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讚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6日,在“科學島之春”社區春晚現場,林文楚、劉靜、張欣作為“哈佛八劍客”的代表,演唱《我的中國心》。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科學島,位於安徽合肥,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所在地。2009年開始,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等8位在美的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相繼歸國,紮根科學島,潛心從事前沿科學研究,被稱為“哈佛八劍客”。  這8位“集體歸國”的博士後們,通過多年努力,不僅將這裡的強磁場科學實驗裝置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實驗裝置,而且很多科研成果也引起國外科學團隊的關注。  “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劉靜說,這些歌詞都是自己特別喜歡的,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 劉靜說,因為不是專業人士,駕馭不了更加複雜的表演形式,唱歌比較容易參與,於是他們8位“一拍即合”,選擇表演一首代表海歸學子心聲的歌——《我的中國心》。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據介紹,儘管“哈佛八劍客”為此還在一起彩排過,但由於各種原因,當日的表演由林文楚、劉靜、張欣三位代表和部分團隊成員合作完成。  劉靜說,表演得肯定不及專業水平,但我們唱的是自己的心聲。雖然我們在國外,有或長或短經歷,但是從來沒有覺得某個地方能勝過自己的故鄉,僅僅覺得自己在外面待了一段時間。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心意,或者歸屬感有所改變。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這是王文超最喜歡的歌詞。在此前彩排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從小就會唱這首歌,但只有真正親身經歷了留學、回國之後,才能感受到這首歌內含的份量,飽蘸的情感。  這些年,不斷有人問:科學島究竟為什麼能吸引這些哈佛博士後?在王俊峰看來,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真誠奮進的團隊,好的前景與好的平臺。大部分科研人員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他們考慮的無非就是可以好好做科研,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後顧之憂無非是家的安頓,這些都解決了,十有八九都願意回國。“剛出國時覺得國外的條件確實好,如果把國外實驗室比作高級轎車勞斯萊斯的配置,那國內實驗室當時還是一般電動車的水平。”張鈉給記者打起了比方,“現在如果說國外是奔馳,國內就是法拉利,都是一流好車。”2008年,匡光力和同事為科學島爭取強磁場這個項目,曾給國家立過“軍令狀”:要把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做成世界一流的裝置,建起世界一流的隊伍,要讓這支隊伍在國家科技發展中起到示範作用。“10多年來,中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在研發硬件水平上已經與國外沒有太大差距。”任濤和劉靜談到,近來美國削減了公共科研經費,科研人員申請經費越來越難,而中國仍在上升期。他們說,越和國外比較越自信,對中國科研的未來充滿信心。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真正的自信應該有免疫力。”王俊峰說,他們是越出國越愛國,都在發達國家生活了10多年,但對祖國仍滿懷自信。這充分說明自信是在比較中成長起來的,不要怕正視不足,只有認識到不足時仍然充滿信心,才是真自信。“回國可能會後悔,不回一定會後悔。這些留學人才考慮回國時,最怕單位領導不守信用,說的時候天花亂墜,過後不兌現;怕在授權範圍內的自主權不被尊重;怕單位科研條件跟不上,孤掌難鳴;他們在意自己家人的工作住房和孩子的教育……”匡光力說,把這些後顧之憂都解決好,自然能讓人才安心歸來。“說實話,我們回國做新藥創制研究,其實發不了多少高水平論文。”劉青松說,我們現在在做中國人的藥物敏感性與基因組關聯性圖譜,通過與創新靶向藥物研發相結合,有可能把癌症變成通過吃藥控制病情的慢性病,這能解決中國人醫療中的實際問題,真正把科研論文寫在了中國大地上,而這是在國外無法做到的。王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劉靜說,面對祖國有目共睹的發展變化,即便再有一次選擇機會,依然是同樣的決定。她說,剛回來時雖沒有做具體的預期,但現在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當時的想象。  進入2018年,劉靜回國的第五個年頭。她希望,團隊能在踏踏實實中不斷取得進步,身邊的人都幸福平安。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今年1月,集體歸國的8位哈佛博士後榮獲“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據瞭解,“哈佛八劍客”工作的科學島上,已吸引各類海歸人才接近五百人。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科學島上很寧靜,不過最近湧來的媒體記者,讓這些哈佛博士後們多少有點不適應,他們私下裡告訴工作人員:“不想被拔高,我們只是眾多歸國留學生中的普通人。”海納百川,潮去潮來。今天,千千萬萬的留學生正與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後有著同樣的選擇。在劍橋、在得克薩斯、在馬格德堡、在普林斯頓……他們,正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穿越萬水千山歸來,與國內的科研人才緊密交融,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出不可遏制的磅礴力量。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解決人類未來戰略新能源—受控熱核聚變能為目標,長期從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上圖就是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全球第一臺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便誕生於等離子體所,俗稱“小太陽”的這臺東方超環意在通過可控的核聚變產生大量的安全能源,不斷打破世界紀錄。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哈佛八劍客” 海歸祖國,點贊地球磁場強度約0.5高斯,在合肥科學島上的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科學家建造的混合磁體裝置所能產生的穩態磁場強度高達40萬高斯,是地球磁場強度的90萬倍!在強磁場狀態下,能看到很多常態中看不到的現象,比如一種普通的材料可能就變成了新的導體。科學島強磁場中心的建立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穩態強磁場的國家,又擁有了一個探索科學高峰的國之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