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文:古道輕風

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番王,應該是西漢的淮南王劉安。

說劉安有才華是有根據的,因為他寫了一本書很有名,叫《淮南子》。

書寫成了,讚譽之聲也來了,人在這個時候,最容易飄。

劉安也不例外,雖然他貴為王爺,

也飄了。

人一飄,

就容易出事,

而且出的都不是小事。

劉安就想,我這麼有能力有才華,怎麼能為了一個王爺而知足呢?

當王爺還不知足,

還想當什麼啊,

很顯然,他想當皇帝。

不知足當然是好事,有進取心,如果不切實際的不知足,就要壞事了。

當皇帝這事,劉安不但想了,而且做了,他偷偷地準備著,一旦時機成熟,就舉旗造反,他的想法是,憑我的聲望,振臂一呼,也能呼來千軍萬馬。

雖然想法有些天真,

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俗話說,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像劉安這種身份的人,兒子是繼承王位,繼承家業的人,所以,他看兒子怎麼看怎麼喜歡。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這很正常,

人之常情啊,

誰看自己的孩子不喜歡。

不正常的是,

劉安不但喜歡,

還慣。

慣孩子這事,每個父母都做過,但要有底線,有原則,無底線無原則的慣孩子,不但毀了孩子,還會毀了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

劉安的兒子叫劉遷,

劉遷不象他爹那麼有才華,他不喜歡讀書,認為搖頭晃腦的咬文嚼字太沒勁,不如舞槍弄劍來得痛快。

劉遷偏愛劍術。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為了滿足兒子的愛好,劉安請了劍術名家教兒子練劍,幾年工夫,劉遷覺得自己的劍術天下第一了。

凡是在某個領域認為自己是第一的人,多少都有點寂寞,沒有對手,也是一種痛苦。

劉遷就很痛苦,

這種痛苦對一個自傲自大的人

是無聊的。

劉遷想找人比劍,既然是第一,不打敗幾個有名望的劍客,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沒成績,

怎麼能讓人服呢?

劉遷找人比劍這事很難,誰那麼沒長心跟他比劍啊,贏了,你是找死,輸了你名聲掃地,怎麼都不合適,這麼一鬧,那些會舞劍的都躲得遠遠的。

找不到人,劉遷就強拉衛士雷被跟他比,起初雷被不敢,架不住劉遷的譏諷和嘲笑,雷被也是個犟脾氣,拉開架式倆人就比上了。

沒過幾招,雷被就劃傷了劉遷,劉遷這個氣呀,他傷的不是身體,而是心。

啥心?

自尊心。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就怕傷這個。

雷被也是傻了,他左一個道歉,右一個賠不是,額頭都磕出血了,劉遷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殺了雷被不可。

你別看有些名人說話硬邦邦的,

其實,內心脆弱的很,

你傷他(她)一下,

就原形畢露了。

劉遷在和雷被比劍前,也說過生死自負,現在不也變卦了。

別人的話說的再好聽,也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聽,有人說,先給自己設一個小目標,一個億,然後你去奮鬥,

一個億,

小目標,

你信嗎?

雷被就是信了劉遷的話,才惹禍上身。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劉安不同意劉遷的做法,說咱家正在幹一件大事,別節外生枝,可劉遷不聽,非要置雷被於死地。

孩子一旦慣成了,

父母的話就成了耳邊風。

雷被不想死,不想死就得跑啊,他一口氣跑到京城,雖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咽不下這口氣。

他把劉安謀反的事揭發了。

漢武帝非常重視,命令徹查,即使你是我的叔叔,想造反,沒門。

劉安做事謹慎小心,朝廷沒查出實據,最後被削了兩個縣的屬地了事。

此事,

劉安嚇出了一身白毛汗,

漢武帝也耿耿於懷。

這爺倆都有了各自的心事。

有了這次教訓,劉遷該吸取經驗了吧,做事不要太張狂,得饒人時且饒人。

劉遷偏不。

後來他又惹了一件要命的事。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劉遷有一個堂兄劉建,倆人素來不和,劉建就派人去刺殺劉遷,這事不怎麼讓劉遷知道了,他抓捕了劉建,這個時候劉遷應該息事寧人,不能把事態擴大,可劉遷不這麼認為,他要殺了劉建揚威。

劉建也不想死,在別人的幫助下,他逃了出來,跟雷被一樣逃到京城,揭發劉安謀反。

有了上一次的經歷,劉安加速推進謀反大業,可是他的速度再快,也趕不上他兒子惹禍的速度。

劉安兩次被告發,

漢武帝坐不住了。

劉安,兒子不成器,我努力有什麼用

依據“有棗沒棗,打一杆子再說”的理論,把劉安父子先抓捕後審訊。

這一審,

真相大白。

劉安自殺於獄中。

劉遷及家屬全部處死。

劉安自殺前,喃喃自語,

兒子不成器,我再努力有什麼用。

說完狂笑而死。

可這一切,

又能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