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釘釘CEO的言論:不知道你們10點之前下班幹嘛,不到1點不合格?

蘇中山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首先呢,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是不是釘釘的CEO說的,因為一直都是微博在傳,但是沒有錄像或者當事人站出來證明一下,所以不敢說,這是阿里釘釘CEO的言論。

第二,這是別人的觀點。不是當時的員工不好反駁什麼。

不過,我是反對這種全天候工作的方式的。要不你多請人工作,晚上一點還在工作?輪了輪班之外,其他人都該睡覺了好吧?不要一點,晚上10點都覺得晚了,因為還要坐車或者開車回家,回到家還要吃點東西或者是洗漱一下才能睡覺吧?如果有兒女的人總要回家看看兒女吧?所以晚上10點都覺得太晚了~

當然,如果有人想去幹,我也是不反對的,甚至支持的。不過,前提是你要明白你需要經歷一些什麼的生活。

因為有一些朋友,需要自己賺錢買房買車,而且年輕力壯不怕吃苦。阿里的收入是出了名的高。所以很多家庭條件不怎麼樣的朋友,不怕吃苦能力又強的朋友會去做。

怎麼評價呢?

認同它的人自然會認同,不認同它的人,其他人說再多也不會認同。


太平洋電腦網


驍說職場觀點:我特別認可阿里釘釘CEO的這句話。BAT的薪酬待遇是出了名的高,同時伴隨而來的也是加班時間出奇的多,這個世界沒有完全對等的付出和收穫,也沒有絕對的公平,你要想活的好,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1、對公司來說,競爭激烈日新月異,稍不注意就已被顛覆。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有一句話寫的特別好:真正顛覆你的競爭對手,也許還沒有出現在你競爭對手的名單中。這就是為阿里量身訂做的額一句話。

阿里不就是以一個顛覆者的形象存在嗎:

五大行、無數的商業銀行,在為了點存款爭得頭破血流血流的時候,有誰會想到橫空出世的支付寶一個春節的紅包數和一年的收益率就相當於了多少家銀行的總和?

用友、金蝶等公司(包括國外的公司)一直在OA系統領域的佼佼者,動輒上百萬、千萬的系統給很多企業帶來的不是流程再造,而是迷失方向。

看看阿里釘釘現在的OA產品,流程簡單、成本低廉,把滴滴打車,手機、投影儀等硬件產品融入到OA生態圈子,解決了多少繁瑣的手續呢?再加上低廉的親民價格,釘釘不顛覆誰顛覆?

顛覆過程中,需要人才的努力和付出。

2、對個人來講,好的公司好的平臺,付出就會得到認可。

好的公司好的平臺,帶來的除了好的薪酬和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會帶給你更多的成長和更好的未來。難道不應該熱別珍惜這分來之不易的機會嗎?

我們大多數人的努力付出,還沒到需要拼天賦的時候。10點鐘下班有問題嗎?包夜宵、打車費,還能節約家裡的空調費,這多好的成長機會啊?

其實,當你時間用不過來,但是你卻想在有限時間做更多事情的時候,你會花更多時間去想一些本質的問題:我到底應該如何又快又好完成工作?我到底還有那些自我管理提升空間?這種高強度下的倒逼式成長才最能讓你走上成長加速度的軌道。

歡迎訂閱驍說職場,更多職場乾貨問答期待與你分享。


驍說職場


華為副總裁因為家庭因素提出辭職,任正非:為什麼要離職,你可以離婚呀。是不是與這次釘釘CEO的言論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團隊講究狼性,眼中只有目標。

釘釘CEO言論:

1. 我都不知道你們每天10點前下班回家幹嘛,回家有什麼事情嗎? 不到1點都不合格

釘釘CEO陳航(無招)很早就加入了阿里,但是在釘釘之前做的東西全都是失敗的,曾經叫板騰訊的來往也是他主導的,釘釘難得取得小小成功,自然要求大家拼命幫自己建功立業

2. 別老說回去陪家人,陪伴家人不在乎時間,在乎質量;

別老說加班,工作不在於時間長短,在於質量

3. 不要和滿嘴邏輯的在一起做事,那些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知道你沒有邏輯了,不知道馬雲滿嘴邏輯,滿嘴大道理你怎麼看?

