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我們通常看到的《唐詩三百首》是由署名為蘅塘退士的清朝人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於乾隆年間編選的,其中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3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39首,七言古詩28首,五言律詩80首,七言律詩53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因此,可以說,這些詩都是詩中的精品,讀了這些詩,必然獲益匪淺。所以有民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唐詩三百首》中,又因絕句短小精悍,對仗工整,押韻嚴謹,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人們喜愛。這八十首絕句每一首都令人難以割捨,如果非要選出幾首最好的,那麼,以個人的喜好來看,以下十首在情緒的渲染、意境的創造等方面更高一籌,借用聞一多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第一首,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係。全詩簡練含蓄,輕鬆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非常推崇這首詩,作如是評價:信手拈來,都成妙諦,詩家三昧,如是如是。《詩境淺說續編》也說:尋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筆不能達者,得生花江管寫之,便成絕唱,此等詩是也。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第二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第三首,孟浩然的《春曉》。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唐詩解》說:昔人謂詩如參禪,如此等語,非妙悟者不能道。

第四首,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首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詩境淺說續編》說:杜少陵詩“憶弟看雲白日眠”、白樂天詩“一夜鄉心五處同”、皆寄懷群季之作,此詩尤萬口流傳。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

第五首,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唐詩選勝直解》說:首二句將題面說明,後一句寫景,而送別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第六首,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六首絕句可以稱得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何當共剪西窗燭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