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人叫兔子不吃窩邊草,有種人卻叫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這是來源於寓言故事,說的是兩個小兔子成年後要離開媽媽,臨行之前兔媽媽告誡他們說:“你們不要吃自己的窩邊草哦,要找食物,到遠的一些地方去”


有種人叫兔子不吃窩邊草,有種人卻叫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兩隻兔子但這兩隻兔子性格很不一樣,一隻很懶不聽話,一隻卻很勤快,這隻懶兔子在找到自己的住所後,只要餓了,就會在洞穴旁邊吃草但那位很勤快的兔子卻能一如既往的到遠一些的地方採集食物,後面的結局顯而易見第一隻兔子因為吃光了洞穴邊的草,獵人打獵的時候很容易就發現了它,而那位很勤快的兔子倖免於難這點告訴了我們,兔子不吃窩邊草主要是從自己的安全來考慮的,主要是躲避敵人

那麼問題又來了,是不是隻要安全了,兔子就可以吃窩邊的草呢,經過科學家的不斷試驗驗證最終得出的結論:

野兔是不吃的,但家兔是會吃的好了,在現實社會下,沒有了敵人的威脅,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還那麼盛行呢?
有種人叫兔子不吃窩邊草,有種人卻叫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這和古人追捧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不是非常的矛盾嗎?

新婚男女其實,“兔子”也不是絕對的“不吃窩邊草”,這也是分情況的高陽先生的《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就記載過胡雪巖的這一則趣事。

有次,胡雪巖給朋友推薦了一大單,需要外出很遠,但朋友走的時候擔心自己的妻女會被胡雪巖欺負。

胡雪巖見此狀,胡雪巖說了那句很有水準的話:“你放心,‘兔子不吃窩邊草’,要有這個心思,我也不會第一個就來告訴你”
有種人叫兔子不吃窩邊草,有種人卻叫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但後來的事情,胡雪巖做的就有些不太地道了:胡雪巖一方面是因為友人外出,久久不歸,後來還沒有了音信,胡雪巖與這位友人妻子日久生情另一方面是,胡雪巖認為友人可能出意外了,那自己就有義務照顧好他的妻女,為避免說閒話,最後胡雪巖把友人的妻子納了做小妾

也算是幫忙了但這一行為卻受到了後人的強烈指責,還在“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後面加上了句“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有種人叫兔子不吃窩邊草,有種人卻叫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胡雪巖還真別說,這兩句用在現家兔的身上的確非常合規感嘆一下:其實,你要是真喜歡或者是不喜歡一個人,完全不必用“兔子不吃窩邊草”來搪塞,不喜歡的話,就直接告訴對方好了,喜歡的話,那就強勢表白呀

校園男女別到最後,真愛被別人奪走了,你也就只能一個人披著被子,抹著眼淚……

你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