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这位从菏泽走出的铁血司令,我军第一个用身躯堵枪眼的钢铁战士是他撰文告诉国人

从没有见过一个人负过这么多次的重伤还能活下来,从没有见过这么情重于事业情重于战友的人。

“八一”建军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省军区长沙第一干休所看望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郭琦,向老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倾听了老人的故事后,杜家毫动容地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您一样的前辈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这位从菏泽走出的铁血司令,我军第一个用身躯堵枪眼的钢铁战士是他撰文告诉国人

图为杜家毫与离休老干部郭琦亲切交谈

7月27日,记者来到郭琦老人的家中,战火的淬炼,岁月的沉淀,让郭老鬓发早白,但刻在身上的弹痕和老人的回忆,仿佛把大家拉到了那一段段充满激情革命的岁月。

15岁参加八路军

攻打清江城第一个登梯

郭琦1924年生于山东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2月,八路军在冀鲁豫地区成立冀鲁豫支队,当年年仅15岁的郭琦,徒步二十多里,找到了八路军,在支队二大队当了民运员。

刚满15岁的新战士,每人领了一颗手榴弹、一把大刀片,枪在部队里还是稀罕物什。郭琦并着一起当兵的50来个老乡,每天不是行军就是跟日本鬼子拼命。不过八路军也是穷部队,该饿肚子还得继续饿。

妻子严军也问过郭琦,说你们当兵打仗是不是因为苦大仇深,受苦受难,不当兵就会饿死?“也不能这么说”,郭琦摆手摇脑袋,操着厚重的山东腔调:“在部队里面也挨饿,饿着我也要打仗啊,饿着也要拼命。终归是要有觉悟。”

日本鬼子和汉奸天天在村子里扫荡,看谁家孩子跟着八路走了。那些人叫抗属,抗日战士的家属。“那时候日伪汉奸很残忍的,把抗日战士的家里人捉起来活活地烧死,让你不敢参军。”郭琦的爷爷就是这样被杀的,父亲也被关了,家里交了粮食才赎出来。

清江城(淮阴城)是古老的城,现为江苏淮安市所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但驻守在这里的伪28师却不肯向新四军缴械,想凭借坚固的防御体系,欲作困兽之斗。

攻打清江城,郭琦是八连指导员。1945年9月6日下午3时,对清江城的总攻开始,5分钟就突入了东门,在轻重机枪及迫击炮火力掩护下,七连、八连两个突击连飞快通过护城河城门桥,抵至城墙下,将梯子架在城上。七连五班长徐佳标手拿红旗,迅速上梯子攀登城墙。在徐佳标左面十来米处,便是冲在前面的八连指导员郭琦。他看到,徐佳标抬起右腿翻身进墙时,两条腿被敌人打断,鲜血直流。这时徐佳标右侧又有敌人的机枪响了,封锁住了护城河桥。这时,只见徐佳标艰难地把身体向右移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郭琦抓住战机,与同志们一跃而起,架梯上墙,他第一个登梯。这时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颈部,他从云梯上摔了下来。但我军突击部队前赴后继,继续攀登,最后攻入城中,全歼了伪28师。

打锦州攻天津

腹部被炸开仍奇迹般活下来

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这位从菏泽走出的铁血司令,我军第一个用身躯堵枪眼的钢铁战士是他撰文告诉国人

1977年6月,时任长沙警备区司令郭琦(右)与时任长沙警备区政委蒋超在长沙五一广场合影留念

解放战争时期,郭琦所在部队负责打锦州、攻天津,郭琦又是九死一生。锦州也在北宁线上,是东北连接关内战略要点。蒋介石两次亲临锦州布防,而毛泽东主席则要求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对东北国民党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1948年10月6日,郭琦所在师已夺取了锦州城南罕王殿山高地。但从罕王殿山到锦州城间仍有一大片开阔地。师里决定由郭琦所领导的二营等两个营挖三纵七横、深一米五、长800米的交通沟。全营官兵努力拼搏17个小时,完成任务,保证了总攻的准时开始。这时十分疲劳的二营,被安排为全团预备队。

总攻定于10月14日上午10时开始,但在8时,敌人一发燃烧弹直接命中二营指挥所。指挥所里顿时火光冲天,通讯员、电话员、卫生员三人牺牲,郭琦也负重伤,全身有十余处烧伤,双眼一度失明。同志们马上赶来,要把他抬下去救治。他不肯,一直坚持到副营长赶到,交待完任务后他才被抬下战场。

