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爲質,以奇爲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後》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精工雕有小猴手持如意,臥於大象背上,故取名“封侯拜相”,如今原料的稀缺,這樣的大料算得上是一件收藏級玉雕作品!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底部留皮,毛孔清晰,雕刻大象,小猴趴伏在大象身上,皮色巧雕象耳,雕工利落精細。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玉質細膩,雕刻工藝繁複,尤其大象身上的小猴子,非常淘氣靈動,器型比較大是一件非常難得的案頭陳設。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顏色純正濃郁,立體雕刻,形象生動,象背上一隻猴攀伏,四處張望,十分可愛。象被賦予太平,喜氣的意義,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在我國古代文化中,猴與象都是非常吉祥的動物,放在一起更是具有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從淘料到切料、從剜髒去綹到雕琢成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謹小慎微,有的時候面對一塊上乘料思量很多天都無法決定題材。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但是玉雕大師想法不一樣,因為經歷過的創傷太多,每次想起心中總是隱隱作痛,一塊十幾萬、幾十萬的料子,切開後也許裡面只有小小一塊能用,或者一點不能用直接報廢,從中的過程幾人能懂。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意蘊深遠,亙古綿長,踏過時光,赴約而來。一石盡攬世間趣,雖不能言最可人。一顆筋脈體現了象、韻、意完美統一的圓滿境界,不得不讓人感受到天意之睿智、自然之偉力,讓人心醉神馳。

以玉為質,以奇為韻,一方巧雕,玉見大禪大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