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张爱玲虽然是个天才作家,但更是一个敏感并且冷漠的人

事实上,张爱玲虽然是个天才作家,但更是一个敏感并且冷漠的人


张爱玲刚刚读到大三,香港就遭到日军侵略而沦陷。这是1941年。战争意味着什么呢?炮弹横飞,尸横遍野。时刻有生命之危。那些出生富贵的港大同学,虽然被战乱打扰了跳舞调情的生活节奏,但能不理会的便尽量不理会。张爱玲犀利地形容:“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而张爱玲自己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完全不具备一般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你可以看到她心底嗖嗖的冷气。她漠然走过血肉横飞的人们,甚至也不忧惧自己的生命,躲在寝室里悠然地读《官场现形记》。她不担心流弹,担心的只是能不能看完书。她和同学去吃胡萝卜饼,对旁边穷人青紫的尸体视而不见。她不关心民生疾苦,她对生命的态度极度冷漠。然而张爱玲又确实拥有一个作家的天赋。在朝不保夕的危难中,她捕捉到了不同的人性流露。她注意到,战争爆发后很多人便匆匆结婚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拉响了,但一对男女却一定要借车去领结婚证。男人并不“善眉善眼”,女人也并无出众姿容。然而他们之间却产生了连命也不要的爱情吗?这类问题,才是张爱玲喜欢关注和探究的。这个故事,便是后来的《倾城之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