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亂(下)

秦亂(下)

鄂碩是關外的錦州人,每日街頭打架解悶

原來鄂碩是關外的錦州人,他雖然身為旗人,但家境並不算好,所以從小就在錦州的街頭每日以打架鬥毆解悶,後來家裡人託人給他找了一個師傅,教了他一些拳腳功夫,而這鄂碩老頭還真是一個學武的材料,沒幾年就出了師,還學會了一身騎馬射箭的好本事。也就是在這拜師學藝的幾年裡,鄂碩結識了德寶在內的十幾個兄弟,一群人每天練功完了就相約著去城裡喝酒,偶爾還去賭坊玩兩把,一群人之間關係好得不得了。後來他們藝成出了師,在江湖上闖蕩了幾年,卻都沒有混出一個名堂來,這時大清的南方鬧起了長毛太平軍,幾個人私下裡一商量,覺得這是建功立業的一個好時機,於是就相約一同參了軍。

秦亂(下)

多隆阿則率領黑龍江的兩起馬隊南下

沒幾年功夫,鄂碩,德寶好其他的幾個兄弟就看當時的黑龍江將軍英隆給看中了,加上他們本身又是旗人,所以便被選入進了黑龍江的馬隊,官拜補驍騎校。咸豐三年,太平軍發動北伐,一時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滿清這時急忙調兵遣將,前往迎堵,出身正白旗的旗將多隆阿便是在這時候跟隨內閣學士勝保趕到了河南懷慶外圍,開始與北伐太平軍死戰。然而到了該年九月,太平軍的北伐軍卻突然矛頭一轉,經山西折入直隸,兵鋒直指京城,大清滿朝為之震動。後來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兵出戰,而多隆阿則率領黑龍江的兩起馬隊南下,在直隸山東圍剿太平軍,最後清軍全殲北伐太平軍,多隆阿也因此戰聞名天下。

當時多隆阿所選的兩起黑龍江馬隊,正是鄂碩和德寶他們所在的旗營,也就是在這次的戰鬥中,鄂碩德寶幾個人的騎射功夫和他們的勇武,給多隆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場大仗過去之後沒多久,鄂碩德寶幾個人就被多隆阿調入了自己的親衛馬隊,他們幾人也就成了在戰場上伴隨多隆阿在身邊,護衛著他一起衝鋒陷陣的親衛。後來多隆阿南援湖北,東進安徽,鄂碩幾人始終作為多隆阿的親衛,一直隨著他出生入死,也就是在這幾年中,鄂碩渾身上下大大小小受傷二十三處,當年一同相約參軍的十幾個兄弟,如今也只剩下了鄂碩,德寶在內的六個人。

然而就在幾兄弟都不知道這個仗要打到什麼時候才結束之時,陝甘那邊的回亂又鬧起來了。清政府一開始是派直隸總督成明率兵入陝進行平亂,結果被回匪所敗。隨後又派了多隆阿的老上司勝保作為欽差大臣進陝圍剿回匪,卻也連遭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後來勝保看回匪人多勢眾,已經被嚇得不敢出城迎戰,任由回匪在城外肆意屠殺漢民,結果勝保的怯戰行為引得龍顏大怒,沒多久勝保就被押送到了京城,被慈禧賜死了。這時多隆阿帶著馬隊正在江南隨同曾國藩的湘軍圍剿太平軍,然而兩人之間合作的卻並不愉快,朝廷裡對二人之間的矛盾自然也是知道的。

秦亂(下)

多隆阿部隊被調往陝西平定回亂

於是乎多隆阿理所當然的就被一紙調令,調離了江淮戰場,被允許自選所部迅速入陝平定回亂。結果多隆阿一入陝西,就如同虎入羊群,打得幾十萬回人是毫無還手之力,不出一年的功夫,多隆阿就奪回了數百個城鎮,將回匪徹底趕出了陝西,不是遠遁新疆蒙古,就是逃亡甘肅,和那裡的回人合兵一處。雖然後來陝甘回亂是由左宗棠徹底平定的,可是很多人都說,如果沒有之前多隆阿死戰的功績,左宗棠平亂的過程定然就不會如同後來那般的順利,只怕左宗棠還要大費一番周章。