1949年1月,天津战役开始了。带伤归队的郭琦已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二师三九四团副参谋长,全团参加了对天津的总攻。

总攻开始,该团红一连首先突破城防,一营迅速突入城内。但敌人马上反扑过来,将突破口夺了回去。一营再反攻上去,与敌人拼开刺刀。如此这般,突破口来回易手五次,最终回到了我军手中。

战事紧张,团领导也靠前指挥。毛团长、郭琦带领团司令部精干人员沿着交通沟向前沿奔去。突然,敌人密集炮火向交通沟覆盖过来,其中有两发炮弹落在了他们中间。郭琦被炸倒了。据幸存的参谋王庆魁回忆说:当时眼前一片火光,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只见郭琦副参谋长倒在血泊中,血把军装和大地全染红了。郭琦被抬下阵地,因出血过多,他在医院里整整昏迷抢救了一个月。他腹部被炸开,腹腔被污染且有弹片,医生将他的肠子全部清洗、修补后才放回缝合。最后,他又奇迹般地战胜死亡,活了下来。

郭琦被定为二等甲级伤残。这种伤残一般是不能留在野战部队了。但他坚决要求回野战军。之后,他随军南下,1949年10月14日参加了解放广州的战斗,1950年9月中旬又赴粤北山区英德县剿匪,担任前线总指挥。再后来,他出任团长,到过朝鲜;再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指挥歼灭台湾空投特务;后来又走马长沙警备区司令员,1979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直到1984年9月离休。

长青的革命晚节

人活着总要有自己的信念

郭琦乡里,五十人出去,只剩了两人。一个是他,一个在农村,手残废了。好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从死人堆里幸存下来的。幸存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离休的郭老,突然有了一个心思。他想,虽然身负重伤,但身经百战后还能活在世上,那是他的幸运。但那些与他一同奋斗而没有看到最后胜利的战友们呢?人民和国家不应当忘记他们呀,他们的事迹应当永载史册!

于是,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开始搜集已牺牲战友们的英勇事迹。他忠于事实,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写信向活着的战友打听,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与领导、战友的回忆录核对,最后亲手写出《我军第一个用身躯堵枪眼的钢铁战士徐佳标》一文,该文现被多家报纸和党史杂志刊出,曾获《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征文一等奖,且成为徐佳标烈士最完整的史料而存于淮安党史部门及有关纪念馆中。得此结果,他说他已了却了自己的最终心愿,已对得起先自己而去的战友了。

郭琦全身上下都是伤痕,脖子上的伤是打清江,腿上是攻彰武,眼睛鼻子是打锦州,肚子上是解放天津……孙女说他是活的中国地图。

“我们那个年代流血牺牲,真的是为了理想。理想是什么?赶跑鬼子,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现在的人看来这都是上辈人的传说了。但不管哪个年代,人活着总要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忠诚的东西,这些东西比命还要重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政治坚定,爱党爱国……这些历史课上学过的,政治课上背过的,郭琦意味深长地讲给大家听。

在外人眼中的郭老是值得尊敬和英勇的

在以下郭老的文章中

这位勇者很无畏

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这位从菏泽走出的铁血司令,我军第一个用身躯堵枪眼的钢铁战士是他撰文告诉国人

他曾是新四军第三师特务团班长,1945年9月6日在两淮战役中,他背插红旗,攀登淮阴城南门城墙时身负重伤,陷入昏迷状态。醒来听到敌机枪在叫,马上咬牙冲上前,用腹部堵住敌人枪眼,掩护突击队登城。淮阴被攻克,伪28师被全歼,徐佳标却壮烈牺牲。3师指挥部和师党委追授徐佳标为“淮阴战斗英雄”称号,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佳标班”,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佳标门”。

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战斗故事震撼鼓舞了几代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军光辉的战史中还有14位和黄继光一样用身体堵枪眼的战士。新四军第三师十旅特务团班长徐佳标就是其中一位。

在1945年9月6日的两淮战役中,徐佳标背插红旗攀登淮阴城南门城墙时身负重伤,但仍用腹部堵住敌人枪眼,掩护突击队登城。淮阴被攻克,伪28师被全歼,徐佳标壮烈牺牲。每到战斗紧要关头,我军总不乏视死如归的英雄壮士,那是因为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敢于用血肉之躯面对狰狞的火舌。

