先抽象出不同具體勞動共同的質,才能在相同的質的基礎上進行量的比較。這些不同的具體勞動有什麼共同的東西呢?很明顯它們都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而馬克思把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叫抽象勞動,也就是概念意義上的勞動,勞動的內涵。勞動的定義不就是勞動力的耗費嗎?這裡又用到了科學抽象法。

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為了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二重性是商品既是使用價值又是價值。

使用價值是物的某種屬性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很多人就是這樣理解價值的,但是馬克思把它定義為使用價值。很明顯,使用價值是表明的物和人之間的關係,是物的自然屬性滿足人的需要,因此使用價值是物的自然屬性,是物的永恆的屬性,因為它的自然屬性不會消失。

與使用價值相反,價值是表明的物與物相交換的關係。物與物交換,不能按照使用價值的量來交換,比如不可能用一斤黃金換一斤鐵。商品作為使用價值,首先有質的區別,不同質的東西不能進行量的比較,所以商品交換的比例不能用使用價值的量來衡量,而必須找到相交換的商品的共同的質。它們共同的質就是它們都是勞動產品,都需要耗費一定量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也就是考察抽象勞動的意義所在。研究上的順序是從商品的二重性引出勞動的二重性,而邏輯上的順序是從勞動的二重性推導出商品的二重性,這點馬克思在序中也已經講清楚了。

抽象勞動即一般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凝結在商品中,馬克思就把這定義為商品的價值。首先這種勞動力的耗費是無差別的,即同質的,然後進行量上的比較,即價值量的比較,一切商品的交換比例都是由價值量的比較決定的,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別的標準。價值量也就是抽象勞動的量,很明顯可以用它的天然尺度即勞動時間來衡量,不過這裡用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前面說了,價值屬性反映的是物與物相交換的關係,而這種物與物的關係其實是掩蓋著的人與人的關係。物不會自己去和別的物交換,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物與物交換,是因為人與人需要交換,也只有通過人才能完成交換。所以價值屬性本質上是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要是生產關係,也就是他們做為商品生產者互相對立的關係。而生產關係是可變的,所以價值屬性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社會歷史的,是商品社會賦予商品的一種屬性,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產品上的反映,不是物所固有的。例如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產品不用來交換,而是各取所需,人們也就不會比較產品上耗費的勞動的多少了,產品的價值屬性也就變得毫無意義,消失了。

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物作為商品的內在矛盾,這種內在矛盾在交換過程中外在表現出來,買方付出價值得到使用價值,賣方得到價值讓渡使用價值。商品內部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在商品社會外化為商品和貨幣的對立。這個外化過程,就是馬克思列出的四個價值形式,這四個等式既符合歷史的客觀進程,又符合邏輯,是歷史與邏輯的完美統一。

人的關係通過物的關係表現出來,就是人的異化,也是商品拜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的起源。人的異化表現了物對人的奴役,而這也是馬克思寫《資本論》的原因,即實現人的解放與自由。後面馬克思還會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來證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有難以克服的矛盾,從而必然走向滅亡。而無產階級在消滅資本主義之後,徹底消滅私有制,最終解放全人類。

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不是出於人道主義,而是出於邏輯論證。正如馬克思所說,問題在於改造世界,所以共產主義不是一種理想,而是一種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