數百萬因多隆阿而得救的漢人,更是為他在關中平原的大地上,建起了無數的生祠,以此而感謝多隆阿的救命恩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多隆阿在將陝西回亂平定下去之後,又立馬趁勝追擊,率軍向甘肅進軍。但是,當時藍大順等率領的叛軍這時還佔領著陝西盩厔,多隆阿為了解除自己西征時的後顧之憂,又親率大軍向藍大順叛軍囤積糧草的整屋發起攻擊。多隆阿率先利用地道以地雷轟城,同時發起強攻,可是皆未成功。幾日下來,多隆阿見部下死傷累累,而城不能克,心急如焚,於是他便親自擊鼓督陣,再次強攻。沒想到多隆阿就在此役中,頭部被叛軍的火銃擊中,身受重傷。隔日整屋城破,藍大順率殘部逃亡陝南。而多隆阿卻因傷重不治,在苦苦支撐了一個多月之後,悲憤離世。

談到多隆阿之死時,鄂碩的老臉上頓時就落下了眼淚來,他對胡老四道,你知不知道軍陣中啥叫親衛?那就是我們這些親衛都死光了,多將軍他才能死,只要有我們一個人在,無論是刀槍箭弩,我們都要替多將軍擋在前面。你說忠勇公他就這麼為國捐軀了,但留下我們這群親衛,這不是天天被人指著脊樑骨罵嘛?可是我並不怕死,為了忠勇公我這條命根本就不算什麼,我身上有一半的傷那都是為了忠勇公留下的,但我不能就讓忠勇公死得這麼不明不白,這麼多年來我一心想著的就是要手刃了德寶這個王八羔子,就是他害死了忠勇公。

胡老四聞言,忙問鄂碩這是怎麼一回事。鄂碩又是惡狠狠地罵了已經死掉的那個化身為關中富商的德寶幾句,這才同胡老四解釋了起來。原來當時在同藍大順的叛軍作戰之前,多隆阿就發現自己的親衛中有人在私藏從回匪那裡收繳上來的金銀,雖然多隆阿沒有明說是誰,但是也同鄂碩他們這十幾個人說了,說是等這場仗打完了,他再好好把那個人揪出來收拾一下,聽多隆阿話中的那個意思,似乎他還有將那人以正軍法的打算。

秦亂(下)

多隆阿受了槍傷

於是,就在多隆阿赤身在戰場上擂鼓助戰之時,原本負責在多隆阿左前方護身的親衛德寶,猛然間不知為何就是身子一矮,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一聲槍響,多隆阿被叛軍衝到近身處的一個不知名的匪兵,一槍擊中了頭部,轟然倒地。當時一見多隆阿受了傷,眾人頓時亂成了一團,加上藍大順軍一見多隆阿受了槍傷,一時無法指揮,趁機率領大軍全線壓上。於是眾親衛連同其他營馬的將士,手忙腳亂得將多隆阿拖回了後營,好不容易才穩住了陣腳。

可是事後眾人一清查,發現德寶趁亂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大家再聯想到之前發生的種種,這才都明白過來,原來戰前多隆阿所說的那個私藏回匪金銀的人就是德寶。而且也是這個德寶,當他看到了靠上前來的叛軍要朝著多隆阿放槍時,一時之間捨棄了自己身為親衛的職責,貪生怕死,甚至心中帶著幾分惡意,讓多隆阿直接就暴露在了敵軍的槍口之下,從而被一槍命中頭部,倒地不起。而德寶更是趁著眾人混亂之際,逃離了戰場,去向不明。

到了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親衛都知道剛才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但是他們卻不約而同得誰都沒有多說一句話,要知道,被自己的親衛暗算,那丟得可是多隆阿他自己的臉。而多隆阿心中對此事也很是明白,可是他卻攔住了急於尋人報仇的鄂碩幾人,說德寶也曾為了救自己受過好幾次傷,這次就當他將這條命還給德寶好了,他希望鄂碩等其他的親衛,不要為難德寶,對外就說德寶已經戰死了,不要再為他起什麼爭執,一切就隨他去好了。

