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策劃:池楊 安楊

攝影:楊淑霞

採訪:安楊

嘉賓:首都兒科研究所 胥焰

雅寶路2號的故事迄今為止所有攝影作品均來自首都兒科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的真實記錄,其中楊淑霞、胥焰等名字在攝影者一欄中出現頻繁,今天的這篇中,攝影來自楊淑霞,被記錄者是胥焰。


除了攝影,兩位最大的共同點是職業,他們是兒研所資深的護士長,在護理一線崗位上都堅持了三、四十年。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攝影/胥焰

文字難以傳達聲音裡的溫度,欲聽更鮮活的故事,請點擊音頻。

經歷越多,心越柔軟

來自聽健工作室

手術檯旁三十年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問:退休前,胥焰老師是手術室護士長,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多少年?

答:近40年。一開始我在部隊,參加了衛生員訓練班,恢復高考以後,我考上了軍校,學護理。

到兒研所是1984年1月。兒研所的醫院1983年底成立的,就是簡單的幾個病房,大病房樓還沒有建起來。

問:您差不多是兒研所的第一批員工了,分在哪個科?

答:在手術室。那時候才20出頭,最美好的時光。

問:有沒有想到在這個地方一呆就是30多年?

答:當時沒想過那麼遠,中間有幾次機會可以轉行,但是我還是喜歡護理行業, 就留下來了。

問:有一次聽您講,說剛開始時,有些護理用的東西縫剪還都是你們自己在做?

答:對,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都是一次性的東西,像手術用的縫線,我們買的是一大軸的,要把它纏成一個個小軸,紗布也是一大卷的,我們要根據手術的需要裁成不同的規格。紗布墊也是用縫紉機自己製作。縫紉機就是在兒研所的時候學會的。那時候沒現在這麼忙,基本是上午手術,下午製作輔料、準備物品。

1986年病房樓開始啟用,病人就越來越多了,尤其近十幾年。

問:參與過的手術大約有多少,自己記得嗎?

答:數不清了,太多了。

問:您到退休前還一直在跟手術嗎?

答:退休前做管理工作比較多,但是有手術危重病人還是要參與的,這種病人會有些突發狀況,需要有經驗的護士指導應急工作。

問: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護士,在手術室裡有什麼差別?

答:一個新護士參與手術的話,更多的是醫生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但是有經驗的護士就不一樣了,醫生不用說話,把手一伸,有經驗的護士就知道把什麼樣合適的器械遞到醫生手裡,她知道醫生下一步要做什麼,要用什麼樣的器械,特別默契。

問:要經過多長時間的錘鍊?

答:手術室護士不好培養,如果比較刻苦,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她就可以配合比較疑難複雜的手術了。

問:我去過手術室,好像手術室裡的護士大概有兩個崗位,一個崗位就是站在醫生旁邊直接給醫生遞紗布、剪子、各種手術器械的器械護士,還有一位叫巡迴護士。是不同階段擔當的不一樣,還是每一個人都要去學會這些?

答:每個人都要學會。但如果是複雜手術的話,就需要有一個年資稍微高一點的護士巡迴,指導臺上護士工作,有突發狀況需要搶救的時候,她會更得心應手一些。

問:器械護士是每一位手術室護士都必須去做的事情?

答:對,很辛苦。跟醫生一樣,只要是一上手術檯,醫生站多久她就要站多久,中間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一直站著。

經歷越多,心越柔軟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問:有什麼記憶深刻的關於您和患者的故事?

答:我們的工作特別平凡,你要說有什麼記憶深刻、特別突出的,可能還真是沒有。每天就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這樣的工作。

但是什麼讓我們能喜歡這份工作,能做這麼長時間?我覺得一個是自己特別熱愛,還有就是如果你工作很好的話,你會得到醫生和病人的認可。

手術室護士跟病人接觸的不是特別多,前幾年開始,對病人都要實施整體護理,我們跟病人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了,會在術前跟病人接觸,去跟家長講手術前要注意什麼,手術後要注意什麼,跟孩子也有一些交流,這樣孩子進到手術室裡就不會特別陌生,病人和病人家屬也就認識了手術室的護士。

我們手術室護士不管工作做得有多好,很少能收到家長的表揚信,因為病人和家屬跟我們接觸得真是太少了。

有一次我去病房看病人,遇到了一個家屬要帶著孩子出院,他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你,我聽了以後特別激動,讓病人、家屬記住我們手術室的護士其實很不容易。你看,這個小小的孩子,就跟他這麼短短地接觸,他就記住了。

我們做的一點一滴的事兒,都能讓病人和家長了解手術室的護士。

問:我覺得你們的工作一點都不平凡,手術室是一個經歷生死的地方。當然,絕大多數病人我們可能通過手術治好了,控制住了,但是一定有在這個生死時速瞬間,我們盡了全力也過不來的時候,這時候需要強大的心理力量支撐自己。最早經歷這樣的事情,還記得嗎?

