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儿巴姐”的故事

东北新闻网讯(王慧/记者郑阳)在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镇肖家堡村有这样一支队伍,她们专门收集“各类情报”,管别人家的“闲事”。谁家两口子打架了,她们去“熄火”,谁家孩子上不起学了,她们跑去“问一问”,谁家春天地种不完,她们又欠儿欠地跑去“帮一帮”……就是这么一群曾经让村民们热议的“欠儿巴姐”,如今村民们都说村里大事小情还真离不开她们!

村主任张玉娟说,村民们口中的“欠儿巴姐”,就是村里成立了5年多的“欠儿巴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2013年8月16日洪水过后,为了帮助全乡受灾严重的村屯尽快恢复重建,肖家堡村一些热心的村民就组建了一支“抗洪抢险突击队”,他们连续奋战七天,出志愿义工480多人次。抗洪回来后,村里的姐妹们觉得这支志愿队伍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想把这支队伍巩固延续下去。经过商量,大家一致推举为人热心肠,外号叫“欠儿巴姐”的村民胡凤兰当起了这支志愿队伍的队长,从那以后“欠儿巴姐”志愿者服务队就正式成立了。

“欠儿巴姐”巾帼志愿队由一些心肠热、有爱心的妇女组成。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们都热心去帮忙,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了能把帮扶之举如及时雨一般洒到村民心里,她们健全组织机构,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队伍管理,并通过以老带新方式,让骨干成立小分队,扩大队伍规模,增强力量。

帮扶有计划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特点。每名队员都有收集村民信息的职责,“欠儿巴姐”负责人整合信息,筛选之后拿到会上由大家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只要是需要帮助的,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我们开展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帮扶工作。”“欠儿巴姐”负责人说。

敬老院是她们常去的地方,定期看望老人们,送水果糕点,还表演二人转、舞蹈等文艺节目,与他们聊天、为他们按摩、理发,让这里的老人感受亲人的温暖与关爱。儿童节,她们到村里留守儿童家,或是给孩子洗衣做饭或是送去学习、生活等用品。清洁环境卫生也是她们常做的事情。“自从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村路比原来干净多了。在她们的促动下,村民们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氛围。”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扶危济困的事也少不了“欠儿巴姐”。聋哑的姜洪兰今年68岁,一直身体不好,儿女也不在身边,队长胡凤兰十几年来一直如亲人一样照顾她,衣食住行样样操心。姜洪兰老伴去世后,儿女都想把她接到城里,但她不愿意去,因为有胡凤兰、有“欠儿巴姐”在。12岁的赵博宝家境不好,妈妈9年前离开了家,爸爸身体不好,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队员徐颖拿赵博宝当自己的孩子,留他在家里吃饭、睡觉、上学读书,事事都由她照料着。村里人都说徐颖心眼好,赵博宝有福。

“欠儿巴姐”以真心实意感动了村民、影响了村民,更带动了村民。如今,全村出现了“五少五多”的可喜局面,违规违纪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乱扔垃圾杂物的少了,讲究环境卫生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关心村集体荣誉的多了;夫妻邻里吵架斗殴的少了,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多了;上访告状的少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多了。队伍已从最初的5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6人。

五年来,她们帮助孤寡老人11人、留守儿童14人、困难群众42人;解决纠纷40余件;捐款、捐物共计10万余元;开展志愿服务400多人次。在她们的带动下,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在肖家堡村形成了风尚。胡凤兰说:“我们用自己的一点点微薄的力量去尽力帮助别人,能让他们多一些幸福少一些困苦,再苦再累也值了。”

“欠儿巴姐”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