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爲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關注職場實戰分享,學習企業經營,薪酬設計


職場永遠存在新人舊人,本來資歷較老的員工,對公司業務熟悉,經驗也比較豐富,忠誠度比較高,理論上應該拿到更高的薪酬。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存在新員工拿得比老員工多的情況。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老李是一名機械修理工,技術好,人也和氣,但他有個特殊身份,是老闆的親戚。老闆創業初期,引進的機器都是二手貨,經常需要維修,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當他得知自己的遠房親戚,老李就是幹這一行的,於是求著把他請了過來。老李來這裡來上班,和原來工廠的工資是一樣的,因為那時候老闆確實沒有錢,另一方面是親戚,能幫忙就幫忙吧,也沒想那麼多。

這一干就是幹了7年,工廠也慢慢擴大了,需要更多人手,老闆就請了很多大學生,讓老李帶一下。

徒弟們學習力很強,也非常勤奮懂事,把老李像父親一樣對待。老李也非常喜歡,把自己會的全都交給了徒弟們。

有一次在發工資的時候,老李無意中發現他幾個徒弟的工資,竟然都比自己還高一千多,這誰能受得了?當時就發火了,這親戚怎麼可以這樣?

跟著親戚七年多,從來沒加過工資,於是直接就跑到老闆辦公室,衝著老闆發了一通火。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老闆淡淡地說:

老李,現在工廠已經步入正規,很多老舊設備已經淘汰,所以你也不用像過去那麼辛苦了。

你的徒弟都是大學生,學習力也更強,現在引進的新設備,他們更快上手。就算有問題,也是交給徒弟們幹,你還有什麼不滿?

老李沒想到給親戚打工7年,竟然落得如此評價,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場辭職走人,然後把老闆微信刪除。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老李辭職後跳槽到同行業另一家工廠,工資漲了2000多。

一個月後,老闆就打電話給老裡求他回去,說這幾個大學生徒弟啥都修不好把他辭退了。

可老李聽完,卻是二話沒說,直接掛了電話。對於這個親戚,他已經沒有任何感情可言。

不過老李很奇怪,自己一身的本事全都教給了徒弟們,怎麼會啥事都不會做了?

他打電話過去問才知道,幾個徒弟說好了,故意不修好,只想為師傅出口氣。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後來老李聽說,老闆請外面的人修好了,不過那已經是半個月後的事,這半個月因為沒能及時交訂單,老闆虧了50多萬...

在這案例裡可以看到,其實有時候為親戚打工,真的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你把他們當成親戚朋友,他們把你當成賺錢的工具,當你沒有利用價值,可能會被無情清退。

當然,老闆最終損失50多萬,一方面是不尊重老師傅,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薪酬設計的不合理。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為什麼新員工工資比老員工高?這裡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1、老闆已經看不順眼老員工,不滿意老員工的狀態。

老闆和員工之間,就像夫妻一樣,時間長了難免有點厭倦。老闆覺得老員工思維固化,學習力下滑,價值減弱。

但是他的資歷又比較老,工資還不低,當面讓他走人有點說不出口,辭退他公司還得付一筆費用。咋辦呢?招一個跟他崗位相同但工資比他高的新人,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這樣既能極大地刺激你主動思考去留,還能避免公司的不必要的糾紛,簡直是一箭多雕啊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2、用人市場變化,招聘難度加大

由於物價、平均收入等的不斷提升,社會平均工資在不斷增長。

很多年前,市場平均工資比較低,老員工入職起點也低,而今天,市場平均工資比較高。所以即使老員工每年加工資,也比不上新員工的入職工資。

另外就是,現在招聘難度大,不提高工資,根本招不到人,這就導致了新員工工資比老員工高的情況。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而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的結果,最終的結局,就是老闆失去老師傅,失去了人心,並損失50多萬。

而造成這些悲劇的根源,很可能是因為落後的薪酬模式。

在傳統固定薪酬模式下,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給高薪酬薪,意味著企業要承擔高昂人力成本。

