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這個套路你得懂!當年參加招教面試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XXX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

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做老師,這個套路你得懂!當年參加招教面試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XXX》是XX版小學數學教材第X冊第X章第X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XXX,這為過度到本課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本課題又是教材後期XXX內容學習的基礎,所以它在整個教材中其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2、學習目標

基於課程標準,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XX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 認識XXX,理解XX概念,掌握XXX的關係

(2) 通過對XXX的學習,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解決有關XXX的問題,掌握運用XXX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 通過對XXX在生活中的拓展應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並逐步形成XXX(分析、概括、抽象、空間等)能力和觀念。

3、學習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1) 學習重點:XXX。因為只有掌握了XXX,才能理解和掌握XXX。

(2) 學習難點:XXX。XXX比較抽象,加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薄弱,因此,XXX教學難點。

做老師,這個套路你得懂!當年參加招教面試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整體上具有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識容易遺忘、學習目的不明確等特點。分析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操作體驗認識XXX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所以在探索XXX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合作等方式達到對知識的探求。如此,既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又能使學生的數學方法和思想在交流互動中有所昇華。

三、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考慮到XX年級學生的現狀和本課題特點,我主要採用活動體驗教學法,在“雙主互動”的教學模式下,密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性,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教學中還用到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說學法

荀子《勸學》中有言:“假輿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起到“善始功半”的功效。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會”向有意義的“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本課中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自主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

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最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你有一個方法,我有一個方法,交換後我們都有兩個方法。)

知識反芻法:識記---理解過程/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過程。同化和順應

做老師,這個套路你得懂!當年參加招教面試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四、說教學過程

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經歷和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為了完成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本課教學時,我以學生興趣為起點,以實際問題為主線, 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性。同時,本人始終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隨時準備轉換自身角色,有針對地給予學生個別指導和及時反饋。

1、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2—3分鐘)

具體的情境或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種。一開始,我提出XXX問題,在學生憤悱之時,給予及時地啟發和引導,使學生初步理解XXX的概念和相關知識。接著通過快速搶答遊戲來刺激學生思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掌握知識。

2、體驗內化 探求新知(10分鐘)---扶學生上馬過程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繫生活,發現關於XXX的問題。通過問題體驗--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思維共振—問題轉化---體驗內化等一系列過程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我或通過必要講解或通過誘導啟發幫助學生轉化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迴歸生活 拓展應用(15分鐘)---扶上馬,再送一程!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如果說體驗內化探求新知階段是扶學生上馬,那麼,迴歸生活拓展應用階段則是再送學生一程。在此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分析XXX知識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訓練:

(1)基礎性訓練:XX概念的理解,關係的轉化等

(2)形成性訓練:形成性訓練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在訓練之前,我事先了解學生對XXX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然後設置相關情境,通過參加一定的活動,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形成老師希望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3)拓展性訓練:拓展訓練強調的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由內至外的自我教育。拓展訓練中,我儘可能地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域內,設置關於XXX的情境問題,加大學生體驗性學習,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4、課堂小結 知識延伸(3—5分鐘)

課堂小結應包括知識內容小結和思想方法小結兩部分。內容小結有利於學生強化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自身知識體系;思想方法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於知識的延伸和學習的遷移。

本課題我採用問答方式做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探索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或有什麼心得?學生有說知識上的收穫,有說情感上的體驗,有說思想方法上的感悟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和思想方法進行了系統總結。最後,鼓勵學生把掌握的XXX知識和方法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達到知識延伸和學習遷移的目的。

5、佈置作業。考慮到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性,我設計了分層訓練方式,有層次性的作業佈置,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起到“保高”、“擴中”和“提低”的功效,充分地體現了素質教育倡導的“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做到簡潔明瞭,直觀系統,重點突出,這有利於及時地體現教學知識點,凸顯教學重難點,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我的板書設計是:。。。。。。。。。。。。。。。。。。。。。。。。。。。。。。。。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