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爲大清「裱糊匠」:讓中國少賠1億白銀,卻被罵爲賣國賊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那自然是李鴻章莫屬了,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大清的“裱糊匠”,如果沒有李鴻章的話,大清這艘船可能早就翻了;而憎惡他的人,卻說他幾乎把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都給簽訂了,割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西方列強,簡直是十惡不赦、萬死難贖的賣國賊,那麼,李鴻章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實際上,我們能從《馬關條約》的簽訂過程中可見一斑。

他被稱為大清“裱糊匠”:讓中國少賠1億白銀,卻被罵為賣國賊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失利之後,慈禧太后派李鴻章前往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日方代表則是狡猾的伊藤博文,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日本政治家,由於他指名點姓的要與李鴻章談判,因此當時已經73歲高齡的李鴻章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船隻。

他被稱為大清“裱糊匠”:讓中國少賠1億白銀,卻被罵為賣國賊

由於大清是戰敗國,因此日本方面早就準備了喪心病狂的求和條件: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軍費總計3億兩白銀。由於李鴻章自己沒有什麼資本去挽救淪陷的國土,因此,他著手準備減少賠償的軍費,對於日方的無理要求,李鴻章明確表示,中國無力賠付3億白銀。

他被稱為大清“裱糊匠”:讓中國少賠1億白銀,卻被罵為賣國賊

正在中日雙方僵持的時候,李鴻章為此十分焦慮的時候,李鴻章卻遇刺了,一位日本青年用槍打傷了李鴻章左眼,為此中日雙方的談判被擱置一段時間。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國際輿論紛紛指責日本。迫於壓力,伊藤博文主動將3億兩戰爭賠款下調至2億兩。並要求李鴻章立馬簽字。

而此時,在北京的慈禧太后擔心簽訂條約的時期會夜長夢多,畢竟已經少了1億兩賠款,於是慈禧太后連夜命人致電李鴻章,催促李鴻章簽字。同時面對來自國內和日本的壓力,李鴻鴻章無奈,只得簽字回國覆命。儘管李鴻章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人大罵為“賣國賊”,但是實際上,他都是一個對滿清盡忠的可憐老人,只不過踏上了慈禧的這條破船上,因此自身的清譽是難以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