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足厥陰肝經軀幹部穴位數爲何極少(高跟鞋與經絡二)

此前,我們說到長期穿高跟鞋會影響女性健康

,鞋跟過高扭曲了人體自然體態,使身體前傾,牽連至膝部及腰部承受一定的壓力,造成骨盆和腰椎的變形,進一步影響腹部、盆腔部的臟器甚至於人體各系統器官。

女性的生理病理與肝、脾、腎三髒密不可分。女性朋友們就診時常常會聽到醫生說,脾虛,肝鬱,腎不足,需要疏肝、健脾、補腎。這是臟腑辨證的角度,那麼古人是怎麼通過經絡的語言描述其對女性健康的認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足太陰脾經 “入腹,屬脾,絡胃”,其經筋“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

足厥陰肝經 “入毛際,環陰器,抵小腹”,其經筋“絡諸筋”;

足少陰腎經 “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其經筋“並太陰之經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

足少陽膽經 “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脾經在前“入腹裡”,肝經在前“環陰器”,膽經在側“繞毛際,入髀厭”,腎經在後“貫脊屬腎”,可以說從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包繞了人體的腹腔和盆腔,與其內臟腑生理病理功能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來學習足厥陰肝經

《靈樞·經脈》: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學習筆記|足厥陰肝經軀幹部穴位數為何極少(高跟鞋與經絡二)

足厥陰肝經為足三陰經之一,行於下肢內側中間,與手三陰經“先內後外”、手三陽經“先外後內、再續外行”、足三陽經“上分下合,內外並行”不同,足厥陰經“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後,“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即先外行線(有穴通路),後內行線, 與相應臟腑屬絡,且在軀幹部內行線的體表投影區內,有對應的穴位。

然而,足厥陰經在軀幹部只有章門(肝13)和期門(肝14)兩個穴 位,均位於脅肋部,與足少陽經交錯,且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之前文獻,章門歸入足少陽經,期門歸入足太陰經(《外臺秘要》卷三十九)。內行線描述詳細,“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而體表投影區內的穴位卻數量極少,又曾歸入他經,為何?

“厥”義為盡、終止。“厥陰”一可解釋為陰氣至此而盡,另可解釋為終止於陰器。《素問·陰陽離合論》中有:“厥陰根起於大敦”,從古典經脈起源過程來看,足厥陰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十一脈階段),僅指下肢內側起於足大趾而終止於陰器的特定經脈,在“十二脈”理論逐漸完善並對應於十二臟腑時才聯繫於肝。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足厥陰經在軀 幹部穴位數量過少的原因了。

同時,足厥陰經病候中有“丈夫疝,婦人少腹腫”“飧洩,狐疝, 遺溺,癃閉”;絡脈“結於莖”,其病候中有“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 長,虛則暴癢”;經筋“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候中有“陰器不用, 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等。這些描述均提示足厥陰經與陰器的特殊聯繫。

—— END——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