战斗英雄徐桂标系江苏省灌云县人,生前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部特务团七连五班班长,模范共产党员。

1945年9月6日,在攻打日伪占领的淮阴城战斗中,他第一个把红旗插到敌人的城墙上,在双腿被打断后,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徐佳标同志壮烈牺牲了。他是马特洛夫斯基(苏联卫国战争中以身体堵枪眼的英雄)式的英雄人物。我当时是八连的指导员,七连和八连共同担负突击连任务,因此目睹了英雄徐佳标的壮举。在烈士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战士们英勇拼杀,终于战胜顽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母亲送儿打“东洋”

1942年冬,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日寇在中国的国上上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多少平民惨遭杀害,无数同胞流落街头!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母亲带着陈佳标一边讨饭,一边寻找新四军。找到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特务营后,母子俩双双跪下,恳求部队接收徐佳标。徐母说,“他妹妹饿死了,就让他当兵打鬼子吧!”当时只有16岁的徐佳标,身体瘦弱矮小,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但他—直要求到战斗班、排去,平常一有空就参加射击。刺杀和投弹等训练。

后来,爱兵模范二排排长刘庆主动要求收下这个兵,他说:“人瘦个子矮还可以长嘛!把他交给我吧,我一定带好他。”在新四军这个革命大家庭里,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关怀教育下,徐佳标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很快便入了党,当上了班长,还被评为模范党员,成为连队的骨干。

军体表演震惊全团

1944年11月7日,新四军第三师成立特务团。徐佳标所在的连队被编为特务团三营七连。经过短期整训后,特务团于1945年春在管计沟接受检阅。检阅结束后,由徐佳标进行投弹和单杠打“大车轮”表演。首先进行的是手榴弹试投,只见他拿起练习用的手榴弹,一个助跑,右臂向后一拉,挥臂向前猛投,“呼的一声,手榴弹投出去53米远。正式开始后,他连投几弹,越投越远,最后一次竟达到了59米多。这下可把在场的人给惊呆了,有的说:“这不就像枪榴弹了吗?”(枪榴弹是在步枪上增加一个装置,以便把手榴弹投得更远些。)为了练就过硬的杀敌本领,徐佳标每天比别人早起两个多小时进行训练,晚上只要有月亮或者星星他就不放过,胳膊练肿了也不休息。

最后,由徐佳标表演在单杠上打“大车轮”。当时很多人都没见过这个表演,觉得很新鲜。只见他两手一搓,双手抓杠试了一下就来了个“曲身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绳套套在双手上,接着“曲身上大回环”就打起“大车轮”来了。后来他觉得绳套小了不好用,干脆就把绳套脱了下来,在场的连、排干部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只见他双手搓了些防滑粉,又是一个“曲身上大回环”,连续打了5个“大车轮”,最后来了个振杠跳下。

全团指战员都被他这种高难度、惊险而又熟练的动作给折服了。场上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所谓“艺高人胆大”,徐佳标同志就是靠着平常的刻苦训练,从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这为他在战场上勇战顽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徒手夺敌机关枪

1945年4月26日,阜宁战斗打响了。这一天是阴天,晚上天很黑。三营指挥所设在阜宁县城北约30华里处,位于东坡与县宁县公路西侧近百米远的赵阁庄。七连作为三营预备队,部署在指挥所附近,八连、九连埋伏在公路上,准备配合友军阻击南逃之敌。

敌人是顽固派石友三部的残部,该敌从鲁南窜到苏北,在我淮海区部队的追击下,逃窜到盐阜区。师部决定集中淮海区一部及八旅、特务团,将敌人歼灭在东坎至阜宁县中间,决不让其窜进阜宁县城,当时敌人在我友军的围歼追击下已渍不成军,准备沿公路向阜宁逃窜。

为了活命,敌人争先恐后地向前涌,朝着公路及两侧满山遍野地跑。他们有的丢了背包,有的倒背着抢,有的用枪挑着背包、手榴弹,甚至有的病号把枪当拐棍拄着,一瘸一拐地向前走,显得非常狼狈。敌人想在天亮之前赶到阜宁,凌晨1时许,他们加快了逃跑的速度,队伍也显得更乱了,就像电影院散场时一样拥挤和混乱。

