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不是藥神》看政府醫保投資話題

我不是藥神,只是一個平凡人,一個生了病要吃藥的平凡人,一個生了病要吃藥卻無力負擔(be incapable of bearing, cannot afford)天價(sky-high)藥費(drug costs)的平凡人。

從《我不是藥神》看政府醫保投資話題

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在全國院線熱映之中。影片在收割票房(great box-office returns)的同時也收穫了極大的好評(be favorably reviewed)。

影片之所以引起如此的轟動和票房效應,應該歸因於其反映出的那個深刻的現實:生命無價(priceless),但救命有價(to have the price)。在疾病面前,即便小康之家(a well-to-do family),亦可能無力承擔昂貴的藥費賬單,更不用說底層民眾(peopl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往往不堪一擊,因病致貧是小事,因藥費致死才是悲哀所在。

從《我不是藥神》看政府醫保投資話題

看完電影,北京環球教育高飛老師唏噓不已,感慨良多。在唏噓和感慨之餘,職業習慣使然讓筆者一下子把思緒拉到政府醫保投資這一雅思作文話題上面。譬如2012和2015年的兩道真題:

Governments should give financial support to art projects such as theater and museum, while others suggest that the money should be spent on healthcare and education. Discuss both side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20120526)

Some people say government should give the healthcare the first priority, some others believe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priorities to spend the tax payers’money.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20150723)

筆者覺得這部電影給這個話題的延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視角和素材。

醫療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給予民眾在疾病面前維護生命基本尊嚴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maintain human dignity)。

在生與死麵前,政府面臨的選擇永遠不會是建一所醫院還是建一座劇院那麼簡單,而這正是以往我們架構這個話題的作文的慣常思路。

在這部電影中,政府面對的就是渴望那一片藥的平凡患者,有藥活,沒藥死,簡單至極。

電影中慢粒白血病的靶向藥物(targeted drugs)“格列寧”(真實名稱是諾華製藥生產的“格列衛”)是交稅進口的特效藥(a specific remedy),也是沒有納入醫保的,所以價格完全按市場定價,也是天價。

“格列寧”帶給病患的既是生的希望,也是死的絕望。殷實之家尚且無力承擔,底層民眾更是完全喪失生命的機會,妄談尊嚴。此時,劇院裡面小提琴的聲音是悲傷的,陶醉於琴聲的面孔是可恥的。

在這個時候,在一個沒有超級英雄情結的國度,病患抬頭看的是政府。

從《我不是藥神》看政府醫保投資話題

電影中印度政府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實施專利強制許可(compulsory license for exploitation of patent)。簡而言之,當藥品專利危害到居民健康和國家安全的時候,印度政府有權不經過專利所有者(legitimate owner)的同意,將它強制許可給本國生產廠家來進行仿製(an imitation or reproduction of an original),避免因買不起專利藥品而無法保證國民基本醫療和國家安全。

這時候問題來了,這個答案是唯一的嗎?是最好的嗎?

首先是一個事實:目前我國沒有對任何藥品實行專利強制許可,這也是國際上大國的通行做法(internationally-accepted practice)。有人會說,這是大國財力雄厚,國民相對富足,所以藥費問題沒有那麼嚴峻。

誠然,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大國需要承擔起維護藥品開發的商業鏈條(chain)的可持續性的責任。

一個新藥的研發需要藥企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並且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如果沒有專利保護制度帶來的利益驅動,很難想象會有任何藥企願意從事這樣的研發。

新藥研發是項高投入(considerable economic input)和高風險(high risks)的事情,理應得到高回報(high returns),這一點無可厚非(be beyond reproach)。

但當藥費照進現實,普通民眾看到的藥企形象便只剩殘忍和貪婪(cruelty and greed)了。但是,民眾是無辜的,也是無力的,需要的是政府的出手。

中國政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政策加談判(policies and negotiations),降低民眾實際支付藥費。

2016年和2017年,經過兩輪國家醫保談判,大幅降低了十幾種抗癌靶點藥的藥價;

2018年5月1日中國政府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zero tariff)並鼓勵創新藥進口,同時,將更多進口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formulary)中。

一部電影,既有戳中我們的淚點和痛點,同時在投射到現實中時我們還看的到出路。這種對於電影和新聞的思考和知識積累能夠幫助我們拓寬思路,在考試中更從容地應對一個話題寫出有血肉也有筋骨的文章。

從《我不是藥神》看政府醫保投資話題

現在,我們就熟悉一些必備的英語表達:

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programs and insurance plans

維繫或改善健康

the maintenance or improvement of health

滿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to meet the health needs of citizens

一個運行良好的醫療保障系統

a well-functioning healthcare system

一個穩健的金融機制

a robust financing mechanism

提供高質量的藥品和技術

to provide quality medicines and technologies

維護可持續性的責任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sustainability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to have self-ow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保護工業產權

to protect industrial property

尊嚴

human dignity

藥品專利

pharmaceutical patent

醫藥費用

drug costs

targeted therapy

藥物療法

pharmacotherapy

抗癌藥

anti-cancer drugs

零關稅

zero tarif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