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證筆試每日練

辨析題(中學)(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德育方法是實現德育任務,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

2.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是具體與抽象的關係。

3.“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範圍。

4.一個概念的內涵越豐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辨析題(答案要點)

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它是實現德育任務,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

2.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概念,它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總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都要依據教育目的制定。培養目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培養人的具體要求。教學目標是三者中最低層次的概念,更為具體,微觀到每堂課甚至是每個知識內容,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學目標日積月累地得以實現,就會漸次達到培養目標,以致教育目的。

3.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注意的廣度,也稱注意的範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人們能夠清楚地知覺出的對象的數目。“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範圍。

4.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每一個概念都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其中,內涵代表概念能夠反映的事物的本質特徵。內涵和外延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概念的內涵越豐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個概念的內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擁有的外延也就越豐富。

簡答題(小學)(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課程結構的特徵。

2.簡述班集體形成的階段與培養的方法。

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簡答題(答案要點)

1.(1)客觀性;(2)有序性;(3)可轉換性;(4)可度量性。

2.(1)班集體形成的階段:①組建階段;②形核階段;③發展階段;④成熟階段。

(2)班集體培養的方法:①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②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③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④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⑤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1)建立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2)營造融洽的師生關係;(3)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4)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5)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6)依據學習結果的反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好的願望;(7)興趣在第一課堂及第二課堂中共同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