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是防止慢性病的最好办法

“治病求本'是防止慢性病的最好办法

中医治疗有一个原则是”治病求本',就是说,治病要从疾病产生发展的本质上来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疾病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自经络流入,合于脏腑,形成疾病。身体阳气不足,这六邪在体内存留形成瘀滞导致慢性病形成。

张仲景认为病多生于寒,《伤寒论》治病之法也以祛寒为主。寒邪自外而入,邪之来路也即邪之去路,治诸寒证需重视培养阳气以祛除寒邪。临床所见,感冒是受寒,脏腑病也多因于寒,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证也与寒邪留在体内相关。参见《原来癌症是这样得来的!你需要这样关心自己!》

当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或者受凉的时候,寒 气侵犯肺进而影响到鼻子。西医用抗生素杀死感染的细菌后,症状消失了,但是寒气还是停留于身体内,抗生素本身也是寒性的,因此导致鼻炎的反复复发。形成慢性鼻炎。寒气继续向鼻窦侵犯,这就是鼻窦炎。西医对鼻窦炎的治疗也是使用抗生素加局部冲洗,仍然未能排出寒气。寒气进一步向下侵犯演变成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西医仍然用抗生素这些寒凉药物消除炎症,导致寒气再向下侵犯,演变成无法治愈的支气管哮喘。参见《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很多人的哮喘都是这样的发展路径,看完就明白了!》

而中医无论是从开始治疗鼻炎、鼻窦炎、咽炎、气管炎等,都是从肺气虚导致寒气侵入鼻、鼻窦、咽部、气管等这样的思路入手进行治疗,驱寒、祛湿、温肺、补阳等方法,将寒湿引出体外,这样就能够防止寒气存留与体内形成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在疾病的治疗上,中医是哲学思想指引下的经验积累,是形而上指导下的实践;而西医是实践技术上的经验积累,缺乏形而上的思想指导。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为例,中医治疗思路是贯彻了“治病求本”的思路,而西医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思路基本上是对症治疗,看指标治疗,所以最终导致这一类疾病成为不得不终生治疗的疾病。现在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数以亿计,是因为西医认为这些病不可治愈,也与很多病人都是按照西医思路来治疗的。详见《中医和西医差别源于其起点?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

西医认为高血压不可治愈,需要终生服药。医生是不是都是这样告诉你的?于是你就接受了医生的说法,按照医生给你处方的药物来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 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利尿剂和 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 复方制剂。开始是一种,以后继续添加,直到高血压越来越难控制。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肝肾阴精不足引起,辨明体质与病证,对证用方施药,往往可以使症状彻底消失。中医不但可以即时降压,还可以治本。在高血压病的初中期阶段——阴虚生内热的阶段,可以根据体质服用滋阴降火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达到“补阴制阳”的目的,体内重新恢复“阴阳平衡”的内环境,即各种症状自然消失且不会向高血压的方向继续发展。在高血压病的中晚期阶段——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阶段,是痰浊、血瘀、郁火等问题阻滞了太阳经、阳明经或少阳经等经络。为了保证上半身的血液供应,机体会自动调整血压,使血压升高。而大多数的高血压病即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自然反应。因此,中医认为治高血压绝不能拼命降压,只盯着血压计的指标,这是治标不治本,降压药虽可减轻上实的头晕头痛头胀之症,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因身体下部精血不足而造成的腰膝酸痛及双脚虚浮无力、麻木等症状,此等上实下虚症非中医解决不了。中医采用补肝肾之阴以治本,潜阳平肝息风清热,引血热下行以治标,可有效解除高血压引起的各种上实下虚症状。对于这种上实下虚之病,一般程度的高血压病,中医调理可于3-6个月内基本治愈。

西医治疗高血压只管降压,治疗糖尿病将降糖作为第一要务。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患者长期食用肥甘厚味导致的脾、肺、胃三阴不足而致胃、肺燥热兼痰瘀交积、最终致机体营养异常地快速消耗,后来波及肝、肾阴精及肾气亏损。治疗上在养阴、润燥、补气的基本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上化瘀、化痰、消脂之药即可治愈此顽疾。由于西医认为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没有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进食肥甘厚味而导致的胰腺功能受损的过程,西医上也没有修复胰腺功能的方法,因此治疗上只能以补充胰岛素降糖治疗使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生治疗。当然糖尿病等到中晚期因器官功能衰竭而发生广泛并发症之时,中医也没有办法治疗了。

“治病求本'是防止慢性病的最好办法

相关热文

为什么有些人很注意运动锻炼还是容易生病?提升精气神是你必须要知道的养生方法

中医和西医差别源于其起点?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

乳腺增生大部分是情志不遂引起,导致的后果很严重!女人看完后都改变了观念!

中医养生和预防医学我们究竟该相信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