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國際:穩槓桿VS貿易戰,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中誠信國際:穩槓桿VS貿易戰,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7月20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誠信國際)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相關概述如下:

上半年經濟表現:數據有喜有憂,下行壓力顯現但韌性猶存

GDP同比增長6.8%,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但仍維持在6.7-6.9%的較高區間。

從積極的方面看,經濟結構調整持續,第三產業增長持續快於第二產業,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位上行,新動能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雖小幅回落,但穩中趨緩態勢未改;民間投資回暖,製造業投資企穩運行;雖然以社零額為代表的消費個位數運行,但考慮服務消費在內的消費整體依然穩健;通脹水平可控,CPI平穩運行,PPI雖然較去年同期回落明顯但無通縮壓力。

與此同時,經濟依然面臨內外需求放緩,信用風險抬升等壓力。“結構性去槓桿”背景下民間投資回暖難以對沖政策性投資下行壓力,投資繼續回落,下半年投資下行壓力仍將持續;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長較快,但與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速走勢分化,僅單純以美元計價考量出口存在高估,並且貿易摩擦常態化等因素加大了出口繼續改善的不確定性。此外,金融監管趨嚴下流動性壓力加大,信用風險抬升。

綜合來看,隨著內外需求放緩,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顯現,但經濟結構持續調整與轉型提升了經濟增長質量,生產企穩運行、消費總體穩健、民間投資回暖、新動能新業態快速增長都對經濟形成一定支撐,使得中國經濟具備較強韌性。

經濟運行環境與政策展望:中國經濟面臨貿易戰、去槓桿雙重挑戰,宏觀政策邊際調整

從當前美已經公佈的措施來看,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仍在可承受範圍內,但貿易戰後續發展存在的不確定性或對金融市場產生擾動,也不利於為去槓桿創造穩定外部環境。

防風險依然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但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近期以來宏觀政策出現調整,去槓桿轉向穩槓桿,下半年貨幣政策將延續穩健中性,降準與提高政策利率並舉應對內外挑戰;財政政策將成為微調重點,支出力度有望加大。

短期需要關注的風險點:宏觀風險可控,關注結構性風險

“資產荒”問題並未完全解決,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渠道仍未通暢,貨幣政策邊際寬鬆有可能加大金融槓桿反彈壓力。

貨幣政策邊際放鬆有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中小企業和民企融資難問題依舊難解,信用風險依然存在。

雖然人民幣匯率長期並不具備貶值基礎,但短期貶值壓力並未根除,貿易戰背景下仍需警惕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的劇烈波動加大資本流出壓力。

小結與展望:預計2018年GDP增長6.6-6.7%

在中國經濟面臨外部貿易戰、內部去槓桿的雙重挑戰的背景下,內外需求同步放緩有可能加大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在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增強經濟增長韌性。預計2018年GDP增速雖較2017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