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虛構,親近史實:折而不撓,劉備的崛起之路

玩過三國類遊戲的朋友都知道,選擇曹操當遊戲主角那是簡單模式,選孫策孫權那是普通模式,選劉備則可以說是困難模式,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劉備的江山確實得來不易——當然啦,愛抬槓的朋友也許會說要論困難程度還得是張魯、士燮、劉虞、韓馥之流。好吧,選擇腦殘模式也是你的個人自由,不過話說回來,畢竟江山最後也不曾為他們所有不是?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視劉備為漢室正統的繼承者,描寫起劉備的仁義寬厚和知人待士那叫一個極盡誇張。然而過猶不及,粉過了頭反而顯黑。難怪魯迅批評他“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小說中,劉備不時以淚洗面,動輒嚎啕大哭,突顯其“仁愛”的同時不免給人以“懦弱”的印象。後來雖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民間卻多了條諺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那麼劉備的江山到底是怎麼得來的?還是讓我們通過《三國志》來簡單瞭解一下吧……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各路諸侯中,劉虞、劉焉、劉表等屬於漢室宗親;袁紹、袁術、曹操等屬於豪門巨族;董卓、馬騰、孫策等也都是兵權在手的一方軍閥。出身寒微的劉備唯一能說得出口的也就是老被人譏笑和嘲諷的“注水”血統。

那麼,劉備到底有沒有皇家血統呢?從《三國志》提供的材料看:有!

首先,劉備的爺爺劉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科舉制度始於隋唐,漢代做官靠的就是這個“舉孝廉”,以約與劉雄同時的東漢和帝時為例,人口滿四十萬的州郡每年舉孝廉二人,滿二十萬的舉孝廉一人,不滿二十萬的每兩年舉孝廉一人;十萬以內的則每三年舉孝廉一人。可以想見,舉孝廉的名額基本被各地的豪門巨族所壟斷,劉雄的家族背景不言而喻。

其次,劉備小時候戲言要乘“羽葆蓋車”,叔父劉子敬警告他“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後來和同宗劉德然、公孫瓚一起師從九江太守盧植讀書,學費是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資助的,資助標準和劉德然同等。在當時那個特別重視門第的時代,如果沒有家族的幫襯,顯然劉備是沒有資格求學於當代大儒盧植的。

至於“販履織蓆”,那是少年失父,家無餘財,家族或可維持其溫飽,零花錢還是得靠自己掙吧?

15歲踏上求學路之後,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簡直是世家子弟的作派,窮家小戶的敢這麼玩助學款?學成歸來的劉備“少言語,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關羽、張飛、簡雍等大概就是當時爭附之的諸少年之一吧。

中山的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在涿郡一帶販馬,看見劉備而異之,馬也不賣改送了,大把錢財交給劉備、算是入了夥。遺憾的是不知道後來這二位的回報怎麼樣?劉備蟄伏的時間太長,他倆的原始股估計熬不到分紅就破產清算了好幾回,權當是買了個青史留名吧!

就像是黑社會的每一個扛把子都是從喋血街頭開始自己的第一步似的,出身草莽的劉備要想混成一方諸侯,光靠像《三國演義》裡那樣流眼淚肯定不行,就算是帶有皇家血統的眼淚也一樣不行。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帶著自己數量有限的“義兵”隨校尉鄒靖鎮壓起義。一次野外遭遇戰,劉備身中數創,靠裝死才躲過一劫——話說關羽、張飛死哪去了?敵人撤退後,是一位“故人”把他從死人堆裡扒拉回來、洗洗乾淨才當上安喜縣縣尉這麼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這一年劉備23歲。

然而官位得來艱難,失之卻易。打退了黃巾軍,朝廷卸磨殺驢,愣說不是“舉孝廉”上來的官員不合規矩。被列入“裁員”之列的劉備受不了督郵的侮慢,把後者捆起來痛打一場——當時圍觀群眾中有踮著腳尖、一臉青澀的張飛——發洩過後,劉備把官印撩督郵脖子上,帶著幾個鐵哥們奔向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去也。

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LOSER”們的經歷也大抵相似。劉備先是通過與賊寇力戰混了個下密縣丞,工作不順利,辭了!接著當高唐令,一不小心,城又丟了!好不容易當上平原令兼平原國相,還差點被恥居其下的惡霸劉平派人刺殺了......總之,各種拋頭顱曬熱血,結果卻是各種白忙活......

