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大戶承包+村級經營」模式管護生態河岸

魯網泰安8月2日訊 肥城市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創新大戶承包、村級經營、主體委託、績效獎懲等模式,拓寬管護渠道,打造起生態河岸。

烈日炎炎,酷暑難當。在肥城市的漕濁河畔,汶陽鎮宿樓村支部成員、水利員劉光全正在沿河道進行巡查,一旁正修剪樹枝的村民王成申和他打著招呼。推行河長制以後,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悄然的變化。

據汶陽鎮鎮長、鎮級河長姬建芳介紹,漕濁河的治理是從2015年開始的,目標是打造一條永久綠化帶。起初,他們聘請了7名管護員對河岸進行管護,由於岸線較長,效果並不理想。推行河長制以後,市裡將這個鎮作為試點,採取村級經營和大戶承包的方式管護河道,效果十分明顯。

肥城市針對垃圾傾倒、開荒種植等侵佔河道的現象,進行治理後在河兩岸統一栽植景觀苗木作為防護林,打造生態綠地長廊,並統一租賃給苗木公司或農村大戶,由苗木公司或農村大戶在符合防汛安全標準前提下,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管護,並負責河段內的日常保潔。

“這種做法在改善河道環境的同時,盤活了閒置資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收入主要用於河道治理和管護,實現了河湖管護從傳統模式向專業化、市場化的轉變。”肥城市水利局局長、河長辦主任田希庚介紹說,這種模式在漕濁河汶陽段、大汶河孫伯段等河段試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前每年我們村1000米河道範圍的管護費用近1萬元。現在不但開銷少了,通過苗木經營等方式,村裡每年還能有幾千元的收入。”崗子村支部書記、村級河長劉學明對大戶承包、村級經營模式讚不絕口,“重要的是河道管護更規範了。現在河兩岸種植櫻花、白蠟、銀杏等10餘個品種的樹木共4.5萬多棵。河岸成了村裡的後花園。”

宿樓村支部書記、村級河長宿志強說:“村裡的承包大戶每天至少巡河一次,除了管好苗木、及時除雜草等工作外,發現垃圾要及時清理,水利員協助管理並進行監督。”說起推行河長制帶來的變化,他感慨道:“以前村民離河道幾百米外都能聞到臭味,現在沒有了。”

如今的漕濁河河面寬闊,水面倒映著兩岸整齊的綠樹,不時有白鷺掠過,眼下,這裡正成為集防汛、景觀、休閒於一體的生態河道景點。(通訊員 紀宗玉 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