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嘉峪關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綜述

嘉峪關新聞網訊(李琦山 彭松濤)今年以來,我市以“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緊盯時間節點,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在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強化領導、傳導壓力,狠抓工作落實

制訂切合實際、措施有力的改革方案。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制定了《嘉峪關市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嘉峪關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施意見》《嘉峪關市推進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實施方案》等細化方案,對省委、省政府安排的重點改革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強化措施、明確時限。

強化領導責任,健全改革領導機構。先後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領導小組、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等統籌協調機構,增強了工作的聯動性、協調性、整體性。2018年以來,全市已召開六次“放管服”改革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我市2018年“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總結階段性成果,有效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整體推進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

加強督查通報,狠抓“放管服”工作落實。印發了《關於確定“放管服”改革工作責任科室、責任領導及責任人的通知》,督促事項集中的部門指定線上行權責任科室、分管領導及責任人,解決了部門後臺人員不穩定、事項(數據)無人接、責任不清的問題。

找準突破點,創新驅動重點工作落實

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推進便民服務事項“就近辦”。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結合現有服務成果,推進涉民服務事項下沉,構建 “互聯網+政務服務”惠民的綜合服務模式,實現群眾辦事“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市政管辦、市編辦、市社會治理局對涉民服務事項進行了梳理,先期梳理出80項,涉及國家級、省級、市級信息系統共18套,已完成對接11套。目前,全市城市和三鎮社區綜合服務窗口已完成整合設立,便民服務系統已上線試運行,已向社會公佈兩批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共44項。自5月便民服務系統運行以來,全市共受理便民服務事項3129件,所有社區便民服務窗口均實現了辦件零突破。

全面梳理政務服務事項,優化簡化流程推進“簡化辦”。全面梳理行政許可事項。通過開展行政許可標準化工作、省級政府部門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承接落實工作及“零辦件”事項清理工作,將62項“零辦件”且不經常使用的行政許可事項列入我市《暫不列入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確定保留行政審批事項162項。大力推進審批事項網上辦理。我市行政審批平臺共納入各類行政審批事項695項,682項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甘肅政務服務網在線申報辦理,其中依申請類事項462項,可在線辦理429項。政務中心牽頭將140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目前,除公安局23項外,其他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已全部可以通過政務服務網及全市行政審批系統申請辦理。

持續優化簡化流程。減少以審批、備案、證明等形式存在的前置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經過簡化,我市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結時限比法定時限精簡34%,申請材料比原來減少14.6%,辦理流程比原來減少17.8%。按照省上的要求和進度已梳理公佈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項共123項。

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在清理出第一批“減證便民”證明材料的基礎上,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市發改委建立模擬審批、容缺預審、聯合辦理及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和操作流程,推行 “多評合一”“聯合驗收”,簡化審批環節,加快審批進程。

打好組合拳,點面結合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整合構建綜合受理窗口,優化組合推進“一窗辦”。市政府各部門將政務服務事項及審批人員向本部門相對集中辦理責任科室集中,明確責任科室、辦事人員、科長及分管領導。

全面負責本單位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將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社區便民利民窗口統一整合為綜合窗口,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只須一個窗口一人接件,即可統一受理已公佈的163項行政許可事項、44項便民服務事項和123項“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讓企業和群眾不重複排隊和重複提交材料。建立“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模式,實現“一個窗口”面向企業和群眾。

優化並全面應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以數據“多跑路”換取企業“少跑”甚至“不跑”為改革目標,藉助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市所有報建事項全部統一使用在線平臺辦理。在對投資項目預審後,及時將項目信息推送給建設局、國土局、規劃局、環保局等19家相關審批部門,各審批部門實現資料共享、多級聯動、並聯審批,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

不斷招才引賢,持續加強“放管服”改革智庫建設。組建了嘉峪關市信息化建設專家庫,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專家的的諮詢和參謀作用,對全市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論證和評估。首批應邀入庫專家48名(其中:國家級12人,省級27人,市級9人),專家專業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網絡工程、電子金融、經濟管理等領域。專家庫組建以來,已為全市14個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了評估論證,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智力保障。

改出真感受,全面開花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提升群眾獲得感,推動“四辦”改革向基層延伸。對於量大面廣的社會民生事項,進一步向31個城市社區及3個鎮延伸服務。不斷加強基層便民服務網點建設,優化行政資源配置,以甘肅政務服務平臺為支撐,更好地承接和落實“放管服”各項改革,推動實現社會保險、農技推廣、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生育管理等與群眾聯繫密切的事項就近辦理,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在前期已經梳理發佈的44項便民服務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可下沉到社區便民綜合窗口辦理的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向中期80項、遠期200項的目標不斷邁進,不斷提升群眾就近辦理的便捷程度,提升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構建守信互信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應用。通過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推動我市信用信息平臺“信用嘉峪關”、“信用中國(甘肅)”及“甘肅省部門協同監管平臺”等信用信息平臺深度融合,加大信用信息推送和公示力度,並與各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和監管信息互聯互通,強化監管執法與司法的銜接,實現信用中國(甘肅)“一個平臺管信用”。進一步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經營異常名錄、失信企業黑名單等制度,做好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公示,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今年以來,已有效整合發佈各類行政處罰信息數據292條;整個推送基礎信用信息數據44314條,全市部門協同監管平臺歸集信息1163條。

暢通反饋渠道,持續完善政務服務熱線。在“12345”市長熱線的基礎上,建立了政務服務熱線,受理政務服務事項的諮詢、建議、投訴和舉報。建立“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工作機制,有效解決群眾和企業辦事不知道到哪個部門辦、不知道如何辦和出了問題不知道向哪裡投訴的煩心事。

堅持以民為先,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賭點問題。全面清理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除國家批准的涉企收費項目外,不再新批涉企收費項目。印發了《嘉峪關市2018年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嘉峪關市2018年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和《嘉峪關市2018年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進一步清理和持續規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通過加強監管,嚴格落實各項減稅政策,全面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項目,有效減輕企業運營負擔,提升企業的改革獲得感。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嘉峪關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綜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