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都不洗,还谈文化?

1

如果在农村,两天不洗澡。会是啥滋味?

估计答案形形色色。不过,只有在农村待过,而且是长期生活过的人,才会有更为丰富的感悟。

比如,为什么不洗澡?一种可能是冷,尤其是冬天,衣服少穿几件,就冻得哆哆嗦嗦,哪还有心思,忍住被冻个半死去洗澡。

另一种可能,也许是没有洗澡的水。就在现在这个季节,有些高山地区,如果长期不下雨,那么唯一的水源就只剩下水井里的那点水,那几乎就是一滩见底的稀泥糊糊。

人喝水、煮饭都要精打细算了,你还想哗啦啦地洗澡?

2

但是,那些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可能对此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字:笑。

如果是个小孩子,可能会说:可能吗?两天不洗澡?那还不被大人打死?

如果是个小文青,可能会将鼻子眉毛皱成一团:两天不洗澡,好烦哦!

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会不笑不怨。等其他人笑过怨过后,还是那样沉默着,一言不发。

毕竟,农村里有很多事,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笑笑,或怨怨,有个毛用。

3

又来个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道理。

准确地说,是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却在很多时候,假装很懂。看上去,似乎就是,很懂得那些在农村生活的种种道理的样子。

比如说,有些吃饭的地方,或者是钓鱼收费的地方,甚至就是一个打麻将的地方,就是这样,喜欢在墙壁上,挂几只斗笠、蓑衣;或者是,放几把锄头犁耙,摆在那里让人看看。

然后美其名曰:展示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就这么容易展示吗?非也。

4

该怎么说呢?

也许其他很多种形态的文化,都能展示;然而农耕这个东西,如果真要上升到文化的程度,恐怕简单的几样物件,是难以展示的。至少说,是展示得很不清楚的。

还是举例说吧。

到了农历二三月,农村就要育秧苗,准备栽秧。被冷水泡了小半年的冬水田,一脚踏下去泥水就漫至膝盖。挪动几次,裤裆往往就会被冷水漂湿。

不仅会腰酸背疼,手脚还会被冷得表皮乌青发紫。这就是真实的农耕场景,如果真要在这样的场景中,提炼出一点可以悦人耳目的文化意味的话,估计用四个字来形容会比较准确:迫于生计。

如果可以坐在空调房子里,冬暖夏凉,还能喝茶喝咖啡,抓着遥控板追言情剧,谁会去冬水田里泡着呢?

5

农民耕作的那些事情中,有没有关于文化的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有。

还是举个例子吧。

比如农家小孩子,上山放牛。突然天降大雨,而且是倾盆大雨。人和牛都无处可躲,真正的农家孩子会怎么办?

绝不是手足无措哇哇大哭。也不会是,丢下牛绳扭头就跑。而是将牛绳拽紧,让牛头靠近自己,或者说是用双臂护住牛头,尽量少让雨水灌进牛嘴里。

为啥要这样做?直接点说,那是小孩子学会独自放牛前,父母曾交待过的,像是打雷下雨这样的突发天气,要把耕牛带好;否则牛受了刺激,乱跑狂奔,麻烦就大了。

然而如果往文化上说,这却是农耕时代,人畜相互依存的体现或写照。

6

可惜啊,并非所有的人,都经历过这些。都能理解这些。或者说,愿意去体会这些。

要么把农村想象得诗情画意。要么把耕作等同为脏乱不堪。

殊不知真实的农耕,是和汗水,和坚韧,和咬紧牙关,和勤劳本分,和倔强不服气,和每粒米都金贵等等平凡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鲜活的岁月。

就像庄稼和泥土,血肉与筋骨。真正的农耕文化,未必是那么容易使人直观可视的。

很多只能意会。而且是默不作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