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爲何自斷臂膀?

文丨食品商業觀察(FBC)記者李珂

接連兩天,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329,以下簡稱:皇氏集團)發佈了兩條公告,掛牌出轉讓下旗下兩大資產——廣西皇氏甲天下食品(以下簡稱:甲天下)和北京盛世驕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世驕陽)。

有意思的是,如果轉讓成功,皇氏集團仍打算將這筆近10億元的進賬用在乳業和電視劇製作等方面。那,皇氏集團的未來,會更好嗎?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主業數據“難看”甲天下遭轉讓

公告顯示,皇氏集團掛牌轉讓甲天下100%股權,參考標的資產評估值為人民幣1.45億元,增值額為 1597.52 萬元,增值率為 12.41%。

有關轉讓原因,皇氏集團解釋稱,為提高資產效能,降低運營成本,處置閒置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產效能和運營效率。皇氏食品公司機器設備已經全部遷移至華南乳品廠,目前已停產。皇氏食品公司生產的商標品牌仍歸屬於皇氏集團所有,不存在業務萎縮的情形。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廣西皇氏甲天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皇氏乳業),成立於2001年5月,自2003年起,公司水牛奶系列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成為中國最大的水牛奶生產加工企業。

“水牛奶,三年甲天下”這是皇氏乳業在2010年掛牌上市時提出的“目標”,如今,8年過去了,皇氏乳業不僅沒有做到甲天下,連作為主業的乳業都顯得步履維艱。

財報顯示,2017年皇氏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3.67億元,同比減少3.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74.00萬元,同比下滑80.48%; 2018年第一季度皇氏集團營業收入4.49億元,同比下降1.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2.62萬元,同比下降42.9%。

皇氏集團整體盈利狀況不容樂觀,而甲天下的虧損表現得尤為突出。年報顯示,甲天下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9411.53萬元,虧損786.69萬元。

如果僅看數據,出售甲天下,對於皇氏集團來說,似乎是一劑減輕虧損的良方。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皇氏集團此次對子公司的掛牌出售是快刀斬亂麻的正確舉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FBC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甲天下在近幾年消費升級以及產業創新方面明顯落後於整體行業,其營收以及利潤不斷下探也說明了這一點。甲天下的出售,符合了皇氏集團的瘦身戰略和放棄“包袱”業務的需求。重要的是,中國飲料市場已經進入了“血海”式的競爭階段,皇氏集團在甲天下還未跌落谷底之前將其出售,較為明智。

有關轉讓後的計劃,皇氏乳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FBC記者採訪時表示,股權轉讓後,公司原有的乳製品板塊業務未做任何縮減,皇氏食品公司機器、設備及人員均已遷移至華南乳品廠集中生產和管理,這是公司基於方便管理、降低製造費用,提高生產效能和產能升級等方面做出的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皇氏集團子公司湖南優氏乳業有限公司,2017年淨利潤虧損達1181.36萬元,超過甲天下;但優氏乳業卻得到集團的格外偏愛。

“相關資產的處置是公司基於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戰略考慮,公司旗下湖南優氏乳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剛投產使用,產能正在逐步釋放,前期費用較高造成企業虧損。另外,湖南優氏仍是皇氏集團最重要的培育基地之一,對公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皇氏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賭失敗盛世驕陽被“拋棄”

事實上,皇氏集團目前的核心業務除乳製品產業外,還有電視劇製作和發行、影視劇新媒體版權分銷及運營、信息服務。

然而,一天前,皇氏集團的另一條公告也有關“轉讓”。公告顯示, 8.12億元轉讓盛世驕陽100%的股權,理由是調整產業結構;同時結合盛世驕陽2017年度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為最大程度維護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原則,決定……

公開信息顯示,皇氏集團影視傳媒業務主要以電視劇製作發行、新媒體版權運營及延伸品開發運營為主,由子公司皇氏御嘉影視及盛世驕陽分別運營。皇氏御嘉影視電視劇製作發行經營模式為獨立或與其他投資方共同出資籌建劇組並進行影視劇的拍攝、製作和發行,通過將其播映權出售給電視臺或新媒體渠道,以及通過廣告植入、IP 授權等取得收入。盛世驕陽主要從事新媒體版權節目整合與宣推、新媒體版權節目發行、數字電視/IPTV發行以及兒童動漫、幼教線上內容的傳播及線下衍生品的開發運營等獲得收入。

年報顯示,盛世驕陽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淨利潤為2976.85萬元。御嘉影視2017年營業收入4.74億元,淨利潤1.66億元。顯然,盛世驕陽的盈利能力不如御嘉影視。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收購時,盛世驕陽和御嘉影視均和皇氏集團簽署了對賭協議,協議對被購方未來需履行的義務作出了明確要求。

第三方審核報告顯示,皇氏御嘉影視自2014年11月被收購起,四年間分別以102.33%、101.10%、102.31%、102.09%的完成率達成業績承諾,安全著陸;然而盛世驕陽則距離自己當初的承諾越來越遠。

彼時,盛世驕陽原股東徐蕾蕾對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及運營收入比例指標做出承諾。數據顯示,徐蕾蕾關於盛世驕陽2015年度的業績承諾已經完成;2016年度達到業績承諾,運營收入比例實際完成38.22%;2017年度業績完成率僅28.38%,淨利潤和運營收入比雙雙不及承諾。

當然,在皇氏集團看來,一切均有因可尋。其在年報中解釋稱,由於國家政策及行業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盛世驕陽 2017 年度經營未達到預期,公司對收購盛世驕陽時所形成的商譽計提了減值準備,造成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下降幅度較大。

實際上,跨行投身影視本就是一件頗有風險的事。

“而皇氏集團因為自身體量的問題,抗風險能力本就有限,一旦出現過多未收賬款,或者抵押債務,就會拉低整體利潤。眼下,剝離非盈利的影視業務是比較正確的戰略行為。“朱丹蓬說。

影視沒做好,主業也越來越不堪。FBC記者查詢發現,皇氏集團自2014年涉足影視傳媒產業以後,乳製品和食品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逐年下降,一定程度上,其“不務正業”的趨勢愈發明顯。

數據顯示,皇氏集團乳製品和食品2014年和2015年的營收佔比分別是79%和61%,2017年,這一佔比已降到51.52%。

如果上述兩家公司都能在這個時間節點實現轉讓,那從賬面上看,皇氏集團將獲得大筆現金,一筆近10億元的“收入“,或可直接影響其2018年的財務狀況以及生存現狀。

至於這筆錢要怎麼用,皇氏集團在接受FBC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後期將加大乳製品銷售網絡和銷售渠道的建設,提高市場覆蓋率;加大電視劇製作發行及信息服務業務在IP、項目、人才儲備方面的投入。

至於效果幾何,且讓我們心懷期待。

前砍盛世驕陽,後拋甲天下;逐夢影視圈的皇氏集團為何自斷臂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