这时,正巧一个敌人扛着一挺机枪从徐佳标身旁走过,徐佳标一个箭步上去就把敌人那挺机枪夺了过来,只听见那人问:“你怎么?……”没等他说完,徐接过话茬说:“换一下。”敌人以为是自己人换着扛枪呢,而徐佳标也被敌人挤出好几米远。七连领导怕自己的同志被敌人的队伍裹走,立即命令二排全体战士拉起手来,让徐佳标再夺敌人的机枪。徐佳标见过来一挺机枪,又上去夺了过来,矬人‘嗯’了一声,就被他们的人挤出很远了。稍后,又夺了一挺,前后共徒手夺了3挺机枪。

战斗结束后,团。营领导在战斗总结大会上宣布。“七连五班是我们的战斗模范班,徐佳标是我们的战斗模范。”

为了进一步宣传战斗模范,特务团号召全体指战员向徐佳标学习,并于1945年春在益林镇孙庄举办了《练兵模范徐佳标英雄事迹展》,把徐平时练兵的事迹及参加稽荡战斗、阜宁战斗的场景绘成连环画,在全团各连轮流展出。

英雄血洒淮阴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到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不久,部队接到上级的紧急电报,命令特务团去攻打淮阴(清江)的日伪军。淮阴是连接苏北与淮南、贯通南北运河的咽喉,是抗战期间日伪长期盘踞的重要城市。日军投降后已全部撤回南京,但伪军第二十八师在师长潘干臣的带领下,仍然不肯向人民投降。

淮阴城易守难攻,四个城门均为瓮城门,城墙高达七八米,上面设有可供隐蔽射击的城垛,环城墙每隔数百米设一炮楼,城墙外有护城河,河宽约四十米。水深二三米,护城河与城门之间设有木桥,被敌人用机枪严密封锁。守城伪军有士匪、汉奸、国民党投日的部队,都是一些凶顽之敌。

这次战斗由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指挥,特务团负责南门突破进攻。团领导原先确定三营七连为突击连,后经八连干部再三请求,改为七、八二连均为突击连。团、营领导再三强调:“这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仗,是我团第一次配合淮海区部队打仗。是团成立后的第一次攻坚战,一定要打好。早日打下淮阴城,解救城内的老百姓。”

特务团政治处主任蒋润观亲自给班以上干部和突击班(七连五班)全体战士作战前动员,并为突击班敬酒壮行。干部战土情绪非常高涨,决心打好这一仗,每个人都作好了英勇献身的准备,把自己家庭的详细通讯地址留下来交给连队,党员也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9月6日下午3时,我部发起对淮阴城的总攻。在轻重机枪及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我突击连飞快地通过护城河城门桥,抵达城墙下,火速将梯子架在城上。只见五班长徐桂标背插红旗,迅速登上梯子攀登城墙,敌人在上面用力推他、打他,阻止他上城。

徐佳标双手紧紧抓住城墙不放,拼命往上爬,想把右腿抬起来翻身进城。这时徐的两条腿已被敌人打断,鲜血直流,腿已不听使唤。突然,他发现身子右侧敌人的机枪又响了,封锁住护城河上的桥。使我后续部队无法通过。看到战友们纷纷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徐佳标十分吃力而又艰难地把身体往右挪动,迅速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我后续部队迅速通过了护城河桥,冲进城内消火了敌人。

徐佳标同志上身扒在城墙上,两条腿耷拉在城墙外侧,红旗在他身旁飘扬。我们的钢铁战士永远地挺立在了淮阴城南门上。战后整理烈士遗体时,只见徐佳标身中无数枪弹,骨头和内脏都被打穿,牺牲时年仅19岁。为了纪念这位马特洛未斯基式的英雄,淮阴城南门命名为“佳标门”。徐佳标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徐佳标班”。第三师指挥部和师党委追授徐佳标同志为“淮阴战斗英雄”称号。

徐佳标烈士已经牺牲64周年了,但他仍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光辉业绩永远镌刻在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上,他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据悉,现淮阴城南门已拆除,当地政府在南门旧址修建了了座烈士纪念亭。徐佳标所在部队,海南省军区132师394团七连五班(佳标班),现改为132旅,仍属海南省军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