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树之生命木之心》这本书是对日本宫殿大木匠的采访笔录,书中提出树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从种子成长为大树到被砍伐,第二次生命是从树变成木材开始。第一次容易理解,而第二次生命就是“顺势”。日本古代的木匠在选材建造寺院时,会买下一座山的树,长在山南的树建造寺庙的南面部分,长在山北的树建造寺庙北面的部分。甚至,树木形状、节疤等,在建筑过程中,都会按照它原来的方向和纹理摆放。要用好木材,首先要了解树,由此才能赋予树木第二次生命。

读罢,心生感慨。树木“顺势”,能够让树获得新生,这是自然之理,也是工匠之道。那么,教育在呵护学生生命,实现一次次生长的过程中,又当如何“顺势”而为,助推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起飞呢?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倾听学生的心声。教育的“顺势”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而且还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和支持他们,以期实现教育与学生的共鸣与共振,实现教育的最优效应。因为孩子是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于学校生活的期许,有自己的发展需求,有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的独立见解。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课程的选择性增强,更加需要学校和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不仅是在尊重学生的发展愿望,更是在锻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素养。教育的目是人的发展,教育的内容是素质的培养和文明的传承,正因如此,只有教育顺势而为,从学生的身上去找到做教育的出发点和方向,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达到教育者所期待的教育效果。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正如树木都由自己的内在品质和特质一样,每个学生同样有自己的独特潜质。这些潜质就是霍华德·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这些智能,并且还存在着个体自己的优势智能。教育就要针对学生的智能和优势智能创造激发学生潜质的机会。在今天的教育现实当中,教育者或者学校往往喜欢用一统的办法规范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不仅没有自由和自主的机会,更没有支持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即使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也都被完全限定了。校园文化和管理中,强调统一,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精神约束,把学生变成了顺从的“小绵羊”。学校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去设计所有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学校生活只能是“顺学校之势”,而学校没有从学生自身之“势”出发,是很难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既快乐,又能充实地发展。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创造顺势的条件。顺势的条件是什么?就是适宜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这不仅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可以自由地阅读、自由地健身锻炼,自由地交往,而且可以让学生去做有兴趣做的事情,去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创新性的活动等等。所以,对学生来说,顺势的条件,可能就是学校自由、自主的环境,可能是可以让学生张扬展示自己的舞台,可能是提升和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的条件以及发展学生顺乎天性品质的资源。当然,学校要创造适宜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条件,那就要知道学生的个性是什么。这点很困难,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品质;但是,如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个开放的舞台,那么每个学生自然就会去寻找自己的方向,正如“葵花朵朵向太阳”,自然会朝向“生命”的光芒而生长。所以,教育者一定要知道学生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潜质,有什么样的发展需要等等。这些恰恰是人与人区别的非常重要的特质,也促使学校必须创造资源和条件,必须得让学校的课程、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以及更多的学生学术研究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最好的空间和舞台。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现在,教育习惯了去规范和约束,而学生也习惯了按照学校或者教育者的意思过校园生活。当学生只懂得顺从时,教育就无法充分彰显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已经远离初衷,学生至多是复制品,而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才华显现,也不可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举。父母给了学生第一次生命,而学校则应“顺势”让学生获得重生。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谈教育—顺势 让生命获得不断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