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爲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電影《頭號玩家》下面的情景:

《頭號玩家》片段中,為了爭奪第一把鑰匙,所有玩家拼命前衝無數次,去突破一重重封鎖,戰勝一個個BOSS,苦苦執著、歷盡艱險、過關斬將,但是到最後逃不過大猩猩金剛的巨掌獠牙。

男主角韋德反覆失敗後得出了結論:大猩猩金剛這一關不可能過去的,也不一定非要硬闖。

後來,他進入頭號玩家的圖書館,觀看紀錄片中的“綠洲”創始人哈利迪對話的情景,他從中悟出了一個關鍵的東東:反向而行。

然後,他在起點上開始往反方向加速開車,竟然一直暢通無阻,最終直達終點,成功獲得了第一把鑰匙,成為綠洲裡的第一名人。

可見,《頭號玩家》裡的韋德善於逆向思維思考問題。

職場:為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頭號玩家電影

什麼是逆向思維?

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倒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當然有很多人知道這種思維,但運用卻很少。

下面是最著名的逆向思維案例,就是司馬光砸缸:

小孩落水的時候,一般的思維方式是把人從水缸裡救出來。

但是司馬光只有7歲,年幼體弱,根本無法做到。面對險情,他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就地拿石頭砸缸,讓人離開水,從而救了小孩的性命。

你肯定聽說過,在職場裡,企業家牛根生把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牌變成全國第一的品牌,年銷售額幾百億,歸功於逆向思維。

職場:為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企業家牛根生

牛根生的逆向思維的形成,首先是從小受到了家庭的影響。

牛根生曾經回憶說:

“我母親給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另一句是‘吃虧是福,佔便宜是禍’。”

這兩句影響牛根生他終生的話都體現了與傳統觀念相反的一種逆向思考。

後來,牛根生在職場工作中遇到難題解不開時,總會首先想到“要想知道,打個顛倒”這句話,啟發他的思路向著與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

職場:為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例子:

小夥子站在天台上要自殺,眾人圍觀。不一會警察來了,問其原因,小夥回答:談了八年的女朋友跟土豪跑了,明天要結婚了,感覺活著沒意思!

旁邊一老者答:睡了別人的老婆八年,你還有臉在這裡自殺?小夥想了想,也對啊,笑了笑,就走下來了。

其實生活中某些問題,尤其是讓人困惑的問題,從結論往回退,倒過來想想,會覺得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換個角度來思考,或許就柳暗花明了。

有時候,我們用逆向思維來說一句話,會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意思,來來來,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逆向話術的魅力。

一般話術:我是一個學者,開了個公司

逆向話術:我是商人,經商之餘還專研學術

這兩句話表現出了不同的含義,在職場裡說第一句話的人會被鄙視,別人認為他俗,真是斯文敗類。可是對於後者第二句話,別人會肅然起敬,尊稱他為儒商。

職場:為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一般話術: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

逆向話術:臣屢敗屢戰,請求處罰

"屢戰屢敗"強調每次戰鬥都失敗,成了常敗將軍;

"屢敗屢戰"卻強調自己對皇上的忠心和作戰的勇氣,雖敗猶榮。

你應該聽說過下面的故事:

清朝的曾國藩曾多次率領湘軍同太平軍打仗,可總是打一仗敗一仗,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責之意。在上疏書裡,其中有一句是"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

但有個幕僚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這一改,果然成效顯著,皇上不僅沒有責備他屢打敗仗,反而還表揚了他。

職場:為什麼這些真正聰明厲害的人都善於逆向思維?

這只是顛倒一個順序,效果卻完全不同,你仔細觀察一下,你的生活周圍,大多數人都是怎麼處理問題的就知道了,你想要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結果,那麼思維模式就要有所改變。

運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實際上就是以“出奇”去達到“制勝”。這樣事情的結果常常會讓我們大吃一驚,喜出望外。

想獲得更多頂級思維電子書,請點開我(韋達)的頭像,右側發私信【思維】兩字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