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主网汇聚,性能问题终将暴露,扩容链会是新的投资方向吗?

6月主网汇聚,性能问题终将暴露,扩容链会是新的投资方向吗?

扩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也是想破了脑袋,想要实现性能上的突破。EOS是性能神话带起来的,ETH是因为性能问题饱受诟病的,而BTC这个老大哥,也是因为性能之争而分道扬镳的。至今,比特币的扩容方案到现在还没有盖棺定论,是闪电网络还是大区块,各家都有各家的支持言论,剪不断理还乱。

扩容的重要性有两点,1是本身网络性能的需要,2是迎接Dapp生态发展的需要。

从抽象的层面来看,很多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信息和价值的传递,过去的100多年以来,从鸽子传书到现在的信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已经实现了光速飞跃,但价值的传递却远远滞后,因为大国政治,金融分割。

6月主网汇聚,性能问题终将暴露,扩容链会是新的投资方向吗?

信息和价值的不匹配会导致人类发展收到阻碍,造成的一个现象是,无论信息流转的多么的快,价值传递会跟不上,经济活动的效率提升就上不去,就好比我吭哧吭哧的飞到美国谈好亿万大胆,结果外汇管制说不能转这么多,凉凉。

人类发展如同行走在泥泞,步履维艰。

区块链给我们提供了解决价值传递速度的机会,但目前的它只解决了部分问题,初级阶段的价值传递实现的只是跨越中心化的可能性,但是实际应用中远远达不到足以撼动现存中心化体制的能力,货币也好,信息也罢,在速度上,也就是性能表现上,任重而道远。

技术用户对此表现的反应就是跟随社区,韭菜反应就是跟随短期涨幅,后者是大部分。也就说,大部分人对于技术无欲无求,给做技术改革的项目留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技术从业者很清楚这一点,在探索性能改进的过程中,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里的改进分两个方向,1是针对现有链的,2是针对新的链。

新的链不用说,典型就是EOS,踩在无数尸体的道路上做演进,自成体系肯定是相得益彰,而且在对保证速度的节点激励方面,做得格外出色,使得新链扩容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站着比较高的高度了。我们暂且抛开速度提升带来的其他方面的衰减不说,单从性能上看,至少现在看,EOS无疑是成功的。

而先有链的扩容则有复杂的多,针对现有链的扩容方案也分来两个方向,1是链上扩容,2是链下扩容。

现有链碰到性能瓶颈也挺尴尬的,像以太坊,本来就是个婴儿,ICO的爆发对于以太坊来说,多少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但拔都拔上来了,也不能怂啊,历史机遇摆在眼前呢。

ETH现在慢的一点重要原因是每笔交易都要广播给所有节点并确认,加上有物理距离,多节点的确认会延迟交易时间。针对链上扩容的方案的主流有两种,要不让矿工一次多处理些交易,即增发区块容量,要不就让不同节点处理不同交易,即节点分片。

增大区块有点问题,意味着矿工需要承担更多的硬件成本,同时,对于现存已经运行的区块链项目来说,大区块实际上会损失一定的去中心化。因为成本增加了,很多现有矿工或者新进来的矿工可能会因为成本增加而放弃节点工作。门槛就更高了会损失矿工数量,也就意味着去中心化也会有所损失。

分片(也叫Layer1 solution),节点不需要在平行处理所有交易,一部分节点处理A交易,一部分处理B交易,两者互相处理不同的交易,一分为二,性能处理起来是double的情况。同理,可以一分二,同样可以一分多,性能就会提升。

链上扩容的两种方案目前都还在理论中,还没有真正开始实践。而且都是基于区块链底层的,需要硬分叉才能得以升级。同时,链下方案因为其不需要硬分叉和可预见性也被推崇。

链下扩容(也称layer2 solution),实际上是把现有的一些区块链能力分散,同时将处理压力转移到链下。这种方案建立在区块链的底层链之上,很像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也不需要硬分叉。

很多项目在专门做线下的扩容方案,像著名的ligtening network、Plasma、State Channel、Raiden等(这些项目一出来,在1、2级市场的表现都很好),今天我们要说的Celer也属于链下扩容方案的一种。

链下扩容会涉及到很多技术细节,原理也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项目创造出了一些链下能力,这些能力能帮助主链分担一些计算能力,同时能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要求,或将最终结果的状态、或计算的最终结果同步给主链,以实现主链能行的提升

链下扩容方案可以是单独的链,同时可以作为多个项目的子链。

这种关系好比银行和支付渠道的关系,区块链同银行,以前的银行只有网店才能提供服务,但网店的覆盖毕竟有限,所以银行为了覆盖服务范围,让出部分利益让一些小服务商帮助自己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省时省力。这里的服务商就是这些链下扩容的项目。

Celer这个项目的新颖之处不在于扩容,扩容是个技术导向的方案,目前很多技术项目在竞争这一块,但celer的起步并不快。让我看中的是,这个项目采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生态。

卡咩还是举银行的例子,小地方服务商想要拿利润,总得看银行脸色。为了摆脱脸色,有些小服务商在有流量的基础上开始搭建自己的”生态”,他们召集当地的地主,放贷给有需要的人;联系当地的商家,卖点周边产品;自己还做了点理财业务,投资地区建设。然后,小服务商的生意越做越多,开始转型做私有银行,然后自己增加服务网点,分银行的利益。

这里的小服务商吃银行的生态策略,就是celer做性能优化后提出要建立的生态。Celer除了建立处理底层能力,在这基础上还会建立操作层和Dapp层,提供开发套件给开发者开发Dapp,瞄准的就是Dapp生态的爆发。同时,给予出来一套侧链的生态玩法,赚足了想像空间。

6月主网汇聚,性能问题终将暴露,扩容链会是新的投资方向吗?

这样主链就完完全全沦为了底层生态,有问题吗?我觉得倒也不失一种好的策略,区块链底层做记账嘛,安心记下世界上所有的账也是一种成功。所以,倘若所有主链都接了Celer这一套扩容方案,那Celer的发展不可限量了。

但,这也只是假设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