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调研手记,小松请到的是区发改委主任吴建良。

肩负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等重要职责的发改委,如何落实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吴建良走进浦南,研究起了这个问题……

关注乡村 情系乡村

区发改委主任吴建良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责任不只在农委和镇里,也在我们各个条线。就发改委而言,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不能光停在纸上,而要落地、落位、落实。所以浦南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更需要我们走得近、问得深、谋得实。

不蜻蜓点水,看得全面才能看得真切。大调研中,我们不打招呼、直插基层,从新浜一路往东,足迹覆盖浦南四镇,放眼田、水、路、林、村,与沿途村民群众攀谈。但即使在浦南,乡村面貌也各有不同。有较热闹的,如新浜镇胡家埭村、文华村,泖港镇黄桥村,周边有旅游景点或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宅基地空置率较低,还有些出租现象;有开发程度较高的,如原五厍农业园区曹家浜村和田黄村,正引进专业主体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也有空心化、老龄化较严重的,如泖港镇南三村和石湖荡镇洙桥村,由于位置较偏,村民都往镇里、区里搬,只有老人留守。与一位老阿姨攀谈,她表示小辈有时双休日归来,估计等她们“走后”这村里就没人住了。我们注意到,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载体是村落,人在哪里、要到哪里,村落是留、是拆、是迁,都需要立足现状、对标全局,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因时制宜。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泖港镇黄桥村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新浜镇文华村

不人云亦云,抓住刚需才能破解难题。在黄桥村,我们走访村民听了很多诉求,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强也在交流中强调,如今村民对宅基地的诉求,逐渐从以往的要求拆迁,到现在一半以上要求原地翻修改建,而政策却限得死死的。这个问题看似束手无策,但我们专门同泖港镇、区规土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越是复杂多元的诉求我们越应抓住重点、把握刚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宅基地能否翻建,而是农民的居住权和财产权如何来保障。保障居住权就要满足刚需,一方面老年农民有“不离土”的养老需要,可以通过就近集中居住、完善服务配套来解决,另一方面以宅基地为唯一住所的人群则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原因可能是房屋年久失修或孩子结婚等,这些可通过动迁房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也不排除规范下的原地修缮;财产权的保障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这方面需要统筹农业、文创产业的引入,更多由农村集体资产介入运作,切忌让宅基地成为商品,粗放地流通。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规定了“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所以关于宅基地不是所有需求我们都要解决、都能解决,而是要真正抓住百姓的难点、痛点、堵点,为解决刚需设计路径。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黄桥村房屋

不一概而论,放眼全局才能利于长远。我们还来到了泖港镇的两家骨干企业。众辰电子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张建军表示企业最大困难就是生产空间过小,在浦南198地块增容扩产面临瓶颈;华美电梯年纳税一千万元,今年需从黄浦江二级水源地保护区迁出,董事长金立矿表示泖港镇政府为企业的搬迁提供了特别大的帮助,但在浦南实体企业的新落户或再发展确实很难、很烦。企业家们也都有这样的疑问,难道今后即使是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也都要退出浦南?我们带回问题和有关部门磋商,发现问题不只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也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全局。抛开二产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不论,光要将人留在浦南就离不开企业。在规模化经营的当下,农业人口不足以支撑起农村的人口结构,非农就业还要靠企业,否则老龄化将日益严重,乡村活力更无从谈起。所以浦南企业何去何从是一个迫切又重要的问题,不能以减量化一概而论,而涉及市级层面的政策导向,也正需要以大调研为契机由下而上地反映。

不袖手旁观,保障引导才能激发活力。我们又来到叶榭镇堰泾村的幸福老人村,这是全市首个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村公益养老项目。虽然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社会效益显著,但负责人蒋秋艳却表示,幸福老人村运营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他们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来办养老,但宅基地缺乏产证,在办理消防、餐饮等许可证照中都遇到障碍,而其“50张床位”的规模上限也导致配套投入和发展潜力的不足。诚然,社会化项目不能“躺在政府身上”,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就能袖手旁观。特别像幸福老人村这样的项目,是政策的制约,使其想规范却规范不了,有市场却推广不了。这就需要政府切实打通政策的壁垒和阻碍,为它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示范。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