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紮根蓮鄉的法律守護人—記湖南省湘潭縣人民法院花石人民法庭庭長崔贛

湖南省湘潭縣花石鎮,是中國著名的湘蓮之鄉。北宋周敦頤《愛蓮說》有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這裡,有這樣一個人,他能和周公筆下的花之君子相媲美。

他叫崔贛,是湖南省湘潭縣人民法院花石人民法庭庭長,作為一位紮根鄉村法庭20年,年近不惑的“老法官”,是怎樣的人生契機,使他從一名懵懂青年成長為百姓滿意的人民法官?是怎樣的生活歷練,使他盡力排除家務瑣事困擾,心無旁騖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又是怎樣的內心定力,使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上,始終堅守法治的價值追求?

一種信念堅定一份事業

1998年,崔贛成為了湘潭縣法院河口人民法庭的一名書記員。

從到法庭報到的第一天起,崔贛就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堅守法治精神、捍衛公平正義的人民法官。他刻苦學習法律知識,努力鑽研審判業務,於2006年通過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實現了自己的法官夢。

然而,夢想之旅,從來不是一帆風順。

內心憧憬的手持法槌、嚴肅威嚴、懲惡揚善的法官形象並沒有出現在崔贛的日常工作中。基層法庭艱苦簡陋的工作條件、平淡無奇的工作模式沖淡了崔贛原有的激情。

正當崔贛處在職場瓶頸,苦於找不到事業成就感時,一件小事彙集成的一股暖流,堅定了崔贛紮根基層、安心法庭工作的決心。

200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讓法庭轄區楊嘉橋鎮一對熱戀的情侶陷入兩難境地,也讓20歲女子小丹差點精神崩潰。

事發當天,小丹男友小倪從朋友處借來一輛男士摩托車。為討女友歡心,他開足馬力疾馳在道路上,不料飛來橫禍,在一個交叉路口,他連人帶車撞上正在其前方行駛的一輛小轎車,因為慣性衝擊力,將位於後座上的小丹摔了出去,小丹當場陷入昏迷。經過醫院全力救治,小丹保住了性命,但身體落下了傷殘。出院後,小丹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轎車駕駛員賠償相關損失。

在是否追加小倪為被告的問題上,讓仍與小倪保持情侶關係的小丹非常為難。如果起訴小倪,勢必會破壞二人關係;但如若不起訴他,只怕連最基本的交通事故賠償都拿不到,更別說傷殘賠償了。而小丹的家人則立場非常堅定,一定要起訴,哪怕追加小倪為被告。身邊的親朋好友沒人能理解她的內心想法,多方的壓力將小丹壓得有些喘不過氣,她逐漸變得性情古怪,甚至自暴自棄,不再相信他人勸解。

小丹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萬般無奈之下,他們請崔贛幫忙開導小丹。此後三個月時間,崔贛成了小丹的心靈疏導老師。

“於法來說,我支持你起訴。你身體的傷殘,按法律規定應該獲得賠償。從理來說,你身體今後還要進行後續治療,有一筆賠償費能緩解目前你家庭的經濟壓力。從情來說,你不願和男友對簿公堂,我能理解。就目前而言,最可行的方案是你先提起訴訟,最後可以放棄小倪的賠償款。”崔贛的辦法讓處在混沌中的小丹茅塞頓開。

案件結案後,小丹既獲得了事故賠償款,也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愛情。

“崔法官,謝謝你。你對我的幫助,使我沒有因為現在面對的事情,而失去對別人的信任。”案件執行到位的那天,小丹給崔贛發來這樣的短信。

時至今日,崔贛還保存著這條短信,這是他前進的動力,讓他不再氣餒,不再懷疑自己的選擇。

一片耐心維護一方和諧

崔贛不僅是同齡人的知心人,也成為了老年人的和事佬。

宋大爺1984年通過村民介紹與喪偶的鄭大娘結合在一起。兩人相濡以沫,攜手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在本該頤養天年之時,卻因孩子的家庭問題鬧起了彆扭。倔強的宋大爺一氣之下乾脆搬到牛棚裡,一住就是大半年,2010年秋末,到法庭起訴離婚。

在與兩位老人的交流中,崔贛發現,其實他們都很留戀彼此之間多年來的感情,但兩位老人卻總為一些家庭瑣事互相指責,述說起對方的缺點時更是沒完沒了。

調解中,兩位老人性格固執,動輒發點小脾氣。崔贛耐著性子聽完他們的故事後,認真為他們歸納總結訴請事項,提出握手言和、重歸於好的建議。但每每雙方快要達成一致意見時,宋大爺或鄭大娘又因一句不經意的話激起對方反感,調解總是功虧一簣。

隨著調解時間的拉長,兩位老人對崔贛逐漸不信任起來。他們認為崔贛太年輕,沒多少歷練,處理不好他們的矛盾。聽到老人這樣的話,崔贛心裡的委屈沒處訴。

“為什麼他們講的我覺得不是事,我講的他們又難以接受呢?”崔贛反覆琢磨,“這說明我和老人之間有代溝啊!既然我做不來這事,我為什麼不可以請兩位老人的朋友來試試看呢?”

