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在黄峥身上,一直发生着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比如,只用了3年的时间,他创办的拼多多就上市了,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

再比如,上市这天,黄峥压根没去纽约——代表拼多多在纽约敲钟的是一个叫张怡的女孩,前不久刚用一分钱在拼多多上抽中一台 iPhone X。

与此同时,在上海中心大厦内,另一个女孩杨靓婧带着一家五口,代表拼多多按下了敲钟按钮。

他们都是拼多多的用户。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有人问黄峥这么重要的时刻,不去美国会有遗憾吗?黄峥认为:“如果有机会跟消费者们一起见证,不是更有意义吗?一个人跑到那边敲一下有什么意义呢,都什么年头了”

另外一个细节是,这个身价超过百亿美金的新晋80后创始人,在不到1500字的上市致辞中,接连提到了六次“用户”。

在这次IPO中,拼多多募集资金18.7亿美金,超越京东,缔造了中企于纳斯达克最大的IPO规模。

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拼多多生存的基础。而这些用户的成长历程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也是拼多多从零开始,发展成为一家超过200亿美元上市公司的最佳缩影。

拼多多创立三年,黄峥也讲了三个故事。

1

一个地域性的流量故事

创立拼多多之前,黄峥曾有过三次创业,横跨电商运营和游戏开发。

但彼时的电商市场,并没有给这个再创业的80后足够的善意。在电商市场基本被京东、阿里瓜分的前提下,黄峥把目光放在了两个巨头触角几乎伸不到的地方。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拼多多成立之初,用户大部分来自于四五六线城市,这就是拼多多能突出重围的一个重要商业逻辑:

通过侧面出击,回避了与老大的正面交战,为企业的早期成长留下了成长的空间。

满足了四五六线城市的需求,可黄峥一度背上了“消费降级”的骂名,但刀哥认为,拼多多是把“消费升级”扩展到另一个维度上,消费升级既然能包括一线城市白领们的下午茶,从可口可乐升级喜茶,当然也应该包括楼下大妈购买力从街边小摊向“拼多多爆款”转移。

阿里一家很接地气的公司,宣传能力很强,做了很多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基本上中国人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马云和淘宝。

所以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找到盲区。但拼多多的绝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淘宝转化过来的,因为黄峥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新的场景。

这就是黄峥所说的:

“重要的不是消费升级或降级,而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就好比阿里系占了15%的电池耗电量,却占了80%的电商交易量,这能长久吗?腾讯和微信占了50%以上的电池耗电量,到却在电商领域迟迟难窥堂奥,这正常吗?即使不是拼多多也有可能是别人。

一直以来,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甚至唯品会,它们大都是瞄准着”五环内“人群的需求,在这部分长尾用户身上花的功夫是不够的。

不管这是不是拼多多的初衷,拼多多确实攻下了淘宝京东无法下沉的那部分用户群体。

其次,获客成本极低,也让拼多多在互联网江湖撕开了一道口子。

互联网人口红利殆尽,传统电商的获客成本愈发高昂,普遍达百元/人。当用户量趋于停滞,想要进一步推动GMV增长,必须提升客单价。

创办三年来,拼多多不断变化着社交分享玩法,共同的特点都是门槛低、传播广,依靠人际互动实现分裂扩张,黄峥说过一句话,“我们的获客成本,基本上是别人的零头。”

从微信生态中获得流量,让拼多多绕过了拼团模式中烧钱买流量的“死亡之谷”。

2

一个“3.44亿人都在用”的社交故事

如果要思考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拼多多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那应该从微信里久未联系的朋友发来的拼团消息说起。

新零售有三个核心概念:人、场、货。

黄峥把“人”这个概念做到了极致。

在上海敲钟的北京女孩和在纽约敲钟的温州姑娘讲了两个细节。

北京女孩住在东城区,父母住在朝阳区,由于一家人都有拼多多的账户,渐渐地就形成了分工与配合——妈妈的账户是主力,其他人是应援。

“妈妈主要负责砍价、拼单、抢券、购买。爸爸是家庭专职’收货员’,负责取快递,负责给妈妈的微信账户充钱,负责评价商品。有时,妈妈买的商品不称心,爸爸还要负责安慰。”

对她来说,“拼”带来的是更多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温州姑娘在10岁那年,跟随家人出国,定居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直到3年前她才回国,因为一条朋友发给她的拼团链接,她很快就成为了拼多多的用户。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的张怡敲钟直播画面

刀哥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拼多多的初创团队是做游戏起家,所以在拼多多购物,就像在游戏中组团打怪兽,人越多,战斗力越强,价格就能被“打”的越低。

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黄峥想把拼多多打造成一个“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把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

在这个时代,87%的消费者愿意和别人分享购物体验或者发表评论,其中55%的消费者会在社交应用中分享自己的购物。

没人会拒绝购物,更没人会拒绝社交。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我们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黄峥在一次采访中说,“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拼”这个动词,还影响了供应链的改善。

推动农货上行,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拼单”的模式,能快速聚集需求,实现大规模多对多匹配,这为农产品大规模出村、出山,提供了绝佳条件。这也创造了“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

去年一年,拼多多用“拼”的模式,共扶持了中国73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8万个商家。

拼多多移动平台上一共完成了43亿笔订单,2018年第一季度刚过时,这个数字就已经冲到了17亿,平均每个消费者的交易数达14.5笔。

来势汹汹!

3

“把用户搬到五环内”的待续故事

光速上市的背后,拼多多存在的问题不断被提及。

不了解或者没用过拼多多的人,会觉得和那些拼团人之间,似乎真的中间有一层窗户纸,这个结界很难被打破。

黄峥说,他开始慢慢理解曾经的雷军——销量第一波高峰时,小米曾被打上“low”和“屌丝”的标签,这些称谓经由持续的推波助澜,给小米用户带来了极大困扰。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如何逐步赢下多数五环内的用户,成为了上市后的拼多多最大的挑战。

对于这批正在崛起的新消费群体而言,“性价比”是一个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他们既不盲目崇拜名牌,也不追求绝对的低价,他们既乐于尝试,向往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但又多少还保持着量入为出的谨慎心态,不愿意为了花钱而花钱,更不用说透支未来进行消费。

想要在消费升级的转型期赢下这批用户,必须具备真正的价值,具备一击即中的真实体验。

其实,黄峥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像拼好货做水果生鲜时,纯走量的思路已经行不通,“我们也卖iphone X,低价只是我们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

拼多多2017打假年报显示,拼多多2017年主动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主动删除商品量是权利人投诉的125倍。在难以解释的灰色地带,拼多多的行为也遭到了商家的围堵,“有些商户甚至找来黑帮在办公区域打人、恐吓。”

“阿里走过的路我们都得走,他们遇到过的困难,吃过的苦,我们都得吃。”

这似乎是黄峥决心的证明,也是拼多多克制的一面。

确认过眼神,拼多多的敲钟人,是和你一样的拼团人

“你可以说我low,说我初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黄峥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这次上市,“把家底晒在阳光下”。上市迫使拼多多不断改进、演变甚至进化,以兑现自身潜力。

互联网从来就没有定势,因为成事在人。20年前,谁能预料到BAT能完全取代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的江湖地位的?谁能预料到如日中天的雅虎会沉沦?

当这6位拼团人在纳斯达克为拼多多敲响上市钟声的那一刻起, 黄峥和拼多多的下一个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