所以很多老闆其實不願意主動給老員工加工資,尤其是在他看來,思維已經固化的親戚。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傳統的薪酬模式,有幾個重大問題:

1、只能增不能降。

固定薪酬有一個基本特性,即剛性,能上不能下,能加不能減。

例如一員工月薪8000元,低於這個數字員工就會認為被企業苛扣(除非考勤問題)。而且必須逐年上漲,哪怕自己價值不升、貢獻下降。

有一老闆曾分享道:2016年公司業績很好,於是決定2017年平均加薪20%,工資費用額從月均80萬元上升至100萬元。

在2017年由於受市場環境等各種影響,業績大幅下降,但又不能給員工減薪,只好自己扛著,當年公司反而虧損了上百萬元。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2、缺乏激勵性

加工資到底有沒有激勵價值?有多大的激勵性?如果給員工加固定工資,激勵的有效期不會超過3個月。

3個月後,員工會認為這份工資是自己應該得到的,若減工資員工就會抱怨,若再加工資,員工受激勵的時間也就在3個月以內。因此,這種加法不會給員工帶來有效的激勵,反而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老闆主動為員工加薪的意願自然不高。

所以好的薪酬模式應該滿足三個原則:

1、給員工持續加薪的空間。

2、加薪來自員工創造的結果,不增加企業成本。

3、讓企業和員工之間不僅當下能賺到錢,在未來也能賺到錢,共贏的結果。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以下兩種薪酬激勵模式,最能平衡新老員工的利益,既可以給老員工加薪,又不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富有激勵性KSF、PPV、積分式等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上萬名老闆、導師推薦,內含數十行業案例。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上面鏈接購買!贈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一、KSF全績效薪酬模式。——適合管理層和業務人員。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KSF薪酬模式

績效激勵是績效在前,激勵在後,也就是說,員工要想實現高收入,前提你就必須做到高績效,所以績效激勵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1)設計激勵指標

設計的每一個績效指標都是清晰可量化的,可以用數據表達的,這些指標都是企業當下所需要的。

2)指標與薪酬掛鉤

找出每個崗位的激勵指標後,我們再把這些指標和員工的薪酬掛鉤,然後根據實際的數據以效果來付費,最終決定員工的工資收入高低。

舉個案例,某門店店長薪酬模式: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店長的KSF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部分被分配到幾個指標中,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 ...

KSF增值加薪法,讓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二、合夥人模式,年度分紅激勵!——老員工

雖然說,我們建議不分新老員工,只要能做出價值,就是好員工,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忽視老員工的價值。

所以,必須要給老員工、符合公司價值觀,願意和公司共發展的員工做額外的激勵。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合夥人模式,是在工資之外,企業給員工提供的一份額外的薪酬激勵模式。

員工出錢,購買企業的合夥人份額,成為公司的內部合夥人。員工購買的是增值利潤的分紅權,不佔用公司股份,但是到了年底,可以多分得一份錢,並且,公司業績越好,個人貢獻越大,分得的錢越多。

多員工來說,相當於購買了一個有高額回報,並且沒有風險的的理財產品,員工不承擔企業經營風險,哪怕是虧損了,也不會失去本金,只要肯努力,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回報。

對企業來說,既不失去公司股權,又能得到員工跟投的週轉資金,還能穩住人才團隊,凝聚人心,發揮員工的最大價值。

這是一舉兩得,共贏的薪酬機制。員工資歷越老,技術等級越高,可以購買的合夥份額就越多。

老師傅為親戚打工7年,看見徒弟工資後憤然離職,一月後老闆傻了

公司越賺錢,員工分得的薪酬就越多。

讓員工的薪酬和企業績效掛鉤,可以員工的創造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這樣可以避免老員工工資多年不漲的結果,一舉兩得。

不管是在什麼企業,一定要學會尊重老員工,畢竟他們是跟隨企業一起打天下的元老,但是又要避免有些老員工倚老賣老,得過且過。

對老員工的尊重,要體現在薪酬機制上、給他們加薪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成為企業的合夥人,越做越強。

漠視員工價值的企業,主動不會走得遠。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