說做就做,崔贛通過村組請來了兩位老人的朋友一起來做工作,效果立竿見影。在和老朋友的絮叨中,兩位老人放下了他們積鬱的煩心家事,面子又得以體面維護。最終,在眾人的撮合下,兩位老人調解和好。

在簽下調解協議當天,宋大爺和鄭大娘緊緊拉著崔贛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崔伢子,真是謝謝你。要不是你的堅持,此刻,只怕我和老伴已經離婚了。我當時找你其實並不是真的想離婚,就是爭一口氣,還好你幫我保住了我的家!”

看到兩位老人佈滿皺紋的笑臉,崔贛感到十分開心,也深深體會到了做一名法官的快樂和價值。

此後,崔贛還接觸了許多這樣的當事人,他們都將崔贛當作親人摯友,向他述說深埋心底的想法。而崔贛也是一次次為他們給出最為合宜的建議,讓他們在人生路上不抱有遺憾。

一份責任規範一個行業

花石鎮是全國最大的湘蓮生產基地和蓮籽貿易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實的“湘蓮之鄉”,尤其是每年10月,是湘蓮市場最為熱鬧和繁忙的時期,勞累了一年的鄉親們也盼著能換來滿意的收穫。

2011年10月的一天,花石法庭出現了一位特殊的當事人。

“崔庭長,快幫幫我!我的錢沒了!”

男子姓胡,是湘蓮市場內的一名經銷戶。此刻,他頭上的汗珠大顆滴落,神情焦急萬分。

胡某從包裡拿出一沓出貨單。這些貨單上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滿伢子,除此之外就是一連串的數字。胡某解釋道,這人是他今年經人介紹認識的一個外地商客,已在他這裡拿了幾批湘蓮了。之前還會陸陸續續支付貨款。可等到交易進入後期,滿伢子大批進貨後卻一直沒給貨款。根據統計,現在滿伢子所欠的金額已超50萬元。胡某也曾試圖尋找,但苦於沒有滿伢子的任何身份信息,甚至連他的全名都叫不出來。情急之下,他只好找到法庭,希望法官能幫他挽回損失。

聽完胡某的講述,又翻看完一張張出貨單,崔贛一時也愁眉不展。

“你將這些出貨單留下,我仔細看看,明天我再和你一起去湘蓮市場開展後續調查。”

第二天,崔贛和胡某一起來到湘蓮市場,多番打聽後發現,這個滿伢子很多人都認識,但都不知道他全名叫什麼。除欠了胡某的貨款外,滿伢子還在其他5名商戶中拿了貨沒給錢。

沒有明確的被告,胡某只能先行撤訴。正當崔贛準備著手向蓮戶們開展購銷合同方面的普法宣傳時,法庭又陸續受理了7起湘蓮貿易合同糾紛案件。從商戶們反映的情況中,崔贛瞭解到還有多起糾紛因被告下落不明,沒有基本證據無法起訴。

湘蓮貿易糾紛數量之多和涉案標的額之大讓崔贛揪心不已。他帶領法庭幹警開展了深入的走訪活動。通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崔贛瞭解到在花石鎮這個全國最大的湘蓮集散地,蓮戶們居然一直保留著傳統的交易習慣,做生意主要憑個人信用,基本不注重購銷合同的簽訂,導致了貿易糾紛頻發且維權困難。

找準了源頭,崔贛立即向當地黨委政府和花石湘蓮協會提出了規範交易習慣、建立誠信及質量檔案、聯合調處糾紛等五點司法建議。此舉得到了湘蓮協會的肯定,也引起了花石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並逐條進行整改,對行業交易行為進行規範。崔贛所提建議的落實,不僅幫助蓮戶樹立了法律意識、交易安全意識和市場交易規範,有效地預防湘蓮貿易糾紛的發生,而且將矛盾糾紛解決前置,最大程度保障了蓮戶們的經濟權益。

2011年年底至今,花石法庭未再受理過關於湘蓮貿易的任何糾紛。花石的蓮戶們都說法庭這些辦法好,服務到家,感覺更安全了。當年的這條司法建議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優秀司法建議。