4. 騰訊是一家沒有使命感和夢想的公司,整天就知道做遊戲做遊戲,所以大家看看身邊的朋友都買誰的股票。

釘釘的夢想和使命感就是讓所有人每天加班到一點?曾經馬雲一口一個為了孩子不做遊戲,現在阿里不照樣進軍遊戲行業嗎?去年買騰訊股票的哪個不高興?



如果說釘釘是榨取員工價值也不是太合適,因為給的錢還是夠的,這也無可厚非,大家價值觀不同而已。就個人而言,這種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價值觀是無法認同的。


萌哈科技


這個言論顯然是偽造的。編造謠言的人恐怕根本不瞭解阿里的文化吧。


【一】

阿里有些部門的加班確實很嚴重,但阿里絕對不會用 “比誰下班晚” 的方式來鼓勵你加班。

入職參加 “百阿”培訓的時候,有新同學問了負責培訓的高管一個很尖銳的問題:聽說阿里加班很嚴重,那麼具體要加班多久呢?

那位高管說道:“通常來說,加班都不是強制性的。你可以選擇加班,也可以選擇不加班。我們並不關心你上了多久的班,我只關心你做了多少的事。”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同,阿里從來就沒有 “打卡制度”。你什麼時候上班並不重要。有些人9點來到公司,有些人10點,甚至有人中午吃過飯後才慢悠悠地來到公司。下班也一樣,有人6點就走了,有人工作到8點,有人到10點甚至更晚。但無論你是早到公司還是晚到公司,無論是早走還是晚走,都不會有人高看或低看你一眼。大家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情:

你的目標完成得怎麼樣?

如果你能按時、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目標,即使你在家裡工作,主管們也能網開一面。如果你怎麼也做不好事情,即使你天天像模像樣地一天工作 14 個小時,也不會被同情。


【二】


一個大公司負責人的基本素質,就是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貶低其他大公司。對於競爭對手,我們一直是惺惺相惜,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的。在阿里,談及騰訊,上至高層,下至普通員工,都是一邊尊敬和學習,一邊思考著它的弱點,爭取在更多方面做得比他更好。

所以,什麼“騰訊是一家沒有使命感的公司,整天只知道做遊戲” 這種話,CEO 是絕對不可能說出來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段所謂的 “釘釘CEO講話” 應該是友商編出來黑阿里的。


曾加


這是阿里的風格。

阿里是一個有著非常強勢的價值觀的企業,這跟馬雲有很大的關係。公司老大的風格往往決定了整個團隊的風格,馬雲經常都會在各個公開場合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而阿里的高管團隊也是一樣,前段時間阿里公關主席王帥在河畔大學開班儀式上口無遮攔地怒噴騰訊和京東,就引發了騰訊和京東方面的強烈不滿。

這次阿里的高管又“亮了”——釘釘CEO無招在內部動員大會上不僅稱“不到1點下班不合格”,還順便抨擊了一下騰訊“騰訊是一家沒有使命感的公司,就知道做遊戲”。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業文化相對自由、輕鬆,像網易,平時經常可以在網易飯堂看見丁磊和員工們一起吃飯,網易的一些營銷活動也經常拿丁磊來開涮;有的企業文化相對較強勢,員工一定要認同企業高層的觀點,嚴格執行命令,像阿里。

不同風格的企業文化各有好處,阿里強勢的企業文化也讓阿里的執行力和戰鬥力更強。但如果題目中這些話的情況屬實,我個人並不認同釘釘CEO無招說的關於工作時間和家人陪伴的觀點。


工作時間

“我不知道你們每天10點前下班回家幹嘛,回家有什麼事情嗎?不到1點都不合格”

首先如果公司給的錢足夠多,員工在早上八九點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這個工作量已經足夠了,再工作到凌晨一點,每天日積月累,很多員工都會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不住,反而會造成團隊內部的離心力加大,不利於整體的工作節奏。

另外,如果在非常時期,工作量太大,偶爾員工自發加班到凌晨,這是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但“不到1點都不合格”這種話由公司CEO說出來,就等於強制性要求公司每個人都必須凌晨1點後才能下班,這樣勢必會導致白天工作的效率大大下降,畢竟無論工作完成得多快,都要熬到1點,為什麼不做得慢一點?

