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很多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当时还没有网红概念,但那篇文章绝对是火遍全网——彼时还是西祠胡同和天涯社区的年代。

那篇文章的作者叫麦子,题目叫《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后来,又有人写了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只为了和你喝咖啡》。

前者讲的是一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致是一个寒门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

3年之后,当年因为一篇文章得到高度共鸣的人发现,言之尚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

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

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节选自《我奋斗了18年不只为了和你喝咖啡》

为什么?说白了还是阶层。不管你承认与否,社会经济阶层总是无形存在。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那个继《三体》之后中国比较拿得出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郝景芳著,获得了2016年的雨果奖),就是以科幻的方式呈现了社会阶层的残酷: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因为当底层人民对着邻里乡亲高喊读书无用时,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曾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的职业围棋手)。

小说不是夸张,只是提前预知呈现。

在现实中,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打破阶层的可能吗?

也许有。拼命向上就是了。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但可能你努力上升成为传说中的中产之后,又会发现:中国不存在中产。

对于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让家庭崩溃(比如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惊险90天,两代人的变迁都崭露了);

一场失败的投资就可以让家庭破裂(这种故事剧情简直数不胜数)。

稍不小心甚至不用不小心,一直矜矜业业都可能职场忽然一片黯淡。

职场的故事还用讲吗,那个43岁的Michael Wu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硕士,某芯片巨头10年中国区高管的履历,不是一样在走进C公司才五个年头就走人?

那个万达的女高管,辛苦努力且有成就却没有升职反倒降职之后,想不开离开了人间,这种现实中的事还少么……

所以,中国的“中产阶层”根本不能停下来,拼命努力走到了那个还不错的位置,却依然有可能随时掉下来。

so,

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处于第几层?

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

身处在什么样的境遇里?

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呢?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anyway,你已经很努力了,但仅努力还不够,你要懂得选择。

比如,选择进入大公司,大平台,镀金之后不管是下嫁去小公司还是创业,都会更有底气;

比如,你应该选择出国留学,给自己更强大的背书,用国际视野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值钱;

比如,你拼尽一生其实也只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新的阶层身份,让Ta可以不再跟你一样苦。

-----解决焦虑的分割线-----

“中国虎妈教育出来的孩子,似乎注定是要统治世界的。”

这句话,不是彬彬姐说的,是美国《时代周刊》说的。

虎妈,名叫蔡美儿。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凭严苛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考上哈佛。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

因为她7岁的女儿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

不仅如此,她还为两个女儿制定了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虎妈十大家规”引起国内外广泛热议,比如: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这个是初高中学生的一个课外实践小组的表格。戳我→ 给你看老师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解析哦!)

相反,也有放养式的母亲大获全胜的例子。

但在解放天性的时代,应该怎样教育,才能培养一个改变阶层命运的孩子?

毕竟最终,学历之后,社会人看的还有资源、背景、人脉……还有迭代过程中的机会成本。

有一天,彬彬姐家未满三岁的香香姑娘画了一团黑色的线条,指着“画作”告诉她的妈妈也就是彬彬姐本人:这是警察。

彬彬姐一脸茫然,但是她知道,不胡乱纠正孩子的天性,是对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大帮助。

后来,彬彬姐跟她的闺蜜帮(传说中的“胜女天团”)成员聊天中获知,科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画了一团黑警察的香香有多么厉害。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就是这位教育学家哦!是不是厉害啦!)

秋野玉茜老师在彬彬帮内容中这么说:现在给我一个3岁的孩子我一定能让ta上名校!是不是瞬间信心倍增了!如同军师坐阵感觉是迟早的事啦!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为什么你已经这么努力,却还改变不了阶层

通过这位履历惊人的留学专家,彬彬姐得知了一些关于留学的套路和内幕,对想出国深造的你,也许有用;对想让孩子实现留学梦,从此改变阶层的你,则一定有用:

1、20-30万人民币就可以留学英美

2、三岁开始培养创造力,七岁之前语言学习能力是有超强的,从小就国际化非常重要,选择出国插班好过夏令营冬令营游学,沉浸式课堂体验非常重要。

3、九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不要用固有标准和框架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比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颜料,任何介质都可以成为画板。

4、不用纠结于初二还是初三出国留学,不差那一两年,初三之前去,会有更多录取机会。

5、

野外生存能力的锻炼很重要。中国男孩普遍弱于女孩,美国有童子军,中国孩子的教育更要注重体能和野外生存能力的培养。

“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那么你呢?你的孩子呢?

现在开始,为时不晚。至少,先从了解开始。毕竟,即使阶层固化已成现实,上升通道还在,遇到了风口,猪也能飞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