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私人空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

抓住一把沙,你越用力,沙子漏得越快,最後一點不剩。而孩子,就像這把沙,抓得越緊,離得越遠。

而作為父母,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與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同時又要給予孩子一定空間和私人領地。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父母都希望寶貝能夠在自己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殊不知在某種情況下卻給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插上了更多的荊棘……

01

你有沒有無意中侵犯了孩子的空間?

在開始之前,蘭蘭媽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一般進孩子的房間時,是先敲門,還是直接推門呢?

有人說:敲門,因為這是基本的禮貌。

有人說:推門,小孩子哪有什麼隱私。

但其實敲不敲門?這個小小的動作裡,其實隱藏著大大的學問。

孩子的私人空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寫日記經常把它藏起來,因為怕被爸媽看到。

試想一下,如果家裡房間的門都是關著的,進對方屋之前都需要敲門的話,日記本和手機是不是可以大大方方擺在桌上不用擔心被偷看?

記得蘭蘭媽初中的時候,那是十幾歲正處在喜歡幻想、寫些青春文字的小女生時期。當時跟我很要好的同學很愛寫作,寫的作文經常被老師表揚,她經常放學回家後在房間裡會寫一些詩歌文字,第二天上學的時候給我們來看。

後來突然有天,她上學來的時候特別沮喪,在我的追問下才知道,她在房間寫詩的時候,她媽媽突然闖進來,發現她在寫詩歌的事情,她媽媽認為她不學無術一氣之下把她寫詩的本子全撕了。

後來,我們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她沒有堅持自己的志願,報考了一個她媽媽幫她選擇的一個學校。現在她也開設了自己的公眾號偶爾也發了一些自己寫的東西,卻沒有一直堅持下去。

很明顯這是因為家長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扼殺了她的興趣,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傷變得不敢有主見。

在蘭蘭媽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很多爸爸媽媽都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誌,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

那些家長在自認為正確的情況下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以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事實上,那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的東西上,這時候打斷他只會對他受到傷害。

在保護孩子隱私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我的父母就做的很好。

我小時候的日記本他們從來不會看,這從我們的聊天當中可以看得出來。因為在我在寫日記的時候總會帶入自己的情緒,如果我父母看了我的日記一定會問我一些相關的問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

包括現在我進我兒子的房間也會先敲門,他不讓我看的東西,我是肯定不會看的。

“敲門”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可以保護好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讓你和孩子心與心的距離更近。

反之,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還會遭到孩子的不信任。影響親子關係。只要我們尊重了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而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同時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

02

鼓勵孩子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美國臉書公司的CEO扎克伯克在做臉書之前,是在萬人矚目的哈佛大學上學,主修心理學。可是他卻一直“心繫他物”,他不僅不好好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調皮搗蛋,“黑”了學校的數據庫,盜走裡面的學生照片放在自己建的網站上,結果被學校查封,還給他一個“留校處分”。但是他還是執迷不悟,回家跟他媽媽說,自己不想上哈佛了,想退學,自己開公司去搞他的“社交網站”。

當時他的行為在很多家長眼裡是莽撞,愚蠢的。但結果呢?他成功了,創建的社交網站臉書在兩個月後,註冊人數就突破了100萬。

他的成功離不開給與他這方面絕對支持的父母!

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父母從來沒有要求他一定要沿襲他們的職業。當他父母看到年僅10歲的兒子對計算機極為痴迷時,便送了一臺電腦給他,從此他的夢想之船就開始起航了!

在美國,家長懂得如何精心呵護孩子的夢想,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去自主選擇,獨立思考,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實現家長的某種夢想。

而扎克伯格正是由於他父母的理解並支持他輟學創業,才成就了今天的臉書帝國!

蘭蘭媽在《素養決定孩子的格局》裡說過,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我們的想法跟孩子衝突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孩子的想法,並且尊重他們的想法、意見,不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但可以適當的給他們一點意見。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好奇心,沒有思想的束縛,敢想敢做。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有積極鼓勵,從正面引導孩子,給他空間,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舞臺。

03

給孩子設置一個“溫馨私人空間”

前不久蘭蘭媽一家受邀到蘇菲家吃飯,那天吃飯之前,她兒子sunny和爸爸兩個之間因為一件事情出現了“矛盾決裂”,吃飯的時候sunny因為太生氣而無法釋懷,對著他爸爸大聲喊,“我再也不想待在爸爸待著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孩子正在經歷激烈情緒時,不要教育,不要講道理,而是先提供一個方式給予情緒出口。

於是,我朋友把他帶到了房間,給了他一個他最喜歡小狗玩具,告訴他,“你很生氣,彷彿覺得全世界都不能理解你,你想一個人靜靜。這非常正常,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你在這房間呆一會,沒人打擾你,等你準備好了,你再出來,媽媽會一直在外面等著你”。

後來,當我再次碰到蘇菲問起後來的情況時,蘇菲笑笑說:沒想到這個方法挺管用的,但是由於那是第一次經驗匱乏,導致後來幾次有情緒就直接 “砰”的關門了。

之後我就在想是不是要給孩子們設置一個“私人空間”,讓他來“療傷”,於是就有了只屬於他的

“溫馨私人空間”。現在隔幾天Sunny就會進去一個人靜靜,有的是玩具沒玩好沮喪了,有的是發生衝突生氣傷心了,有的純粹就是覺得玩累了想歇歇。

我驚奇的發現,五歲的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開始萌芽。

看完之後可能有人會問,我們家比較小,沒辦法給孩子獨立的兒童房,是不是很容易侵犯孩子的隱私?

其實並不是的。

有時候這個私人空間甚至沒有明顯的“牆壁”概念,當他不想你進入這個空間時,其實就已經將你排除在外了……

孩子的私人空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

如果沒有兒童房,也可以給孩子劃定一小塊區域(遊戲區或者閱讀區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他的專屬空間,他可以自由使用裡面的東西,自由地安排活動,如果他想要自己待一會兒,那爸爸媽媽都不會打擾他,如果你也能告訴他你自己的私人空間在哪,相信他會更好的理解“互相尊重”這個詞。

公共空間是拿來分享親子時刻的,私人空間是用來享受個人時光的,無論多小的孩子,都有獨處的權利。

孩子的私人空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

一些在成人的眼裡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在孩子的眼裡卻充滿了樂趣和誘惑,甚至是意義非凡。因此,父母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更不要加以限制,放手讓他們盡情享受自己的時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