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轉型困難,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如今缺乏核心產品或將沒落!

聯想成立於1984年,比巨頭百度還有早,可以說聯想是當時最早的互聯網公司!聯想發家可以分為前後柳傳志時代,前時代柳傳志受中科院大力幫助,以技術製作電子產品,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並且在2004年時,收購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ibm,在2013年時聯想電腦銷量全球第一,成為全球PC最大的生產廠商。

聯想轉型困難,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如今缺乏核心產品或將沒落!

而後柳傳志時代,也可以被稱為楊元慶時代!隨著楊元慶的崛起,聯想的發家開始由科技轉向銷售,從此聯想走向了一家以銷售為主導的企業!剛開始幾年楊元慶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隨著國家科技時代的發展,聯想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以至於如今連續虧損3年!

聯想轉型困難,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如今缺乏核心產品或將沒落!

其實當年楊元慶驅逐倪光南教授之後,聯想的未來也大都確定了!當時的聯想是全國最大的科技公司,那時候的小米、華為,還沒有展開自己的翅膀。而如今,隨著國內對科技的日益重視,聯想這種以銷售為主導的銷售模式,開始後勁乏力!

聯想轉型困難,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如今缺乏核心產品或將沒落!

不過楊元慶本人確實不凡,在柳傳志當家的年代裡,楊元慶大膽的對聯想的銷售模式、分銷渠道進行整改,兩年之內讓聯想營業額狂飆10倍!可以說,這是聯想的奇蹟、也是楊元慶個人能力的最好展現!

但是,過於重視營銷,對於自身基礎實力的忽視,讓楊元慶陷入難題!楊元慶的一條路走到黑,和當時國家的科技情況有關。國內的高科技產品、技術、設備大都被外國封鎖,楊元慶如果要走上研發道路可能會出現公司被國外限制、大量資金被套牢等等情況,所以對於當時的聯想來說,營銷大於科技是公司發展的策略!

聯想轉型困難,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如今缺乏核心產品或將沒落!

在科技日益發展、國外壟斷力度日益減弱的今天,聯想仍然選擇單走營銷道路,這就是楊元慶狹窄的地方了!當初華為也走的是營銷套路,因為國內啥也沒有,只能依靠進口,在配合相應的銷售廣告,才讓華為站起來!

而如今的華為早已實現完美轉型,儼然成為了我國科技公司的龍頭之一!聯想卻依然沒有醒悟,或者是聯想目前的商業模式仍能給公司創造一些利潤,而一旦轉型,可能公司的大部分業務要削減、資金鍊也要修改,這對於楊元慶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