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算盤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阿塞拜疆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如何出現,算盤究竟由何人發明,現在無從考證,但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

郵票上的算盤

2001年 澳門 《傳統工具》

據東漢數學家徐嶽所著的《數術記遺》記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云:“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今不同。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

郵票上的算盤

1999年 利比里亞《中國算盤與》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裡。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全誤放來生債》裡也提到算盤:“閒著手,去那算盤裡撥了我的歲數。”元代楊輝在其《乘除通變算寶》裡、元代朱世傑在其《算學啟蒙》裡,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明代吳敬在其《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裡,對算盤的用法記述則較詳。而宋代畫家張擇端在其《清明上河圖》中也畫有一個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時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了。

郵票上的算盤

1972年 澳大利亞 《會計師》

直到明代出現了《盤珠算法》這類專著,才有了帶橫樑的上二珠下五珠的算盤。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籤做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作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編輯的《算法統宗》。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

郵票上的算盤

2002年 香港 《算盤與計算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