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占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爲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這裡是老張的行攝之旅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東方第一大港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世界宗教博物館

東亞文化之都

泉南佛國,閩南蓬萊

海濱鄒魯,光明之城

福建文化半壁江山

什麼樣的城市能夠將這些稱號集於一身呢?

這就是——神奇的泉州!

泉州,近兩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星羅棋佈,文物瑰寶琳琅滿目,民風習俗情趣獨具,文化藝術絢麗多姿,璀璨的歷史文化充滿著無窮的魅力。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泉州港已經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騎行進入泉州,給老張印象最深的就是泉州獨具特色的民居,紅磚紅瓦燕尾脊,遠遠望去格外醒目,非常漂亮。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最常見的就是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厝,閩南語指的是居住地,在福建大部分地區把房子叫“厝”,代表的是家。最有名的是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漳裡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是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典型的閩南民間建築。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的興起始於西晉年間,中原發生五胡亂華,黃河、洛河流域的河洛先民衣冠南渡,定居於晉江、洛陽江兩岸,泉州自此逐漸繁盛。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對應一個或多個郡望堂號,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來歷。唐、宋、元朝,泉州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大港,當地人們普遍信仰宗教,各種教派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唐朝時期由於歷代皇帝推崇佛教,則佛教更為鼎盛。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宋、元時期的泉州,對外貿易發達,因此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進入泉州,故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現存有一座中國最古老、為敘利亞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淨寺即為波斯人所建;一座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蹟——靈山聖墓;還有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伊斯蘭石刻近300方。因此,泉州也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譽。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清淨寺,即艾蘇哈卜清真寺(意為聖友寺),又名麒麟寺,位於泉州塗門街,初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即伊斯蘭曆(回曆)400年。元至大三年(1310年),由波斯(今伊朗)人艾哈默德·本·穆罕默德·賈德斯重修擴建。歷史上清淨寺還曾在元至正十年(1350年)、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有過兩次重修。清淨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中唯一的伊斯蘭教清真寺,與揚州仙鶴寺、廣州懷聖寺、杭州鳳凰寺合稱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它是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幾千年海外貿易交流的重要史蹟之一,見證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輝煌盛況。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開元寺內的雙塔,是泉州最引人注目的歷史文物,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初建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最初名叫蓮花道場,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旨詔令天下每個州都要建一座以年號“開元”命名的寺院,以彰顯大唐的開元盛世。開元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具有千年歷史的東西塔如今已是泉州地標。兩座石塔歷史上曾經歷了明朝萬曆年間的八級地震以及無數次颱風,依然屹立不倒!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關岳廟 ,道教廟宇,在泉州市塗門街,清淨寺旁邊,俗稱關帝廟。 因主祀關聖帝君,附祀嶽王,故名。始建於宋代,廟宇佔地二畝多,由主廟和左右的三義廟、崇先殿三座並列,各有前殿、大殿三進深,後進新建仿古樓房一幢。廟內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臺灣,現為泉州市道教文化研究會所在地。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洛陽橋,也叫萬安橋,已有九百多年曆史,是中國四大古橋(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之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由北宋書法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之一的蔡襄主持建造。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樑科學技術的一大貢獻。由於當時洛陽江潮狂水急,橋基層屢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成功地採用了“筏形基礎”和“種礪固基法”,在全世界史無前例地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成了泉州人民的驕傲。因此在泉州流傳著“站著象東西塔,臥倒象洛陽橋”的俗話,代代相傳,遠播海外。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崇武古城 ,位於泉州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臺灣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里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古城地處泉州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亦稱"蓮島",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四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蹟。

這座城市佔據福建文化半壁江山,被譽為光明之城,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美食主要有:鹹飯, 芥菜飯,花菜飯,滷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 , 魚仔粥,鴨仔粥, 滷麵, 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 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麵,浮粿等。

感謝您關注行者老張,一起欣賞大美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