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先有胡林古,后有青州府”这是青州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对于胡林古名字的来历,村民说法不一。有的说应该为“胡林崮”,而石匠为省力在石碑上刻成了“胡林古”;有的说为“后临谷”,因为小村位于仰天山后面的深谷中。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许多村民相继迁居到张店或其它地方打工;而今,小村在乡村振兴之风的吹拂下正在建设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养生养老休闲圣地,向着逆城市化快速进军,实现着华丽的蜕变。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

农民变身工人

7月13日,当记者头顶炎炎烈日来到胡林古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搅拌机不停地旋转,工人们来回穿梭,荫凉处,一些农妇聚在一起砸杏仁,从中青年到七十多岁的老人,都在村里找到了做工的岗位。

“穷山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偏远山区的常见说法,胡林古也不例外。于是,早在解放初期,村里到张店做生意定居的就不少。后来,山外的生活日新月异,但这里仍是“吃水跑到岸青和梧桐湾去挑,打针跑到赵家峪,上学跑到陈家溜”的落后局面,于是,中青年纷纷背井离乡出外谋生。渐渐地,土地荒芜,房屋废弃,胡林古成了只剩40多个老人的空心村。

本村的人不喜欢这里,本城或外城的人却常利用节假日前来游玩,钻进郁郁葱葱的山林里爬山,游走在古朴的村落里听着鸡鸣鸟叫,享受着回归自然的闲适与惬意。

有这样一个人,刘化龙,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利用五六年的时间踏遍了王坟的山头与村落,最后将脚步锁定在了胡林古。2015年,他依托潍坊龙瑞旅游管理中心与村支书孟庆利达成了共同建设开发的一致意见,得到了村民的支持。2016年10月,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该公司决定与青州市胡林古龙泉乡村旅游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青州市胡林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龙瑞公司出资3120万元,龙泉合作社以社员入股资产作价出资2880万元。分别占总股权的52%、48%。刘化龙是新成立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具体负责胡林古村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经营。合作社中,村民以宅基地、树木和土地入股,村民入社率达到95%。

这样以来,村里除了家中有孩子上学回不来的,纷纷返回家乡,成为建设新家园的一分子。72岁的孟宪亭放弃了张店的生意,周一至周五在村里砌石头、垒墙、挑担子,双休日就在儿子村头开的饭店帮忙;在张店待了20年的孟宪友虽然腿脚不利落,但也可以干些看门、看机器的工作,老伴也打工,原来老两口一年只有一两千元的收入,而现在却能挣到一两万元;种了九年旱西红柿、来回跑城里卖菜的孟庆学也不用再种地,身为文书的他光为村里的事就忙得不可开交。大家感慨道:“这么些年村里越来越萧条了,没想到现在又成了‘大集体’,都聚在一块为建设家乡出力了。”

村文明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张子旺是领着大家干活的,他说只要能干动活儿的都有工资,“大工”一般是130元,“小工”100元,女工八九十元,年龄大的也有六七十元(都是日工资)。“今年再到阳历年,村里就分红了,每个人可以领到5000元钱。”

农民变身工人,这是胡林古祖祖辈辈都没想到的。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乡村的城市逆袭

这些年,对于山村的发展,大都在走乡村旅游之路,但有着宽广视野的刘化龙却想独辟蹊径,极力避免走同质化道路。

在他看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城里人开始向往山村空气好、水好的优良环境。村里就连移居张店的人们都厌倦了那里的喧嚣与酷热,回到老家来享受山青水秀,更何况一直呼吸汽车尾气的城里人呢?“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城里人向往回归农村,城市就不再是原来的城市,农村也不再是农民的农村。”

当记者来到村西,沿着石头路攀升到接待中心时,一座瑞士风格的别墅让人仿佛到了国外。这座建筑便体现了刘化龙建设胡林古的一些理念。他认为,山村要想留住人,如果和其它村一样只是拾掇一些石头房子让人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房子无论从安全性还是实用性上都达不到要求。“城里人想过来居住,既想享受这里独特的天然环境,也需要和城市一样的日常舒适。”

同时,刘化龙说,要把乡村建设好,不能仅靠自身的力量,还要吸引城市社会精英到乡村来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把乡村建设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不仅是到此一游,还要留连忘返,百住不厌。

记者在刘化龙的手机里看到了一张张村庄房屋的规划图,一栋栋漂亮的别墅掩映在山坡上,令人感觉就是图片上的瑞士。他说,现在的千年古屋都是过去有钱人建的,才得以保存至今,如果是现在的这些老房子,用不了几年就坍塌了。孟庆学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村里的房子老的是八十年代建的,好点儿的都是九十年代或者2000年以后建的,还是后来建的房子好住,老房子雨天漏雨,冬天防寒性差,村民也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按照规划,要在原址免费给村民建设120平方米的别墅,可以是一层的,也可以是两层的。老百姓都盼着哩!”

「we·潍坊」胡林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

深山里的文化圣地

记者在村里看到,旅游公司进驻三年来,胡林古发生了巨变,山体得到了整理,层层梯田上有的种着菜,有的种着玫瑰,体现着“公园+菜园”的欣赏美学,村前的一片深沟打造成为景观水系,与山坡上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走在山上,还不时发现硕果累累的李子树林、几人合抱粗的千年板栗林,体现着古村落旧有的独特生态。

“该保护的一点儿不能破坏,要开发的也要依势依形设计出个性特点。”这是刘化龙的设计宗旨。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0.5亿元,河道治理、山体景观打造、主要道路、供排水等设施已完成。种植红叶林1万多棵,水木中天玫瑰5万棵,柿子、板栗、枣树、榛子、蜜桃树等经济林木1万多棵。山体因为整理变得多姿多彩,焕发出勃勃生机,再也不是人们用古朴掩饰的“土里土气”。

孟庆学带领记者来到东边山头新建的一座龙王庙,他介绍:“这座庙就建在河边,面向西面的桥上有九个龙头,那是龙王的九个儿子。龙王与九子,还有河中央的八卦图,共同为胡林古治水祈福。”听到这里,记者便联想起在接待中心看到的胡林古规划图:“项目计划8年时间完成。包括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生态农业及文化三大板块。旅游板块主要是建设大量唯美的景观、上佳的生态、休闲山谷、度假酒店及民宿等;养生板块计划打造省内最大的高山辟谷禅修基地,建设森林禅修木屋;生态农业板块主要是复垦已荒废的山谷梯田重新种植,打造观光农业、有机农业;文化板块包括音乐节、婚纱摄影基地、影视基地、夏令营基地、会议经济等内容。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基地,进行非宗教化文化研讨活动,打造别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成后预计年接待节会团队100批次,省内外游客50万人次,年创利润8000万元。”

在刘化龙看来,将胡林古打造成文化圣地才是终极目的,其它的一切不过是围绕文化展开的配套而已。

“今后我们就是要在地产的推动下,把胡林古建设成城乡混合的社会形态,建设成现代人都向往的充满文明与文化的地方。”这是刘化龙的愿望,也是全村人的期盼,村内村外的人们都在等待着胡林古的成功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