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假疫苗」:害的不僅僅是身體

歡迎大家閱讀“ImClass”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教育裡有多少“假疫苗”?

這一段時間,“假疫苗”事件牽引著全社會的注意力。從最早被公司員工爆料,到現在各界人士都在跟隨最新處理進度。

大家心裡都是一樣的感覺,為注射了假疫苗的孩子健康感到擔憂。

教育界“假疫苗”:害的不僅僅是身體

其實,“假疫苗”並不僅僅是放在注射器打進孩子的身體裡,還有很多思想上的“假疫苗”,深深的毒害著我們的觀念和行事。

一直以來,在教育領域,我們一直在種植著一些“假疫苗”。而且,這些“假疫苗”的“假”,可能比百白破、狂犬病等疫苗的假更難被發現和識破。

“假疫苗”一:國外的教育就是好

近些年,有很多公眾號和媒體在宣揚“國外教育就是好”論調。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國外教育是什麼樣,就被所謂的快樂教育洗了腦。看了幾篇文章之後,就盲目認定國外的教育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殊不知,教育這個概念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大家都在探索怎樣才能把下一代的綜合素質提到更高。

有些家長把自己的教育貶得一無是處,把孩子送進各種打著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標籤的培訓機構,欣然的接受一些根本就不適合孩子的教學方式;還有些家長甚至偏激的覺得,只要和現行教育背道而馳就對了,把不加約束當做釋放天性,把不學習當做快樂學習。

教育界“假疫苗”:害的不僅僅是身體

其實,所有的精英教育都是不輕鬆的。家長們只看到德國幼兒園不發課本、不教識字,卻看不到德國大學寬進嚴出、圖書館日夜滿員。

國外教育所謂的優勢,更多是在標準化的考試之外,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去探索、質疑、研究,在不斷的試錯中去學會學習。而猶太人更是把閱讀、學習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我們沒有必要去迷信國外的教育制度,雖然他們也有著許多可借鑑之處,但我們的教育也有自己的優勢。有些家長頭腦發熱把孩子送出國,孩子既不知道自己祖國的文化,也不瞭解彼國的歷史,即使能講流利的外語,卻始終顯得格格不入,豈不悲哀。

“假疫苗”二、:贏在起跑線,輸在馬拉松

“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了,幾乎已經是老師家長激勵孩子學習的必備說辭。不管是“學區房”還是各種流行的早教班,都是基於這種心理風行起來的。

其實,起跑線固然存在,但對於教育和學習來說,馬拉松才是常態。教育是一個持續很長時間的過程,甚至可以說伴隨終生。

教育界“假疫苗”:害的不僅僅是身體

在上學期間,教學內容應該順應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搶跑不一定有用,所以不必迷信早教班。而這個過程對於家長來說,也不是給與簡單的金錢支持就可以了,還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有效的引導。

有些家長把教育孩子看做學校和培訓班的任務,認為只要靠教育機構讓孩子考出高分就行了,這是不對的。有道是“活到老、學到老”,學校知識能應對學校的考試,但是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以後,仍然後很多的新知識需要學習。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永遠對新鮮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不落後於時代。

“假疫苗”三:只學會 不會學

這兩個詞看似差不多,實際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

在學校學習階段,雖然國家一直在普及“素質教育”“全方位人才”的概念,但最終仍然是靠成績論勝負的。考的分數高,就能享受鮮花和掌聲;分數低,就是失敗者。

在求學階段,考試考查的更多是“學會”的能力。比如之前很火爆的“毛坦廠中學”,就是憑藉著短期內給復讀生填鴨教學效果明顯而出名。

教育界“假疫苗”:害的不僅僅是身體

當然,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對於一些寒門學子來說,短期內提高高考分數可以讓自己在高考這場大戰爭中擁有更高的戰鬥力,確實是幫助了很多人。

但是,這種“拔苗助長”的教學模式短期使用可以,並不值得提倡。進入社會之後,沒有良師的引導,有多少畢業生可以靠“會學”來書寫自己的人生呢?於是,很多所謂的精英迴歸了平凡,而真正的精英則在各種質疑中,從一個低的起點開始,披荊斬棘的開創自己的天地。

在孩子的學生時代過分的追求學習知識的結果,只要求學會書本知識,做到“學會”,就會錯過培養孩子獨立學習、試錯、承擔後果的黃金階段。在孩子自己面對新的領域的時候,便會無所適從。正如現在教育中提及的成功需要各種能力,智商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情商、逆商更重要。

帶領孩子去認識、感知、探索這個世界,認識、認可、發現自我,或許比掌握了多少知識來的長遠和有意義。教育裡的“假疫苗”,也許比預防身體疾病的“假疫苗”還更難發現和識別,所以,杜絕教育裡的“假疫苗”,更加任重而道遠。

ImClass 線上教室,把教室“搬進”互聯網

教與學可以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