正所謂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鄂碩幾個人嘴上答應將服從多隆阿的話,可是等多隆阿一死,一群親衛便全都叛逃出了軍營,天南地北的開始尋找起德寶的下落。然而這一找,鄂碩他們一群人就幾乎找了二十年。而德寶逃出戰場之後,自然是連家都不敢回,想來應該是取走自己之前私下截留下的回匪金銀,四處躲藏了一陣,後來才拿著一個死人的身份,混進了上海租界,用那筆錢做起了生意,這樣一晃就是十幾年。可是這十幾年來,德寶是養尊處優的做著他的富家翁,但鄂碩他們這些人卻都是頂著一個逃兵的名頭在四處躲藏著的。後來朝廷因為是用人之際,免了他們的罪責,鄂碩他們之間有幾個人也重新回到了軍中,最終戰死在了沙場之上。還有幾人因為身上的傷病也都早早離世,唯獨剩下了鄂碩一人獨自走在為多隆阿復仇的道路上。

前幾個月,鄂碩得了消息,說是在上海的租界內曾有人見過一個與他想要尋的人容貌很像之人,鄂碩興沖沖的就衝了過來,結果在明察暗訪近一個月之後,他這才尋到了改名換姓,現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意人的昔日好友德寶。就這樣,鄂碩在精心準備了幾日之後,趁著夜色潛進了德寶的家中,這才有了故事開端的那場滅門之案。

鄂碩原本在殺掉了德寶之後,是可以安然脫身的,可是他一想到多隆阿當年的冤死,再加上自己這些年為尋仇所吃的苦頭,和那些已經離世的軍中同僚,他的氣頓時就不打一處來。於是他臨時起意,順手就將德寶的人頭給割了下來,心中想著要將德寶的人頭帶到多隆阿的墓前,祭奠一下,以慰多將軍之魂。可惜,他沒有想到,正是自己這一時衝動的決定,這才讓他暴露了行蹤,結果被漕幫的人給盯了上,從而淪落到了今天的這副境地。

秦亂(下)

晚清普通百姓

胡老四聽完了鄂碩所講述的這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許久都沒有回過神來,可是儘管他心中對這個老人充滿了敬佩之情,但是畢竟他手上已經沾滿了數名無辜死者的鮮血,這個死罪他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的了。

而那個鄂碩老頭,對自己現如今的結局也很是清楚,他見到胡老四的神情之後,反而寬慰起他來,只聽鄂碩那小老頭對他道,我這條命早就應該扔在戰場上了,之所以留在了現在,就是為了給多將軍報仇雪恨的。如今此事已了,我已經再無牽掛,死了也好,這些年來東奔西走的,我也著實是累了,我也該歇歇了。

沒有幾日,上面對鄂碩老頭的判決就發了下來,不出所料,是一個斬立決,由租界政府交給上海縣衙門執行。在臨刑的那一天,胡老四又帶著好酒好菜送了鄂碩老頭一程,鄂碩在吃飽喝足之後,對胡老四道了一聲謝,隨後便笑嘻嘻的就上了法場。鄂碩死後,因為找不到他的親屬,胡老四又為他收了屍,葬在了租界內的一處墓地之內。沒幾年,清政府垮了臺,胡老四也幹不動自己的那份抓賊追兇的活計,便打了一個報告,退了休。隨後胡老四就一直生活在租界之中,直到自己年輕大了,方才回了鄉,又在自己的故鄉過了幾年安穩日子。

在胡老四臨死之時,他將多隆阿與鄂碩,德寶的這個故事,告訴給了自己的兒子,而胡老四的兒子又講這個故事傳給了自己的下一代。而胡家的一個後人恰好和家裡的江浙那邊的一個分家相熟,於是這個故事就被講述給了家裡人聽。後來有一年過年,家裡也不知道怎麼就在飯桌上討論起回人不吃豬肉這事,後來一群人就討論起百年前的西北的那場回亂,這個故事這才被家裡人在酒桌上講了出來,被我們這些小輩聽了去。

故事說到了這裡,應該也算是要完結了吧。我只想說,什麼漢人,滿人,回人的,其實都是華夏子民,為何要分什麼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