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搶占工作?應該值得擔憂嗎?

機器人搶佔工作?應該值得擔憂嗎?

機器人搶佔工作?應該值得擔憂嗎?

關於厄運和憂鬱的爭論

你聽到這個聲音了麼?猶如一個裝滿蟲子的罐子正在被打開,非常聰明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我建議對任何以不細緻卻確定性談論這些事情的人提出極端的懷疑。

當然,也有一些壞消息的先兆。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從1990年到2007年,工業機器人在美國當地勞動力市場的使用量增加所帶來的影響,發現“機器人對通勤地區的就業和工資產生了巨大而強勁的負面影響。”根據歷史數據,由機器人導致的失業並沒有被機器人帶來的新機遇所取代,這是技術專家們經常求助的論據。

這些發現不具有預測性,應該在適當的背景下進行 - 目前機器人技術的蓬勃發展主要是在2007年之後開始,並且很難將機器人對工業的影響與對製造業、醫療保健等不同行業的影響聯繫起來。

但這種擔憂是真實的,重量級的打擊正在被注意到。例如,比爾蓋茨已經表達了對機器人稅收的支持——比如對機器人的徵稅,這將取代政府在機器人從事人類工作時失去的所得稅。韓國最接近這一願景,似乎準備對投資於自動化的企業實施稅收激勵措施。韓國總統擔心,機器人時代的高失業率將需要一個健全的福利體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在就業危機期間,政府將會減少稅收收入來填補這一體系。

最近,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到本世紀30年代初,高達38%的美國就業崗位可能會流失到自動化領域。“在交通和倉儲(56%)、製造業(46%)、批發和零售(44%)等行業,風險似乎最高,但在健康和社會工作等行業(17%)則較低。”

但這樣的發現必然是推測性的,這就解釋了,一旦機器能夠做很多人類目前所做的事情,就會有一系列看似可信的關於未來就業前景的預測。

機器人搶佔工作?應該值得擔憂嗎?

這並不是很清楚

在辯論的另一方,有一個可信的論點是,自動化已經導致了地區的失業,但是淨工作增加了。這一觀點的支持者之一是貿易協會A3,該協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996年的非衰退時期,一般就業和機器人發貨量都有所增加。“對我們來說,”A3的總裁傑夫伯恩斯坦告訴我,“這意味著機器人不會扼殺就業。”

幾年前,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了一項研究,研究了中國、日本、巴西和印度的機器人使用情況。隨著機器人在這些國家的使用加速,失業率下降。

IDC最近發現,到2019年,機器人技術的支出將達到1354億美元,高於兩年前的71億美元。根據這份報告,培訓、部署、整合和諮詢等服務將佔到其中的320億美元,這將帶來大量的新工作。

即使是經常被引用的普華永道報告也不是那麼悲觀。 機器人可以提高生產力,提高生產率往往會帶來財富。 從歷史上看,這導致了服務部門工作的增加,這些工作並不容易實現自動化。

機器人搶佔工作?應該值得擔憂嗎?

在所有這些報告的方法論中有很多漏洞。這就是問題所在:一種精確的預測技術將如何改變未來的方法是虛幻的——尤其是在考慮的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經濟模式的時候。在這種不確定性的廣泛影響下,你讓雷庫茲韋爾預測烏托邦,作者馬丁福特預測了一些更糟糕的事情。

最終,普華永道的報告得出了一個可能是最明智的結論,儘管令人沮喪地含糊不清。現在還不清楚會發生什麼。平均稅前收入應該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上升。但這些好處不會在收入或教育資源上得到平均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