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濰坊市博物館展出了一張拍攝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二十一號的老照片,標稱為“山東濰縣全景”。據標籤所示,攝影單位為“濰縣麗芳美術照相”。說起來,麗芳照相館是民國初期濰縣城裡最早的兩家照相館之一,位於東門大街路南。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在1932年的1月21日,在這個冬日裡,不知是出於什麼機緣,或是縣政府委派,或是自發而為,濰縣麗芳照相館的攝影師把一套笨重的照相設備搬上了濰縣城的東城牆,在衝著白浪河對岸通濟門的位置,定下了機位。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上世紀30年代的攝影技術當然沒有超廣角的鏡頭,麗芳照相館的攝影師要拍攝全景照片,只能採用旋轉機位,多次曝光成像:從西北方位開始,順時針旋轉了超過180度,直到正南方位,依次將北門望海門、青陽亭、北城牆、城牆東北角北極廟、北壩崖、東關、白浪河、小石橋及通濟門、朝陽門、南城牆等一一收入鏡頭,製作而成了這張“山東濰縣全景”照相。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照片中的城牆上,還能看見1930年中原大戰“半月圍城”時, 韓復榘部守軍抵禦閻錫山部時,守軍所挖的壕溝。丁叔言在《濰縣半月圍城記》中曾記錄此事:

“城牆四面長十二里,蓋溝既大且長,木板為數有限,仍不足用,乃紛紛摘取居戶之門,以應急需,大街小巷,無一倖免。老弱婦女,不解其用意,惶駭萬狀。一日夜間,自大門以至重門、裡間房門,完全摘去者,為數極夥。不只摘取門扇,即掙子門、長屏框等,無論紫檀、花梨所制,一律徵發。城內四隅,數千餘戶居民,乃家家無門,實為自有濰縣城以來未有之怪現象,真古人所謂夜不閉戶矣。”

“城上所掘蓋溝,恐雨水浸人,致壞牆基,保安會令丁雪村帶領民夫,逐一填平。業已殘缺之城,又得恢復原狀。”

在城牆上所挖的壕溝內,守軍還徵用了城內各家各戶的門板作為頂蓋。戰事結束後,老百姓們的門板都各自領回了家,一直到拍照時,已近兩年,壕溝還沒有被填上,丁叔言先生所稱的“逐一填平”,可謂為粉飾之詞,那些打完了仗就走的軍閥們並沒有真的做到。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朝陽門上,還不是後來的濰縣老照片裡標準鍾,仍然是四梁八柱的門樓的樣子。民國濰縣縣長厲文禮修完了朝陽橋又新建朝陽門上的標準鍾,是1934年之後的事情。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解讀一張1932年的濰縣城老照片 2017-08-24 事兒君 濰縣老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