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导语:他用自己的佛道经营哲学纵横商海,被誉为“经营之圣”,开创“阿米巴”经营模式,首开“把员工变成经营者”的先河。却在65岁时出家为僧。他说出家是为了再次学习人生意义,为死亡做好准备。他就是稻盛和夫,他的佛道商经被日本企业界奉为不二法则。】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于1959年创办京瓷,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拥有230家企业的世界500强,且从未亏损过,利润率一度高达60%。

1984年创立KKDI(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面对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奋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年盈利超过5000亿日元的巨型企业,目前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0位。

2010年在日本政府的邀请下,78岁的高龄的他出山接手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之内实现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有史以来的最好业绩。

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哲学,也为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余力,他擅长用佛法智慧解决商业问题,被誉为商业天才。

以善恶为标准的人生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认为他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用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实现他心中所描绘的梦想。而他的思维模式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并基于这个标准来开展工作。

世人常常在自以为深刻与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虑,甚至沉沦。这时候,“善恶”显得如此“大道至简”,格外掷地有声。

稻盛和夫非常注重对心的探究,把纯化和净化人的心灵看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生追求如何探究心,对心了解得更多。这逐渐构成了“稻盛哲学”的根本底色。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由利己到利他的佛商经营之道

在许多人眼中,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有矛盾的,稻盛和夫却认为这是人们的误解。他更倾向于佛教思想“自利利他”,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事实也证明,当他将这种思想贯彻商海时,无论是经营还是扭转前人败势,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稻盛和夫把企业经营理念做了重大调整,从“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转变为“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1984年,稻盛和夫把自己的17亿日元的股份赠给1.2万名员工。京瓷的员工去世之后,其给予职工的抚恤金,远远高于其它日本公司,这也许是京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稻盛的“利他主义”体现了一种“义”与“利”的关系。他认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要谋求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应该谋求国家利益,也就是公益。“义”与“利”可以相互调和,而且“义”要高于“利”。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并非利润,而是企业的持续和维护,所谓追求利润只是维护企业的一种手段。稻盛和夫更是将这种思想和理念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就这样一位彻底改革日本航空企业的“官僚体制”,成功拯救跌入破产深渊的日航的企业家,却在盛名之时选择抛下红尘俗务,毅然出家。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剃度出家,开始生命的新征程

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他的人生只有80年的话,那么前20年,是学习、成长和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从20岁到60岁这40年,应该是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如同从出生到踏入社会要花20年的准备时期一样,迎接死亡也至少需要20年的准备时期。

在他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生命开始新的征程。所以,对于这新的旅行应该做好周到的准备。决定出家,对他来说,就是为了再次学习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灵魂净化,准备迎接死亡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初次化缘,感受慈悲

初次化缘,窘迫困苦之下,一位看着很清贫的做着清扫工作大婶给了他一个100日元的硬币。日本禅宗寺院三餐粗简,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当稻盛和夫拿着这枚硬币,却感觉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一种无上的幸福感包围了他,他的眼泪难以自禁,周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稻盛和夫形容这是一种被100日元蕴藏的伟大的爱包围的感觉,将他带到了幸福的顶峰。

他感觉出家以及随后的修行,是一种严肃的、新鲜的体验,也让他发现了过去未见过的新的世界,从托钵化缘等修行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佛陀的慈悲,而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誉、有财产、所谓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隐于市井的人,或是街头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妇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年轻人,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更为高尚,富于同情心,能够无私地关爱他人。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伴随一生的“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在稻盛和夫的六精进理念中,感谢是最重要的一条。在他上小学,一位出了家的亲戚看到稻盛和夫,对他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南曼、南曼,谢谢!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谢,绝对不能忘记呀。”(注:念佛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用日本鹿儿岛方言说就是“南曼、南曼”。)直到现在,当时的情景在稻盛和夫的记忆里,仍历历在目。

从那以后,稻盛和夫就一直照着那位和尚的嘱咐做和念,一直坚持到六十五岁出家后,从不间断。

渐渐他体悟到,'感谢'非常重要。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他说,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后来,他皈依到禅宗的佛门之下,取得了僧人的资格。即使禅宗里并不教大乘佛教里的'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这样的内容。也不唱净土真宗的六字洪名,但是,早晚两次,在家吟诵禅宗经书的时候,到最后,他一定会说一声'南曼、南曼,谢谢!'。现在依然如此。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将“因果法则”变成人生信念

稻盛和夫的成功理念,将“佛道”融合于“人道”和“商道”,他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这一切源于他的宇宙观: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当稻盛先生苦闷彷徨时,袁了凡先生的故事给了他一种启示:“原来如此,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前面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虽然不清楚。但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的安排下,遭遇各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这种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他总结说:“命运乃经纱,因果法则乃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稻盛在65岁时修行时,还系统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想,写了《活法》、《敬爱天人》、《稻盛和夫的哲学》等一系列的著作,不仅将佛教思想和经营之道融会贯通,还包含了正确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

佛学大师季羡林就对他如是称赞过: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因果法则

稻盛和夫语录

1、稻盛和夫人生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

2、企业如何获得信任和尊敬?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具备做人的德性。这个“德”字超越国界,不能以德治人,企业就无法成功。要求跨国经营的21世纪,这一点决定了成败。

3、员工不是赚取利润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对员工的管理不能用冰冷的原则,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尊重、爱惜和关心他们。心灵经营是一种独特而有奇效的管理方式,它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