還有,“回家有什麼事情嗎”,回家為什麼沒有事情?員工沒有家人嗎?沒有自己的家務事要處理嗎?憑什麼一份工作就要剝奪員工所有的時間?

說出這句話,我認為釘釘的CEO是十分沒有責任感的。作為一個企業的CEO,不僅要掌控公司的運行,還有責任去關心每位員工,讓他們安心地為你幹活。只顧著讓員工為公司完成工作,不顧及員工家庭和健康的,都是不負責任的企業管理者。


家人陪伴

“別老說回去陪家人,陪伴家人不在乎時間,在乎質量”

我就想問一句,什麼是質量?按照無招的說法,我猜他說的質量是“金錢和物質”,只要給足家人金錢和物質,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但你們聽說過一句話沒有?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如果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只是拼命工作,獲得物質回報,給家人買很多高檔的禮品,或者一年之中抽空幾天和家人去國外旅遊,這樣的所謂陪伴,家人能接受嗎?

一家人在一起,在乎的不就是日常點點滴滴、平平淡淡的陪伴嗎?陪伴家人不在乎時間,還能在乎什麼呢?


無招說的以上兩個觀點,個人主觀性太強了,或許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但強制性把這種價值觀強加在所有員工身上,有失一個企業CEO的格局。

最近阿里釘釘在瘋狂地擴張業務,想趁市場競爭對手還不多的時候搶佔市場份額,所以CEO無招說這些話應該是為了調動員工的戰鬥性,推動釘釘更快地前進。

但我認為,調動員工積極性可以從很多其他的方面來入手,像華為的榮耀團隊,任正非親自制定了一份團隊激勵制度,多勞多得,每個人都可以為著自己的目標和獎金去奮鬥,這種動力是積極的,正向的,員工自發的,在團隊前進的同時還能保證內部良好的氛圍,而不是像釘釘這樣強制性地灌輸加班至上的價值觀。



科技扯談官


特地搜了一下這句話,原來是阿里釘釘動員大會上CEO無招的發言。

雖然無招的這句話咋一眼看起來很過分、很不人性化,但細想下來,我個人還是比較能理解的。

第一,阿里、華為、騰訊等這幾家都是很多人做夢都想去的公司,為什麼?平臺大,工資高,發展好啊。在大公司裡的競爭力是比小公司要大得多的,身邊密密麻麻都是人海里精心挑選出來的人才,稍不留神你可能就被別人一下子甩到了後面。在這樣的環境裡,員工當然不能跟一般的相比,CEO無招的觀點在阿里釘釘至少大方向告訴員工要更加勤奮是正確的,總不能拼盡全力擠進公司後就變得懶散吧?那樣你只能在釘釘人群中走在尾巴段了。

第二,工作辛苦老加班?但是人家的收入也不是一般的高呢,既然拿著高於常人的工資,就要多於常人的付出,不然哪個公司願意白白花這個錢呢?這個才是公平的,能被公司跟員工雙方一起接受的。

第三,其實像阿里、騰訊和華為這些公司,都是公開九九六的工作制的,外部人都知道,這幾家公司雖然有明確的下班時間點,但員工基本都會自覺加班,這種已經成為大家默認的現象了。我有朋友去面試阿里的時候,HR也會事先說明下工作的狀態,高強度的工作配上高的薪資,如果雙方談得來咱們再簽約,而且像阿里釘釘、騰訊這些,加班都會有餐補、打車等的補貼,其實也還不錯。這種就好過某些小公司面試的時候說偶爾加班,等入職了天天要你加班幹活來的好,還沒有任何形式的補貼,說的就是我的前公司了,慘兮兮。

綜上所述,個人還是覺得無招的這個言論算正確的,至少它是適用於他們自己本身的公司現狀的。


潘東昇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了17年的年末“吃雞”遊戲大火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網易一家獨大。

大家都知道,看到這麼火的一款手遊,騰訊當然不會坐視這麼一個市場的,為了儘快開發出來屬於它們的“吃雞”遊戲,於是騰訊在那一段時間實行“996”的工作制度——每天9點上班,9點下班,一週工作6天。或許我們很難理解這樣的一種狀態,但是一個世界知名且市值如此龐大的企業卻這般的爭分奪秒,我們就可以從側面的瞭解到:互聯網這個行業的競爭是有多麼激烈。那麼這些真的和我們無關嗎?

