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中心医院完成全区首例“巨食管”手术

南沙居民不出区可做4级高难度消化内镜手术

7月25日,南沙中心医院成功开展南沙首例贲门失迟缓(又称“巨食管”)患者手术,该手术系高难度内镜微创治疗,避免了开腹开胸手术,标志着南沙在内镜治疗方式上趋向成熟。今后市民不用再跑市区大医院,在本地医院即可开展4级消化内镜手术治疗。

 20分钟做好手术患者恢复良好

7月26日,记者在南沙中心医院看到,前一天刚做完手术的贲门失迟缓患者高女士的恢复情况良好,已经可以开始尝试日常进食。高女士的主诊医师、南沙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耀星告诉记者,高女士在7月25日成功进行了“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这是针对贲门失迟缓患者的4级高难度内镜微创手术。通过非常精细的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她的身体外部没有任何创口,并且未来的疾病复发几率极低。“高女士昨天4点多进入手术室,5点左右就成功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大约只持续了20分钟左右。”黄耀星表示,高女士目前恢复情况良好,预计本周即可出院。

南沙中心医院完成全区首例“巨食管”手术

做完4级高难度内镜微创手术的患者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记者了解到,在临床工作中,贲门失迟缓症漏诊误诊率非常高。高女士两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返酸,经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因病情反复,曾奔跑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能确诊。7月中旬,她来到南沙中心医院消化疾病中心,经过消化内科博士贾林等医师诊断,通过高分辨食管测压等国际水平胃肠动力检测,被确诊患有“贲门失迟缓症”。

南沙中心医院完成全区首例“巨食管”手术

做完4级高难度内镜微创手术的患者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随后,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南沙)主任张龙和副主任医师黄耀星共同进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微创治疗。这也是首例南沙市民在本地治疗此类疾病案例,创新了南沙的手术手段,标志着南沙消化内镜4级手术治疗手段的成熟。今后,市民们不用跑到市区的大医院,在南沙即可进行4级高难度的消化内镜手术。“4级内镜手术主要用于早期癌症治疗、良性疾病并发症等疾病治疗,南沙内镜手术治疗的成熟,将降低本地居民的手术成本,保障全区居民的生命安全。”黄耀星表示。

 南沙本地开展四级内镜手术

据悉,南沙中心医院消化疾病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等,由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共同组成,包括消化疾病联合病房及专科门诊、消化内镜及腔镜诊疗中心等,并与精神心理科建立了心身疾病联络会诊制度,与介入科、肿瘤科建立肿瘤多学科诊治平台。该科室立足南沙、扎根南沙、服务南沙,已成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消化疾病防治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及临床教学中心。

南沙中心医院完成全区首例“巨食管”手术

做完4级高难度内镜微创手术的患者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目前,在南沙中心医院院长、消化内科博士贾林的带头下,科室已形成了以博士和硕士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拥有专科医师19名。除常见及疑难消化系统疾病外,南沙中心医院消化疾病中心突出内外科联合诊疗的优势,配备世界最先进的奥林巴斯290放大内镜系统,以消化道早癌的诊治及微创治疗、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行为消化病学与体重管理、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及其抗焦虑抑郁治疗、胰腺疾病等为重点,在癔球症、胃食管反流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经验;依托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平台,开展华南地区首例胃食管反流病Stretta手术,南沙地区POEM、ESD、EFR、ERCP等四级内镜手术。

 医生贴士:

贲门失驰缓症又被称为贲门痉挛,是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以及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和体重减轻,病程较长患者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明显。

​ 高分辨食管测压(HRM)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标准,可分为三型:I型表现为食管蠕动显著减弱而食管内压不高;II型表现为食管蠕动消失及全食管压力明显升高;III型表现为食管痉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见不同程度的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样),狭窄部粘膜光滑,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内镜和手术,旨在降低LES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2008年首次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我国于2010年开始临床使用POEM,目前已成为开展该技术最多的国家。(记者舒霞 摄影李夏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