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文|刘冷丝

栏目|丝说2018高考系列之十九

当前全国各省市第一、二批录取结果已经出炉,自己被什么专业录取了是大部分人的关注重点。如果是心仪的专业,那么恭喜你,你的大学生活将少走一些弯路。虽然有很多网友说转专业并没有那么难,但转专业失败的一定大有人在。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大学都有着严苛的限制,对学业成绩要求优异,对转专业比例有限制,对转专业的时间也有限制。 转专业绝不是你想转就能转。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大学里有电竞专业

第一,转专业已经成了大一的普遍现象。

转专业的名额有限,想转的人却很多。据厦门大学的某问卷调查数据显示,30.9%的学生是按照第一志愿被录取,通过调剂被录取的学生人数占69.1%。据一项全国大学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42%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愿望。另外一份2319人参与的新浪网教育频道的调查显示,大学新生想转专业的比例比较高:很想转的人占71.9%,想转而转不了的人占 16.7%,只有7.0%的人选择不换专业。大部分人都想转专业,能转的却只有寥寥几人,不得不说,我国转专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高校都是针对优等生才能转专业,这让转专业演变为选拔性质,成绩低的学生没有转专业资格。学校没有为学生考虑,转专业从为学生服务变为“唯成绩论”,而成绩差的学生大部分正是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所学专业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专业,还面临转专业失败的问题。这样的规定无疑背离了其为学生考虑的初衷,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对外贸易类专业比较紧俏

第二,转专业难的问题出于多个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中国转专业要设定这么高的门槛?那都是有原因的。

1.学校自主权不够,专业设置受国家控制

我国高校的自主权仍在政府手中,高校没有自己开设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的自主权。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要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水平、社会的需求,最后还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财产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也是有限的,这些都影响着学校自主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剂。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虽然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放权过程,但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自主权还没有完全落实到院系层面,而是集中在高校上层行政决策者的手中。

2.冷门院系对为留住学生加高转专业门槛。院系为了自身利益,存在“内部壁垒”的现象。由于对院系的拨款是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划拨的,所以院系之间尤其是冷门院系为了不让学生流失,就会采取限制转专业名额、延长转专业等待时间、禁止文理科互相转专业等举措。文理专业不允许互相转的条例,可以说对学生转专业的自由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陶瓷专业很有艺术感觉

3.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大学仍然没有把学生看作主体,仍然是压制、管制学生,缺乏服务意识。因此,我国大学在学生转专业问题上没有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仅从自身利益出发,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

4.转专业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大学尚未形成规范的转专业机制,每个学校实行自己学校的政策。而在转专业政策和规范上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解释,更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转专业进行指导,我国大学目前转专业仍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我国转专业普遍针对成绩优异的10%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重新选择专业。

第三,对于我国转专业难的状况,有以下几点准大学生转专业具体意见和未来的改变。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中传设有传媒音乐专业

1.准备转专业的转大学生必须做好这么几点:

一是一入大学的门就要认真学习,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课程,因为,转专业设置的第一个门槛就是入学后的第一个学年的综合成绩排名,你必须是整个大类专业的前30%-10%。不然,你到时候连转专业的资格都没有!二是积极选修你想转入的专业的课程,必须有你想转入的专业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三是尽量同你想转入的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多多接触,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在未来的转专业大战中提供友情支持。四是你要有一点面试的经验,因为,转专业有笔试、面试这两道关,尤其是面试这一道关较为重要。五是有的专业之间不能转,比如,艺术、体育类不能转入普通文理专业等等,规定比较多。

2.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应该让大学可以自主发展,这样我国大学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自主设置专业。降低政府对大学转专业的控制,大学院系可以适当增加转专业学生接收名额,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热门专业接受名额,尽量满足学生选择自己心仪专业和转专业的意愿。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转专业的成功还是要靠个人奋斗

3.从高校的层面来说,需要建立转专业机制。高等学校中,学生是服务的主体,并且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发展有好处。转专业不能成为优等生的特权,应该考虑到特长生、后进生、兴趣生等。对转专业的标准、时间、次数等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你还有问题吗,可以留言的哦!

敬告|本文如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丝说2018高考系列之十九,未完待续

被调剂的准大学生最想转专业,所有难题解答都在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