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後,殺了許多功臣爲何唯獨不殺張良?祕密終於被說出!

大家都知道漢高祖是歷史上有名的腹黑派代表人物,漢朝建立之初劉幫看到四方都已穩定,便開始了權力的制衡,也就是對待和他打天下的那幫朋友開刀。當時有功人員像韓信、彭越、英布、陳平、灌嬰、等等這些他的朋友和功功臣都用各種方法進行了殘忍的殺戮。

劉邦稱帝后,殺了許多功臣為何唯獨不殺張良?秘密終於被說出!

在劉邦眾多的開國功臣中,韓信善戰,蕭何善籌(籌措軍需),張良善謀。韓信南征北戰,給劉邦打下了大片國土;蕭何在後方積極籌措,給前線源源不斷接濟軍需;張良則運籌帷幄之中,讓劉邦能最終決勝千里之外。那麼,劉邦在先後殺掉韓信、彭越、英布之後,為什麼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呢?其原因:一是張良善忍;二是張良對劉邦忠心;三是張良懂得功成身退。

劉邦稱帝后,殺了許多功臣為何唯獨不殺張良?秘密終於被說出!

其一,劉邦登基後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這些異姓諸侯被封王原本是劉邦的無奈之舉,因為需要安撫人心,如張耳、英布、臧荼等,在被劉邦封王之前,就是項羽所封的十八路諸侯王,而且與劉邦平起平坐,無非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他們與劉邦結成同盟。所以他們在劉邦心目中,可以形容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先是安撫他們,待時機成熟,劉邦必然要除之而後快。

劉邦稱帝后,殺了許多功臣為何唯獨不殺張良?秘密終於被說出!

其二,張良、蕭何、曹參、韓信等屬於劉邦的嫡系,不需要封王。韓信因為需要後被封為齊王,成為楚、漢之後的第三大勢力,劉邦打敗項羽後,韓信的兵權立馬被收回,並將為侯,同時韓信與劉邦的矛盾也日益深刻。

劉邦稱帝后,殺了許多功臣為何唯獨不殺張良?秘密終於被說出!

那為什麼劉邦要除掉他們呢,原因很簡單,分封制下諸侯王,實際並不屬於漢朝,他們是獨立的,擁有自己的機構,軍隊等等治權,那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劉邦要剷除他們?韓信,韓信收留了鍾離昧,而鍾離昧是項羽的部將,劉邦下令捉拿鍾離昧,韓信卻拒絕交出鍾離昧,後來有人告韓信造反,韓信想反,但又覺得自己也沒怎麼的,所以有人就勸他把鍾離昧交出來。

劉邦稱帝后,殺了許多功臣為何唯獨不殺張良?秘密終於被說出!

所以,漢初封王的異姓王和後來朝代的王不一樣,如韓信、張耳、彭越、英布這些諸侯王更多是劉邦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劉邦的下屬。事實上大家完全可以把劉邦殺諸侯王的舉動看作是劉邦進行統一天下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真正標誌著劉邦統一天下的其實不是他做皇帝,而是白馬之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