195年,攢夠人品的劉備終於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病重的徐州牧陶謙感念劉備的救助之恩,把徐州當做私有財產過戶給了劉備!次年,剛把漢獻帝攬入懷抱的曹操又來錦上添花,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算是代表中央政府認可了這一次私相授受。這一年劉備35歲。

按道理說,12年間劉備從一介草民幹到了鎮東將軍、宜城亭侯,這個進步不可謂不快。然而再快也沒變化快!徐州的土地證還沒捂熱,“三姓家奴”呂布就來摘桃子了,趁劉備迎戰袁術之機偷襲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兒。被人騎到脖子上拉屎,這樣的羞辱劉備也忍了,反過來低聲下氣地跟呂布求和,把呂布弄得也怪不好意思的,把妻兒還給了劉備,還撥出小沛給劉備暫住歇腳。

就衝著劉備積攢多年的好人品,東海土豪糜竺把全部家財當做妹妹的嫁妝一股腦送給了劉備。等呂布發現劉備在小沛偷偷摸摸又拉起萬把人的隊伍後,毫不客氣再次發起攻擊,劉備又輸了個精光,無可奈何投奔曹操。創業十年、一朝歸零,除了江湖上的傳說,劉備依舊一無所有。

正處事業上升期的曹操一看劉備這麼給面子,正好展露下禮賢下士的襟懷,反正“獻帝在手、官帽我有”,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給劉備發了個“豫州牧”。此後,劉備就有了個別號“劉豫州”。

198年,欺人太甚的呂布“柿子專揀軟的捏”,再次把目光轉向了劉備。命比紙薄的劉備貫徹屢戰屢敗的精神又一次單身逃走,老婆孩子也又一次被呂布擄走......

是可忍孰不可忍!劉備脾氣再好,對一而再、再而三的呂布也已經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198年底,曹操擊敗呂布。呂布欲降,劉備一句“君不見丁原、董卓前車之鑑乎”讓呂布掉了腦袋。回到京師,劉備被加封為位居九卿之下的左將軍。

如果劉備安心託庇於曹操羽翼之下,將來混個“三公”之類的頭銜大概不在話下。然而,就像《三國志》作者陳壽所評論的那樣,劉備的性格是“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換句話說:百折不撓,要幹就要自己幹,跟著別人混飯吃,劉玄德做不到啊!

199年,車騎將軍董承拿著漢獻帝的衣帶詔邀請劉備加入他們的政變小集團,劉備沒敢答應。直到“青梅煮酒”那天,曹操對劉備說出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明白裝痴作傻騙不了曹操,寄人籬下終究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遂參與董承同謀。

但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點認識劉備還是有的。借曹操派他攻擊袁術之機,突然發難襲殺徐州刺史車胄——關羽邊擼袖子邊急赤白臉地抱怨:“大哥,說好讓我動手的呢!”——搶回了自己的老地盤,劉備手下又湊起了幾萬人馬。

200年,董承密謀事洩,曹操親征劉備。結果關羽被擒,劉備的妻兒......唉,不說也罷。幾乎是光桿司令的劉備投奔曹操的冤家死對頭——袁紹。這一年,劉備40歲。

拒絕虛構,親近史實:折而不撓,劉備的崛起之路

以劉備的識人之明,不用多久自然看出空心大蘿蔔袁紹終究不是曹操的對手,便以幫袁紹聯絡劉表為由投奔荊州。曹操聞訊,派蔡陽領軍前來追殺,劉備二話不說,立斬蔡陽與馬下——關羽張飛面面相覷:“大哥出手這麼快!啥時才能輪到咱哥倆露臉啊?下回咱倆夾住他,必須滴!”——多年以後,名震天下的西涼錦馬超歸順蜀漢,大大咧咧、目無君長,跟劉備勾肩搭背、稱兄道弟,要不是關羽張飛一左一右夾住了劉備,很可能馬超會遭遇一個側身摔而威風掃地......