“崔叔叔,感謝你,是你讓我知道寒門學子也能追求夢想。”這是16歲男孩胡梓斌最想對崔贛說的話……

剛到花石法庭不久,崔贛得知在法庭駐地附近有一個十分可憐的小孩,他就是胡梓斌。胡梓斌5歲時,父親因意外去世,只留下一個身體殘疾的母親陪伴著他。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的母子倆靠政府救助和街坊鄰居接濟度日。崔贛說,他第一次來到胡梓斌家中看望他時,對這個家庭的貧困程度感到十分震驚。一棟破敗的土磚屋內,竟找不到一扇完整的窗戶。當時,正值深秋的湖南寒氣襲人,母子倆卻擠在一間狹小昏暗的房內,簡易的竹床上只有一床滿是補丁的被褥,這就是這個家庭過冬的全部行頭。

儘管過早地體味到了人世間的艱辛,但胡梓斌卻從不氣餒,眼神中透露著無比堅韌。

僅憑這一個眼神,讓崔贛打心底裡認定了這個孩子。“我來幫助他!”沒有過多的話語,崔贛成了胡梓斌的“叔叔”,開始了時至今日的守望助學。

胡梓斌有學習上的困難,找崔叔叔幫忙;有生活上的麻煩,找崔叔叔解決;有人生路上的疑惑,還是找崔叔叔談心。胡梓斌就這樣讀完了小學、初中……

2016年,胡梓斌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全省重點高中。成績放榜的那一刻,胡梓斌既高興又有些惆悵,他第一時間撥通了崔贛的電話。

“崔叔叔,我考上重點高中了!”電話中的胡梓斌語調輕快,但情緒並不激動。

“恭喜你!但今天你怎麼聲音有些不一樣?不開心嗎?”崔贛關切地問道。

電話那頭的胡梓斌陷入了沉默。

“彆氣餒,考上高中是件好事,我晚上到你家來看看你。”掛完電話,崔贛立即撥通了胡梓斌家所在村組負責人的電話瞭解情況。

原來,早在成績單下發之前,村支書考慮到胡家情況,特意和胡梓斌深聊了一番,希望他能放棄就讀重點高中的想法,轉讀師範類中專院校,這樣家庭經濟負擔會比較輕,也能儘早參加工作。

知曉原委後,崔贛下了班立即來到胡梓斌的家中。通過和他聊天,崔贛能體會到,小斌內心是非常渴望就讀重點高中,進而圓大學夢的。

看著眼前這個帶有一絲倔強的孩子,崔贛安慰他:“雖然家境貧寒、物質匱乏,但精神財富不能空。咱們就讀重點高中,崔叔叔支持你。”

當年,崔贛自掏腰包湊了4000元,為胡梓斌交齊了學費和生活費。

現在,胡梓斌雖然寄宿在學校,但總會定期撥通崔贛的電話,他總有許多話和崔叔叔說。

一份耐心成就一同進步

崔贛是孩子眼裡可愛的“崔叔叔”,也是同事眼中可敬的“崔庭長”。

2012年,剛剛從大學畢業的譚琪弋被派到了花石法庭。那一年,她才23歲。剛開始,面對審判工作,她覺得似乎無從下手:學校學到的法學理論在鄉村基本用不上,向群眾解釋法律他們基本聽不懂,當事人的訴求基本就如一團麻,組織調解時當事人基本不聽她說話……

譚琪弋的苦悶,崔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回想二十年前的自己,又何嘗不是這個樣子,如果不是當年的老法官耐心細緻地傳幫帶,自己可能就放棄了法治夢想。

如今崔贛也是一位“老法官”了,把年輕的同志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這一直是基層法庭代代相傳的好傳統。於是,小譚掌握不了庭審控辯節奏,崔贛就讓她先行嘗試,待到庭審結束後再告訴她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小譚寫不好裁判文書,崔贛就耐心在她寫的文書上一一修改和註解,並手把手教她寫文書的要領;小譚遇到無法調解的鄉民之間的矛盾,崔贛總會第一時間在她後方出現,將矛盾從激化的邊緣力挽狂瀾,再傾囊相授調解技巧……

幾年的時間,譚琪弋迅速成長起來,如今已成為了所在法院最年輕的員額法官,還被提拔為河口法庭副庭長。

“一品青蓮若為官,光風霽月伴清廉。世人都學蓮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荷花深處,淨土之上,崔贛追尋著司法為民的理想,成為了紮根蓮鄉的法律守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