如果理解了互聯網行業如今的競爭狀態,那麼阿里釘釘的CEO的這番言論也就不足為怪了。目前來說,市場上To B的溝通和協同的平臺並不是很多,為了趁著競爭對手還不多的時候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那麼阿里釘釘就必須瘋狂地擴張業務。因為互聯網行業爆發起來是很不講理的,它不像傳統的行業那樣,互聯網企業只要有持續的資本投入,那麼數據和市場都是呈指數增長的。

退一步說,只要公司給的錢足夠多,那麼在特殊時期這樣的工作強度也很是可以的。但是長期這樣的工作強度肯定是不適合公司管理的,如果每天都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很多員工都會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不住,反而會造成團隊內部的離心力加大,不利於整個團隊的工作節奏。

智聯校園 學生謝文宏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看了這個問題,我想問問阿里釘釘CEO你是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回家嗎?不知道你結婚了沒有?是否有孩子?你的太太和孩子對於你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回家,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你的父母親呢,你多久給他們打一次電話,多長時間你會回去看望他們一次。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回家,你早上幾點起,幾點到公司,估計你應該不打卡,一般沒有特殊情況,十點以前你可能不會出現在公司。

對了,你開什麼車?你住在哪裡?你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回家,你可能開車半小時就到家了,北京零晨1點開車半小時,已經能開出至少20公里以上的距離了。

在要求大家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的時候,你是否考慮過你的員工住在哪裡?1點以後肯定沒有公交車和地鐵了,他們如何回家?出租車的費用你是給全報嗎?

即使是你給全報銷,我想也沒有幾個員工可以做到每天1點以後才下班回家,工作是應該拼命,但工作不應該是玩命,如果每天都要在零晨1點以後才下班,那不叫拼命,那叫玩命。

我還想問一下,員工身體垮了,不能再工作了,你會養他,他的老婆孩子,還有他的父母一輩子嗎,你一定不會的。所以你沒有權力要求他們玩命為你工作,這是對他們最不負責的一種做法。


HR老槍


首先這件事情很明顯違背《勞動法》,國家規定每天的工作不能超過8小時,超過8小時都算加班。是需要支付相應的酬勞的。

所以能提出這樣觀點的企業家,一者是典型法盲,二者是典型資本家心態,只知道讓員工付出,卻不考慮給員工利益,機器還要上油呢!

這裡就牽扯到利益交換的問題,加班可以,我加班付出了額外的勞動,企業也應該付給我額外的收益才對,一兩次的話也就容忍了,畢竟大家是一個團隊,但如果要求每天這樣,那就要坐下來好好談談加班費的問題了。

如果加班不給加班費,還硬要員工凌晨下班的話,那麼最終可能會導致員工濫竽充數,只擺出一個凌晨下班的狀態即可,在辦公室裡打打遊戲,看看直播,12點鐘聲一敲,提包走人。這樣的走過場行為老闆自然是不同意的。

仔細看題目裡的一句話:“不知道你們10點之前那幹嘛?”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句話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是否真的來自於這位CEO,但我要說的是,如果這句話的來源是真的,就體現了這位CEO情商不夠高了。

因為他想做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跟他一樣。

跟他一樣忙碌,跟他一樣奔波,跟他一樣加班。

以及跟他一樣,沒有生活。

10點前下班能什麼?天吶,我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可以陪老婆孩子看電視,我們可以跟好朋友胡吃海塞,我們可以打遊戲玩拼圖,我們可以看書看電影,我們還可以睡大覺!

人這一生難道就是為了工作?工作賺錢還不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本末倒置了!