201年,荊州牧劉表親到郊外迎接遠道而來的劉備,待以上賓之禮,卻又暗自提防。次年,劉備牛刀小試,在博望火燒曹軍,打敗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于禁和李典。那一天,躬耕於南陽、年方弱冠的諸葛亮望著天邊異相,帶著河南腔喃喃自語“你咋還不來捏?”

此後數年,劉備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遂有上廁所上到摸著大腿上的肥肉而淚流滿面的“髀肉之嘆”。期間,曹操進攻烏桓,劉備向劉表建議偷襲許都,劉表翻個白眼表示沒聽到啊沒聽到。

207年,劉備生了個兒子叫劉禪,還三顧茅廬請出了改變彼此一生命運的天下奇才——諸葛亮。這一年,劉備46歲。

人們對劉備最大的誤會是他的軍事才能,以為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的屢戰屢敗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行。但實際上,除了“怒鞭督郵”、“斬車胄、誅蔡陽”等情節充分展現了劉備的血性與武勇之外,劉備的軍事指導才能也是不容置疑的。其明證就是——即使在諸葛亮出山以後,劉備集團的軍事指揮權一直是牢牢掌握在劉備的手中,而在具體的戰術實例中,劉備很少直接聽取諸葛亮的意見。

我無意低估諸葛亮對於劉備建立蜀漢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也正是在得到他的輔佐以後,劉備的事業才開始走上正軌、走向輝煌。但我還是堅持認為:諸葛亮和他的“隆中對”對顛沛半生的劉備所起到的主要是撥雲去霧、高屋建瓴的戰略指導作用,而並不在於具體的軍事實戰。

208年,赤壁之戰,劉備派諸葛亮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正是這一場大敗,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被徹底打亂,劉備的雄圖霸業才有了得以實現的一線機會。

劉備的人品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剛嫌借來的荊州地盤太小,益州的劉璋就主動邀請他到“天府之國”看看房。

211年,劉備入蜀,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等都留在了荊州。這固然有麻痺劉璋之意,但也充分體現了劉備面對劉璋、張魯輩時的那份自信。在軍師龐統戰死雒城之後,“兵者,詭道也”,善出奇謀的法正成為劉備身邊的謀主,而“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則總理後方政務,負責足兵足食的後勤保障。法正與諸葛亮對劉備來說,猶如漢高祖時的張良和蕭何。

214年,劉備平定益州,正式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這一年,劉備53歲。

219年,劉備進軍漢中。還是法正作謀主,還是諸葛亮負責後勤。這一次,劉備用法正的奇計斬殺曹操的肱股大將夏侯淵,逼得“一生之敵”曹操殺掉了多嘴饒舌的謀士楊修、灰溜溜地將漢中拱手相讓。這一年,劉備58歲,他洋洋自得地自立為“漢中王”,卻沒有意識到他的偉大事業已經達到了最高峰......


拒絕虛構,親近史實:折而不撓,劉備的崛起之路

也是219年,關羽走了麥城,他的腦袋被當做禮物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在成都稱帝,兌現了他幼時欲乘“羽葆蓋車”的諾言。

還是221年,劉備點齊兵馬,準備征討東吳為關羽復仇,沒想到這一次被當做禮物的是張飛的人頭。

劉備一生最後、也是輸得最慘的一次戰役是“夷陵之戰”。此時法正已死,劉備寧以黃權、馬良為輔,也沒有帶上諸葛亮。

面對喪盡劉備一生英名的“夷陵慘敗”,留在後方打點糧草的諸葛亮發出了“若是法正還在,便能阻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也一定不致大敗而歸”的喟嘆。

223年,再也折騰不起的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死在了白帝城,這一年,劉備62歲。

劉備去世後,一生並不以軍事謀略見長的諸葛亮擔起了北伐中原的重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那種不計成敗、只為理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過,那已經不屬於劉備的故事了......



拒絕虛構,親近史實:折而不撓,劉備的崛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