答:記得。其實病人在手術檯上過去了的情況不是很多,所以真正有這樣的時候,我們記憶特別深刻,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竭盡全力去搶救。

我記得有一個孩子來的時候非常重,大家竭盡全力,手術結束沒多久孩子還是在手術檯上去世了。當時一個護士哭得稀里嘩啦的,尤其是自己有孩子的護士,有的時候就覺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盡了很大的力,最後沒有留住,我們心裡其實也是非常難受的。

問:雖然發生率不高,但30多年一定會經歷一些,慢慢會不會就變得稍微硬了一些?

答:也沒有。有些人可能就覺得你們搞醫的是不是心都特硬?但是我覺得我身邊這些人,心都挺軟的。有時候我說我們護士“心太軟”,比如給孩子扎靜脈,因為孩子靜脈非常難扎,扎一針,有的時候可能會有失敗,扎第二針的時候護士心裡就已經不舒服了,雖然我們邊上沒有家長,家屬看不到,但是我們心裡會念叨:“唉呀,對不起,寶貝,讓你受罪了,又扎一針”。

有的時候年輕的護士不忍心再扎,會叫我幫她扎一針。其實,我希望她們多扎、多練,因為扎針是熟能生巧的事,越不敢扎,越不容易進步。可是有的時候她們真的捨得多扎一針。我就一邊扎,一邊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她們。

昨天晚上,我們送一個西藏的孩子回去,到火車站趕上了大雨,孩子是打著石膏,只能平躺在擔架上,我們只有用兩把傘,全部蓋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幾個都淋著雨往候車室跑,所有人身上都溼了。我今天把這個事發到朋友圈以後,很多人點贊,我愛人給我回了一條:“應該被評為最有愛心的賢外助。”

我聽了心裡也挺難受的,我們可能在醫院裡確實是付出挺多的,有時候顧不到家裡。我們有個護士,一次晚上有急診來幫忙,她愛人不太放心她走夜路,孩子自己在家也不放心,就帶著孩子一起到醫院陪著她加班。她在裡邊做手術,她愛人和孩子就在候診室睡著了,旁邊就有家長說:“這爸爸心可真夠大的,自己的孩子在裡邊做手術,他和另外這個孩子在外邊居然就睡著了”,我們聽了心裡真覺得挺那個對不住這些家屬的。

問:這種事,您也經歷得太多了吧?

答:是,我們手術室原來護士比較少,有的時候晚上有大一點的手術,一個人應付不了,通常是給我打電話,由我來安排,但是一般接到這種電話的時候,我就很少再給別人打電話了,就自己就來了。有時候我愛人說:“怎麼每次都是你去?”我說我們有的護士家住得特別遠,我是護士長,有這種事兒首當其衝也是應該的。

問:有加班費嗎?這大半夜的。

答:目前沒有加班費,曾經有過,一小時一塊錢。

問:我從來沒有在節目裡提到過加班費這件事情,今天只是想告訴大家:醫護經常是沒有上下班時間的,而且他們不存在要加班費的問題,因為他們覺得這就是他們的職責。

從鏡頭裡看曾經熟悉的生活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問:這組照片是拍的您將要離開手術室的時候,是另外一位同事楊淑霞老師拍的,離開的時候有沒有一點感慨?

答:真的挺留戀的,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手術室的工作,覺得站在手術檯上特別神聖。現在手術室有30多個護士,我們在一起親如姐妹,我也挺捨不得離開她們。那天早晨還正常交班,然後他們就突然每個人給我遞了個賀卡,賀卡上寫了很多讓我特別感動的話。我現在把那些賀卡都好好地收著,一輩子的財富。他們知道我喜歡攝影,送了我一個大大的攝影包,希望我退休以後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問:但是我發現您退休後,“自己的生活”還是圍著醫院轉,是記錄你的同事們的生活。

答:我覺得應該好好記錄一下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兒。

問:現在接觸各個科室更多的同事,有沒有對同事們的工作有新的理解?

答:有的。每個科室工作性質不一樣,都有各自的辛苦。我最近在跟拍幾個白血病病人,我覺得白血病病人特別不容易,白血病病房裡的護士更具愛心,他們對這些白血病病人真是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病人住院時間比較長,他們就覺得病房裡這些醫生、護士真的像家人那樣關心他們,這也給了他們共同戰勝疾病的勇氣。

問:馬麗霜老師那組照片是您拍的嗎?有點生死時速的意思了。

答:我當時給這組照片起名就是生死時速,當時救護車真的是呼嘯著行駛在長安街上,跟生命賽跑一樣。

問:以前在手術室裡面賽跑,這個過程第一次知道之前其他同事經歷了什麼,感受不一樣。

現在是一個退休人員了,但是您又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記錄醫院故事上,而且這個工作沒有報酬,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答:還是熱愛這個職業。

我也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這個行業,現在醫患關係有時挺緊張的,我覺得醫患還是需要互相理解,互相瞭解。

她當了近四十年護士,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

胥焰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