人不休息,會垮掉的,這種事情,從應試教育的學生時代就發生了不少慘劇。

想起了一件真實的事情,發生在山東某高中,說一個尖子班的班主任,他的孩子從小就要強,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開始全力衝刺,晚上學習到12點,父母都睡下了他的燈還開著,這個當班主任的爹晚上起來上廁所,還發現自己的孩子學著呢,等到第二天起床,這孩子一樣能起來,還精精神神地繼續去教室上課去了。

這個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孩子就非常開心,於是就在自己的班上鼓動大家也這麼幹!10點下晚自習後,也要繼續學習,不能學到12點,那就堅持到11點半!甚至在全校的備考大會上當眾表揚了自己的孩子,說自己的孩子這麼努力,大家也應該向自己的孩子學習!

結果沒有想到,連續一個月下來,這個孩子的身體承受不住了,距離高考還剩下兩天的時候突然眼前一黑,暈倒在教室,被送去醫院檢查後發現原來因為連續熬夜,得了急性視神經炎,眼睛只能感受到有光,但看不清東西,而且身體極度虛弱,其實這個病兩週就可以治好,但這兩週恰恰就是高考的時間,這個高考生就是因為衝得太猛,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結果把自己給賠進去了,還讓自己那個當著全校師生誇自己的當班主任的爹,丟人丟大了。

可以理解這位班主任的心情,他身為高考衝刺班的班主任多年,知道高考的殘酷性,可謂是萬人擠過獨木橋,下半輩子怎樣,基本都落在高考了,所以鼓勵大家多努力,而他同時身為父親,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看到自己的孩子這般努力,甚至超越自己的預期,當然很高興。

但他忘了,人不是機器,持續衝刺不休息,是會產生惡果的,而這樣的惡果隨時會發生。

拋開學校,其實到了商場也是一樣,商場如戰場,如果自己企業的員工不努力產生價值,不去聚沙成塔,而是“偷工減料”早點下班享受生活,那麼很快這家企業就會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打敗,大家都活不成。

而如果你是“早下班貪圖享樂”的個別員工,那就最好辦了,當眾怒斥你一頓,順便表揚了其他員工,並威脅說缺了你一人,後面要加入的人排著長隊呢!你要不努力就走人!

很有道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可如果我跟其他人一樣努力了,才勉強算合格?我那麼辛苦換來的工資又能有多少呢?福利待遇又是什麼?您是老闆,請問您在要求我們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會給我們什麼?

只想索取,不給回報,這是強盜邏輯。

看看劉強東在做什麼?人家有了錢,就開始改善員工福利,五險一金有保障,改善員工住房,餐廳高大上,加班時用餐免費,凡是公司五年以上老員工,如果得病保險報銷之外不夠的錢,不管花多少,公司出!京東甚至為員工開了一家幼兒園,凡是京東員工0-3歲的寶寶,都可以送到京東內部的“托幼中心”入學,不僅學費全免,生活費和用品費也都不要錢!

你給不了員工明天,員工也不會陪你到凌晨。


馬丁馬小虎


阿里釘釘CEO的這句話表述有點過火,但小編認可這句話的加班文化。總的來說互聯網公司加班都是常態,不加班的情況比較少,像騰訊、京東、新浪、阿里等都是出了名的加班公司,包括像豆瓣、大眾點評這種典型的慢公司也開始強調狼性了,業內當然也存在一些不加班的團隊,但是都很少,包括很多創業公司、小而美的公司工作強度更大,基本上是一人多崗。

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又快,大多數崗位以技術為導向,知識迭代更新非常快,完全沒有時間讓你慢悠悠的工作,很多產品拼得不僅僅是用戶體驗優化發展,更拼的是比競爭對手更先推出,速度決定了行業佈局、發展壯大的機會。真正能做到了朝九晚五,說不定就被競爭對手在技術上瘋狂碾壓了。

在我國,絕大多數人依然處在為生活而工作的階段。加班文化對於公司來說比較重要,互聯網公司運轉節奏快,通常不是來混日子而是來奮鬥的,奮鬥程度也是自己可控的,用不用心工作也看自己,說白了就是看你自己願不願意提升自己的實力,畢竟在這個行業會獲得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學到很多東西,個人提升空間也大。

不過長時間加班肯定是有抱怨的,但互聯網屬於相對公平競爭的領域,個人的發展空間和職業前景也能看得長遠,屬於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只要你自己足夠勤奮努力,你就可以在這個領域裡靠自己的能力掙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